1.对世界遗产的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不到位
a)在对世界遗产的开发当中,不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会破坏原有的自然面貌,基建、酒店等设施的铺设也会造成几乎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
b)游客的增多也带来了世界遗产破坏。诸多的不文明行为,在古建筑、古文物身上留下了难以复原的伤痕。当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长城砖被无数的“到此一游”c)相关产业的开发造成了环境破坏和污染。在景区周围形成的餐饮、住宿、消费品工业甚至重工业,在环保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2)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a)过度开发:在早期景区开发当中,索道、道路的铺设和酒店、商店、厕所等配套设施并未经过仔细规划,在不合理的区域过度开发,引入大量游客,会破坏景区原有景观形象。此外,在对世界遗产的文化价值的发掘当中并不注意保护,为了吸引客流将大量珍贵的、难以复原的古迹、文物等暴露在游客的可触碰范围内却匮乏管理。
b)不合理的商业化:在景区开发时,为了最大化经济效益,往往将人文主义抛诸脑后。大量粗制滥造、毫无特色文化内涵的纪念品充斥市场,几乎不进行文化价值的宣传,也并未提供高质量的休闲服务。甚至导游吃回扣、酒店和商店不合理定价等现象大面积泛滥。并且,在景区的设计上并未发扬本地文化的特点,导致了大量千篇一律的旅游交互体验。
2.举例:莫高窟
2014年10月3日,莫高窟日接待量达到2万人次,二氧化碳浓度触发红色警戒,这个千年石窟以这一独特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相传始建于366年,距今将近1700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由于时间的流逝,加上近代浩劫中近乎疯狂的盗窃、毁坏、遗失等人为因素,莫高窟已经遭受了严重的、令人扼腕的、不可逆转的损失。例如,1900年(晚清,光绪年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但在晚清的历史背景下西方冒险家接踵而至,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对莫高窟的保护,是我国文化工作的紧急而且重要的事情。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遗产之一(1987),文化考古价值巨大。近年来,莫高窟吸引了大量的客流,2015年客流量更是突破100万人次。
即使不考虑开游客的故意、无意的破坏,仅仅是客流量带来的二氧化碳、湿气等因素就会大幅改变窟内的物理环境,加速石刻、壁画的腐蚀、剥落等损坏。
经过测算,莫高窟的日客流量上限为3千人次,对比2万人次的实际客流量,超限明显。经过对客流量的规划、分流、减少停留时间等优化方式,莫高窟日客流量上限确定为6千人次,并通过网络预约购票等机制实现和控制。目前,莫高窟基本控制了客流量,并且在国庆长假等高峰期严格执行了客流量上限的限制。
但对于客流量的限制只是保护莫高窟的一方面。莫高窟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名片,如飞天。这些强隋、盛唐所兴建的洞窟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历史时代的不同特点,是塑造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同时兼顾保护、文化研究、修复复原和帮助更广泛人群学习、探索莫高窟,成了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博物馆、考古队伍、研究组织的简历,都是重要途径。
3.举例: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区是我国4个双重遗产之一,在1999年就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

2016年8月3日,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武夷山景区,限期6个月整改。根据通报,国家旅游局检查组专家在对武夷山景区进行暗访和调查之后发现“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景区,主要存在景区交通管理混乱,‘野导游’现象严重,竹筏漂流项目存在变相强迫消费、庸俗讲解、厕所革命滞后等严重问题。”
这些现象都是十分典型的,错误的商业化导致的问题。针对通报中指出的问题,武夷山立即成立景区旅游秩序整改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四组",即整改办公室、交通整治组、野导整治组、竹筏规范服务组、厕所提升改造组,每个组由一名市领导牵头,具体抓整改落实。
并在通报提出的问题整改基础上,举一反三,对其他的旅游服务也同时开展一次深度的秩序规范和服务提升。

1)交通混乱:武夷山景区的景点之间距离远,并且游客主要是在路途中感受、体验欣赏武夷山美景,极少部分人选择徒步完成旅游全程。
但是当时武夷山观光车建设滞后,出现了黑车随意拉客、交通图表缺少等现象,在造成游客的钱财的不必要花费的同时也会影响游览体验,损害景区形象,存在潜在的人身安全问题。
2)厕所革命: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15年开始,将用三年时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武夷山景区仍然存在厕所设施不全、卫生落后(脏乱差)、数量少、引导标识不显眼等等传统问题
3)“野导游”:出现了大量不具备导游资质的野导游,“野导游”往往在火车站、机场、高速路口聚集、拉客,将游客带入定价混乱的纪念品商店、酒店等场所来赚取回扣,并且在路线设计、景点讲解上极不负责,影响游览体验,也存在人身安全问题。
4)竹筏漂流变相强迫消费:筏工通过低俗讲解、拍照等方式吸引游客之后,索取小费。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