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1841年被英国占领,香港就成为了自由贸易港。自此,世界各国的商人携带货物、资金开始涌入香港,贸易得以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与贸易有关的船运、码头、货仓、银行、保险、邮电等的发展。
参考: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发展态势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2-2016)。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对外贸易一直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香港的对外贸易模式也随着世界贸易历史的变迁经历从1984~1951年以转口贸易为主,1951~1988年以加工贸易为主,1988~2006年转口港再次兴起,2006年至今离岸贸易四次历史性的转型。通过查找历史资料和香港的历年的统计年刊,我们试图探索每次重要的历史转型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对当时的香港乃至中国内地经济贸易的影响,对研究香港的贸易历史有所帮助,同时也可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香港对外贸易模式转型所经历的阶段
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和香港统计年刊的数据,以贸易模式为标准,把香港的对外贸易历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以转口贸易为主的的远东转口贸易港阶段(1840~1951年)
自1841年被英国占领,香港就成为了自由贸易港。自此,世界各国的商人携带货物、资金开始涌入香港,贸易得以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与贸易有关的船运、码头、货仓、银行、保险、邮电等的发展。
100年后香港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转口贸易港,因此贸易成为了香港重要的经济支柱。日本占领香港期间,香港的对外贸易被迫停止。“二战”结束以后,香港对外贸易重新发展。而到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内地大量的资本家被迫避难于香港。他们带着设备、资金,推动了香港的工业发展及第二阶段的外贸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香港成为大陆对外贸易的出海要道,香港的企业家充当了内地与外界经济沟通的桥梁。在此期间,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额快速飙升,香港转口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无论在工业生产能力还是社会的消费水平,当时的香港都处在原始低水平,消费产品及工业原料的进口额很低,而港产工业品出口更少。香港的对外贸易基本上以单纯的转口贸易为主,转口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80%~90%。香港整体贸易总额在1951年达到93.03亿港元,特别在“二战”后到1951年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5.69%。在此期间,出口平均增速高于进口,分别为39.02%和33.18%。
1.2港产品出口为主的世界贸易中心阶段(1951~1988年)
1951年中国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内地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商品禁运和经济封锁,沉重打击了香港的转口贸易,使得香港的外贸总额在短短3年期间下跌37.09%,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骤降36%,其中出口更是爆跌了76%,一直降至几亿港元的水平。接着,内地闭关自守,香港对内地的出口一路下滑至只有3000万港元的水平,只及1951年的0.023%。至此,香港百年转口贸易历史烟消云散。但另一方面,凤凰涅槃重生,香港开始发展工业,开启了出口贸易的历史新篇章。
1953年,转口贸易值首次被港产品出口值超过。此后港产品出口值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直至1970年达到顶峰,香港产品出口值在出口贸易总值中比重达到81.02%,而转口贸易仅占18.98%。至此,香港完成了从以转口贸易为主到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转型,工业基础得到极大的加强,本土产品的生产能力得到重要的提升,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
1.3转口港再度兴起的阶段(1988~2006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启了宏伟壮阔的改革开放新篇章,内地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到来。香港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会,再次大力发展转口贸易。自1970年香港的转口贸易从18.98%的占比一直增长,到1988年,香港出口总值的占比中,转口贸易再次超越港产品出口,占55.86%。至此,香港的对外贸易模式再次以转口贸易为主,香港作为转口港再次兴起。
跟第一次转口贸易阶段不同,香港经济得到全面的升级。在贸易引领下,工业、金融、运输、旅游、信息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一个以对外贸易为主导、多种经营为特点的国际工商业都市。
1.4离岸贸易发展阶段(2006~至今)
香港对外贸易模式向离岸贸易转型,是时代的必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内地全面开放,内地外贸企业可以直接对外贸易,经香港的转口贸易额大幅萎缩。香港港口运营成本高昂,航运竞争力下降。与此同时内地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低端物流和贸易业务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离岸贸易形式逐步转移到深圳和珠三角其他地区。内地企业转变出口方式,部分内地制造的商品通过其他港口直接出口。
香港离岸贸易额占比已由1988年的18.6%上升至2012年的65%。
2006年香港离岸贸易额的23465亿港元,首次超过转口贸易额的23265亿港元,从该年起,香港离岸贸易全面超越转口贸易。
2011年香港离岸贸易额达4.46万亿港元,为同期转口贸易额的1.36倍。
2002~2011年,香港离岸贸易额年均增幅超过200%,远高于同期转口贸易130%的增幅。离岸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服务贸易增长,提升了香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香港从转口贸易向离岸贸易转型,促进香港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加强了香港的亚太贸易中心地位,同时促进了香港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发展。
2香港对外贸易模式转型的因素及产生的影响
2.1影响香港对外贸易模式转型的因素
纵观香港对外贸易的历史,可以总结影响模式的转型的因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1)地理位置。香港之所以成为重要的自由贸易港,跟其所处我国大陆出海口的地理位置有根本的关系。而每次发生贸易模式的转型或多或少受到我国内地的政治经济变化的影响。
(2)政治战争和政策因素。世界政治和香港政策的转变也是影响对外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在香港历史上,例如“二战”、中国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等重要的事件和政策转变成为推动其贸易模式转型的重要力量。
(3)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化。香港与大陆的贸易关系存在竞争与合作的两面性,当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出现变化时,贸易模式也随之转变。
(4)贸易成本。贸易成本是关系到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当这种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时,贸易模式就会寻求另外一种更有竞争力的转变。
(5)贸易服务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诸如运输、金融、仓储、保险、银行等贸易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技术能力的发展都对贸易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2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所产生的影响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反过来也对香港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重要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技术能力的发展、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贸易服务行业的发展、社会就业的结构乃至社会文化等方面。这些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深刻的,是长远的。
第一次贸易模式由转口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型,香港的工业加工能力得到加强,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第二次贸易模式的转型,不是简单的向转口贸易的回归,而是香港经济的全面升级,工业、金融、运输、旅游、信息等行业得到全面发展;第三次贸易模式向离岸贸易的转型,更是促进了香港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
3结语
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对外贸易历史中,对外贸易经历了四个阶段和三次模式的转型。以香港为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每次转型都对经济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面对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能做的就是顺应潮流,而是不逆势而为,充分利用转型的时机,兴利除弊,促进经济向更高的层次转型升级。在目前的对外贸易形势下,香港贸易的转型历程对我国整体的贸易转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