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作为内涵,旅游作为载体,体育提供资源,旅游带来市场的新业态,它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交叉产业。自2000年我国第2次申奥,关于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开始走出低谷期,到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不仅促使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达到顶峰期,而且为体育旅游实践活动带来新的契机。体育旅游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健身价值推动着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自身产值规模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秦岭被誉为中国之龙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其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加之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客源市场充足,满足体育旅游发展的资源及市场要求,但由于相关部门对秦岭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规划的认识不足,导致秦岭体育旅游发展缓慢,体育旅游相关资源被闲置荒废。为此,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角度,对秦岭体育旅游发展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促进该区体育旅游能够走上高品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秦岭体育旅游SWOT分析
1.1秦岭体育旅游优势分析
1.1.1旅游资源优势
秦岭区域名山奇景星罗棋布。根据陕西旅游资源普查与实际调研显示,秦岭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2184个,包括地文景观175个,水域风光60个,生物景观64个,天象与气候景观2个,遗址遗迹691个,建筑与设施867个,旅游商品137个,人文活动188个。各类旅游资源均各具特色,满足着不同群体的需求。首先,秦岭旅游资源具有其独特性,终南山的组成部分翠华山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千奇百态的巨石,波光粼粼的堰塞湖等最具代表性的地质地貌景观,更有被誉为“中草药天然药库”和“生物资源基因库”的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及旬阳天人合一的“太极城”,这些旅游资源都是中国唯一且世界罕见的;其次,秦岭旅游资源具有其垄断性,以天下第一险山—华山为主体建设的华山风景名胜区、被称为“东方宝石”的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均在国内外具有其垄断性;最后,秦岭旅游资源具有其稀缺性,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分布着被誉为“动物活化石”为主的国宝—大熊猫及其他稀缺动物、亚热带特色风光的奇山、小桥流水或蜿蜒起伏的河川、古朴神秘的森林等自然旅游资源。除此之外,最高峰—太白山,山顶“六月积雪”及“天池”、拔仙台、石海等第四冰川遗迹在我国中纬度地区实属罕见。综上所述,秦岭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多,类型齐全且具有较高品质,这为秦岭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1.2客源优势
秦岭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涉及地区较多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客源范围广阔且可进入性强。以西安、咸阳、宝鸡、渭南为中心的关中城市带聚集着2000多万人口。近年,由于居民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家用汽车的普及,以及距离近,花费少等优势,关中城市带成为了秦岭体育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其次,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周边省区人口众多,这些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居民生活节奏较慢,其中不乏个别因自然条件限制而无处可去且热爱体育旅游的背包客或野外探险者,秦岭体育旅游资源极强的吸引力使他们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京津唐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且有较强的出游欲望,秦岭地区奇特罕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及悠久厚重的人文旅游资源与上述地区有着一定的异质性,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购买和体验秦岭体育旅游产品;另外,由于国外体育旅游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国外游客的体育旅游意识交强,他们深知秦岭体育旅游资源的价值,有不少钟爱户外运动的国外游客专程慕名而来,构成了秦岭体育旅游客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
1.1.3政策优势
秦岭区域各级领导都极为重视秦岭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均着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从加大招商引资优惠力度,规范各地景区运营模式,提升旅游产品整体品质等方面为秦岭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在《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依托天然禀赋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及特色产业突破。提出要打造以秦岭旅游为代表的绿色文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第三产业提升到重点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认识到秦岭旅游业发展对地区建设的重要性;其次,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致力于打造“旅游强省”,要求秦岭旅游按照“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容量,产生大影响,构建大循环,游览大集中,突出大特色”为总体目标进行规划,政府政策的先导以及大众目前对体育旅游需求的增加给秦岭体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2秦岭体育旅游弱势分析
1.2.1产业规划滞后
未能形成独立旅游品牌秦岭体育旅游作为继秦岭生态旅游之后的现代旅游业新亮点,针对其专项化发展的规划仍然处于萌芽状态。一方面,秦岭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资源,但由于其涉及区域较多,各地政府分块管理,各自为政,对秦岭区域体育旅游资源未能形成科学,统一,合理的规划,对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也并未作出系统的普查和统计,使得体育旅游产品与普通旅游产品混为一体;另一方面,目前秦岭体育旅游产品大多数仍以普通旅游产品的销售方式进行销售,而现今较为流行的户外、远足、漂流、登山、野营等完全有资源依托的体育旅游产品却未能得到独立规划。大部分游客参与此类项目只是为了感受亲身体验的新奇感和刺激感,但他们本身并不了解这些旅游产品与体育的联系。体育旅游作为以体育为内涵,旅游为载体的特殊性质并未得到大众及相关部门的认识,秦岭体育旅游产品虽然与传统旅游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却未能形成独立的旅游品牌,而是覆盖和混杂在普通旅游产品之中,随时面临着淘汰或被替代的问题。
1.2.2涉及地区较多
管理问题突出,开发运营难度大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端起自甘肃省境内北部的白石山,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600km,是昆仑山脉的延生以及渭河与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仅在其主体区域陕西就涉及了6个地市38个区县,各地政府形成多个行政管理部门,权责分配较为混乱,政策冲突时有发生;其次,各地政府为了在短时期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没有地区管理问题衔接的基础上肆意开发,忽略了体育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和不安全因素,当问题发生时,各地政府互相推诿,不仅导致游客的损失无人承担,更对秦岭体育旅游的整体形象造成损坏;除此之外,秦岭体育旅游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但由于其涉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投资观念较差,导致多个地区政府忽视对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进行资金注入,各地政府不但不愿自己出资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投资引入和导向政策,管理问题依然突出。
1.2.3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针对体育旅游行业的专门人才与体育旅游的发展呈现出脱节状态,这成为限制秦岭体育旅游发展的另一个制约因素。体育旅游产品从其规划,开发,设计,再到销售,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不仅要对旅游行业有所认识,而且必须对体育户外运动有充分的了解。就目前而言,全国各高校并未设置专门的体育旅游相关专业,部分综合类院校设有旅游管理专业,但其主要针对传统旅游,景区规划或酒店管理方向开设课程,对新兴的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漂流探险、登山远足等体育旅游项目并未涉及。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其发展的短板。秦岭体育旅游从其产品开发的源头开始,直到面向大众为止,都极度缺乏专业性指导,这成为阻碍秦岭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性内在因素。
1.3秦岭体育旅游区域机遇分析
1.3.1后奥运时代体育旅游休闲已逐步兴起
历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见证了体育赛事旅游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它将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用品行业、体育媒介、文化、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紧密联系,自我国申奥成功以后,国内关于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由几乎空白的状态开始走向高潮,并持续呈现攀升趋势,体育旅游理论研究的转变推动了其规划实践的发展。同时,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大众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旅游观念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和生态旅游转向体验性和健身性更强的体育旅游。近年,更有许多爱好户外运动的游客组成专业团队进行户外涉险,在体育旅游过程中挑战自我,享受体育旅游产品带来的全新感受。大众对于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欲望势必会随其想要更深层次的参与体育旅游活动意识的增强而进一步提高。
1.3.2新型旅游者的出现
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大众的旅游需求,大众旅游需求的变化又推动着旅游业内在产业的不断调整,他们互为“隐形的推手”带动彼此的发展和变化。20世纪以来,旅游客源市场涌现出一批新型旅游者。这些旅游者与传统旅游者有着本质区别,他们拥有更丰富的旅游经历,持有更开放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的旅游消费结构更加灵活,消费观念更加独立,对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希望在旅游活动中体验刺激感并挑战自我,为了满足新型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旅游企业看到了体育旅游蕴藏的巨大商机并竭力开发此类产品。《哈佛商业评论》指出,“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体育旅游继生态旅游之后与体验经济形成了无缝衔接,顺应着时代发展的潮流。体育旅游产品对新型旅游者形成的体验刺激不仅会促使其重复购买产品,而且能够发挥其连带作用,为体育旅游发展注入新势力,打开新市场带来无限契机。
1.3.3大众健身意识加强
全民健身时代已经到来,多种健身方式层出不穷。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户外体验型健身方式,大众在参与诸如登山、远足、漂流、攀岩、滑雪或赛事观赏等旅游活动时不仅能够满足刺激、兴奋、猎奇等心理需求,更能在体验过程中对身体的健康共识起到加强和康复作用。体育旅游改善了大众在健身房单纯的进行健身而产生的枯燥感且弥补了城市健身器材不足的缺陷。体育旅游是全民健身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提高大众生活品质和建设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1.4秦岭体育旅游区域威胁分析
1.4.1环境问题
纵观以往一些区域的发展教训,几乎所有景区从规划到最终面向消费者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获取经济利益。
一方面,秦岭体育旅游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由于相关部门对体育旅游认识的缺乏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各管理及规划单位不能对体育旅游资源作出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部分自然及人文资源遭到浪费甚至破坏;另一方面,参与体育旅游的部分游客保护环境意识淡薄,使得一些景区的观赏价值下降,比如景区水质受到污染而变色、树木石壁被随意刻画、野营剩余垃圾随地丢弃等现象时有发生。秦岭体育旅游如何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严峻问题。
1.4.2安全问题
体育旅游的产品性质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危险性。由于游客在参与旅游项目之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指导及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在参与体育旅游过程中遇到紧急问题时并不能妥善解决,导致安全事故履有发生。秦岭作为“户外体育旅游王国”,其产品的丰富性与危险性并存。国内死亡率最高的登山穿越路线—鳌太线就位于秦岭,它被称为“强驴必经之路”,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遗迹形成的无人区和石海之间,海拔达到3000m以上,由于极端天气,环境路况,危险野生动物及游客的探险猎奇心理等因素,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至今,已有不下50余人遇难身亡,这对于徒步穿越活动已经是相当惊人的数字。体育旅游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其必然会有一定的空间限制性和时间广延性,游客在完成旅游线路或参与带有惊险性的项目时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因素是无法人为掌控的,但体育旅游并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相关部门应在游客购买旅游产品后给予其专业培训,并配备必要的导游带队人员,做好旅途中的安全防护预案,将风险降到最低。
2秦岭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2.1产品策略
制定体育旅游产业营销策略规划,树立体育旅游品牌,增加宣传力度。一方面,合理利用秦岭现有资源,根据消费者需求细分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个性体育旅游产品。如:针对秦岭独特的山川草地开发登山,滑草等健身体育旅游,针对森林、河流、雪地开发森林穿越、漂流、滑雪等刺激体育旅游,针对原始山寨,环山公路等开发射箭、滑翔、骑行等竞技体育旅游,除此之外,对垂钓、赛事、探险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均可进行开发。另一方面,政府和商家应重视产品宣传,利用各种媒介对秦岭体育旅游产品进行大规模宣传并加大资金投入开拓国际市场,树立鲜明的秦岭体育旅游特色品牌。
2.2合作策略
秦岭区域各地政府应形成积极的战略合作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将秦岭体育旅游蕴藏的巨大商机得以挖掘,才能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地政府应舍弃各自为政的消极态度,将制定权责分明的管理体系、完善各地政策衔接、明确各地利益分配的任务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对秦岭体育旅游的发展做出近期、中期、远期的周期性规划,并建立完善的跟踪及评估系统。政府关系的稳定是秦岭体育旅游健康发展的大前提,各地政府应舍弃私利,顾全大局,共同为秦岭体育旅游发展创建和谐环境。
2.3人才策略
加强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积极开发体育旅游人力资源。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体育专业能力又具备旅游规划及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两大产业是否能够成功融合的首要条件。以欧洲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设了体育旅游专业,而我国在高校体育旅游专业开设及正规的专业性培训考核机构创办方面极度匮乏。针对此种情况,我国应在体育院系或旅游院系开设体育旅游专业,旨在使体育旅游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发展,并使旅游者在专业的指导下体验更丰富,刺激而又安全的体育旅游活动。
2.4赛事策略
体育赛事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强大吸引物。一场高品质的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形成一个以观赏竞技比赛为核心,辐射至各项旅游活动及多个旅游相关产业的庞大商业体育旅游体系,其获得的经济效益是其他单项旅游产品无法相比的。秦岭应在扩大其“华山国际攀岩锦标赛”影响范围的基础上,继续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开发新的体育旅游赛事。除此之外,秦岭沿线城市也可承办本地优势项目赛事,在增强大众体育意识的同时发挥其级联效应带动秦岭体育旅游的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