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通过中西方制度对比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效应

       导读:股票期权,也称经营者股票期权(ESO,ExecutiveStockOption),据中国证监会2006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

       参考:中国股票配资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一、概念界定

       股票期权,也称经营者股票期权(ESO,ExecutiveStockOption),据中国证监会2006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

       激励对象可以其获授的股票期权在规定的期间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上市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可以放弃该种权利。

       二、股票期权激励效应

       (一)抑制经营者道德风险,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股票期权虽然给予激励对象赚取股票行权价格与市场价格差额的权利,但是必须经过不少于1年的等待期,同时必须满足行权条件才能获得股票期权给予他们的权利,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可以很好地避免经营者的短期套现,将经营者薪酬与公司长期业绩结合在一起,为获取股票升值带来的价差收入,经营者会尽力保持公司业绩的长期稳定增长,使公司股票的价值不断上升,降低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

       我国对于行权时间和行权条件的规定出于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一方面试图用经济利益来激励他们积极工作,另一方面将其收入充作经营上的抵押担保,在未达到预期效益时,以此向公司承担责任,约束他们的行为,与公司利益保持一致。而国外股票期权的行使,完全是权利人意思自治的体现,没有行权条件的限制,以股价上升为媒介激励经营者,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这依赖于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目前我国在弱势有效的市场环境下采取的相应约束措施目的初衷与西方殊途同归。

       (二)锁定经营者风险,吸引并稳住更多高层次人才

       我国股票期权在行权自由上借鉴国外经验,这也是股票期权最具“魅力”所在,获得股票期权权利的经营者可以在行权期内行权或不行权,当股价上升超过行权价时,经营者可以行权价购得股票并在市场上出售,获得差额收益,反之可以放弃行权,从经营者的角度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上市公司这样做目的在于:激励人才和保留人才。另外,股票期权强调未来,并且在未来解锁期内匀速或非匀速分期解锁,如果经营者在解锁期间离开公司,将丧失部分尚未行使的剩余期权,甚至可能面临薪酬扣罚,这无疑增大了经营者离职的机会成本,因而成为稳定与约束公司经营者的“金手铐”。

       三、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诱发经营者短期行为

       股票期权将经营者收益与股票价格直接联系起来,必然会诱导经营者过度关注股票价格的波动,因为这会直接影响他们所持股票期权的价值,面对这种财富效应,经营者为最大化其财富收益可能会通过各种方法操纵股价或财务造假。

       操纵股价主要表现为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哄抬股票市场价格,压低行权价格;财务造假主要表现为经营者通过内部人控制施行人为包装,虚报公司利润,掩盖公司真实业绩,拉拢证券市场投资,使公司股票高于它的实际价值,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潜在经营风险。

       2006年伊利股份股权激励失败便是股价操纵的典型案例,其在股权分置改革复牌后的同一天公布股权激励方案,股改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为16.49元,最后一个交易日价格为17.84元,按照法律规定,伊利股份的行权价格不能低于17.85元,同时,伊利股份在股改实施前,实施了10转3.2的公积金转增方案及每10股派现2.6元的股息分配方案,除权除息后为价格13.31元,此举伊利股份存在明显的刻意压低股价,造成行权价格偏低的行为,股价操纵行为明显。2005年接连爆出的科龙电器、G银河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也一度令证券市场遭受质疑。

       财富的诱惑无法抵挡,即使股票期权发展如美国也无法遏制经营者的短期行为,2001年美国接连爆发的安然事件、施乐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便是经营者为牟取巨额收入而进行财务造假,隐瞒巨额债务,最终遭到投资者抛弃而致破产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仍然是股票期权本身的巨大诱惑力,它可以带给经营者巨大的收益,也可以将经营者带至贪婪的深渊。

       四、结论

       我国在植入股票期权的过程中,保留西方部分做法的同时进行了针对中国目前国情的调整,但研究表明,“中国概念式”股票期权同样是把双刃剑,西方制度虽然成熟,但并不是尽善尽美,我国上市公司在实行股票期权时应谨慎全面考虑,未雨绸缪。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冰雪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冰雪旅游成为产业增长核心

我国冰雪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冰雪旅游成为产业增长核心

在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的双向推动下,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快速攀升,以滑雪运动为例,近年间滑雪参与人数快速攀升。2024年,中国滑雪人次达到2,308万人次,创下过去十年间的峰值。与此同时,滑雪者的年人均滑雪次数已上升到1.8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滑雪市场之一。

2025年06月19日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复苏 在线旅游依靠出境游、创新游等成为增长更快市场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复苏 在线旅游依靠出境游、创新游等成为增长更快市场

用户群体的年轻化也让OTA渗透持续提升,追求个性、重视体验消费的Z 世代群体走向主流。这对升级传统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产业朝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推动大众市场的文旅消费需求逐渐从低层次朝着高品质和多样化方向转变。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