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4年中国进出口行业发展概况及民营进出口百强企业运营情况分析。我国贸易额的迅速发展与合理的对外政策密不可分。2014年我国开拓新兴市场取得成效,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比重较2013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市场上保持稳定增长,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0.1个和0.07个百分点;自贸区战略效果同样明显,17个自贸伙伴(不含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出口总额所占份额比2013年上升0.6个百分点。
参考:《中国进出口贸易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一、2014年我国外贸形势与国际市场环境概述
自2001年我国入世后,对外贸易业蓬勃发展,贸易进出口总额以及占世界贸易额度的比重逐年上升。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2.31万亿美元,增长4.9%,进口1.94万亿美元,下降0.6%,贸易顺差0.38万亿美元,扩大45.9%。从全球范围看,2014年全球贸易仅增长2%左右,而我国外贸增速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速。
我国贸易额的迅速发展与合理的对外政策密不可分。2014年我国开拓新兴市场取得成效,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比重较2013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市场上保持稳定增长,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0.1个和0.07个百分点;自贸区战略效果同样明显,17个自贸伙伴(不含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出口总额所占份额比2013年上升0.6个百分点。
然而国际市场的严峻形势不容小觑。尽管2014年我国外贸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略好于2013年,但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我国产业竞争力面临挑战,贸易摩擦仍有发生。
二、2014年我国民营进出口企业的发展
民营进出口企业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主力军。
2014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占外贸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70%,较2013年提高160%。民营企业进出口1.57万亿美元,增长5.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6.5%,较2013年提高60%,对整体进出口增量贡献55.9%;国有企业进出口7475亿美元,下降0.2%,连续3年负增长;外资企业进出口1.98万亿美元,增长3.4%。
(一)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2014年与2012年进出口量纵向比较
十八大后,国家不断提出新的对外经济政策,这既与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国际环境相契合,又拉动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其中,民营进出口企业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显著发展。
由于后经济危机时期带来的更加密切的全球经济联系,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进口、出口均呈现正增长趋势,该趋势在民营进出口企业中体现尤为明显。2014年民营进出口500强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696.72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5.98%。其中,出口额为1300.76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32.54%,进D额为1392.96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0.22%。在全国GDP发展速度减缓期间,民营进出口企业仍呈高速发展趋势,一是因为全国总体经济总量增加带动的总体进出额增加,二是因为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量占同期外贸总体进出口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2014年全国进出口500强的总额为13211.48亿美元,民营进出口企业占20.39%。其中,出口总额占同期外贸总体的21.99%,进口总额占同期外贸总体的19.09%。2014年民营进出口企业在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方面所占比重均比2012年高。
2014年与2012年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在地区分布和主营产品分布两方面都有显著变化。
1.地区分布。
将我国31个省、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r,。从民营进出口企业数量和进出口额来看,2014年与2012年相比,东部地区数量增加4家,进出口总额增加501亿美元,企业平均进出口总额增加1.18亿美元;西部地区数量增加5家,进出口总额增加50亿美元,企业平均进出口总额增加0.67亿美元;而中部地区数量减少9家,占总数比重减少1.8个百分点,企业进出口总额仅仅增加1亿美元。西部地区的数量增加一是因为国家给予西部地区优惠政策,二是因为中国近年与中亚国家交往密切,带动西部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而这一点在新疆体现极为明显:民营进出口企业500强中新疆企业的数量占西部地区的47.5%,数量在全国各省(市、区)500强中排名第6位,其2014年出口总额为90.9亿美元。
但是,地区分布数量比重两年比例没有较大变化,仍保持东部地区数量、进出口总额占80%的极大比重,而中、西部占比极小的特点。产生该特点一是因为东部地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优越的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对外贸易地理位置,二是东部地区开放贸易时间长于中、西部,其企业在知名度、外贸谈判与合作、管理、技术、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方面普遍强于中、西部。
另外,国家宏观政策对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的地区分布与变化趋势有较大的影响力。2014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规划,东南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两省)与毗邻东南亚省份(广西、云南)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增长幅度高于其他地区。这在民营进出口企业中也明显体现,是民营进出口500强2014年发展的一大独特趋势。
与2012年相比,2014年东南沿海经济区500强企业数量增长3.1%,其中广东省增长2.8%,福建省增长5.26%,并且东南沿海经济区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及规模方面也有所增长。
2014年毗邻东南亚的省份500强企业数量增长83.33%,其中广西省增长75%,云南省增长100%。
由此可见,在同样优惠政策条件下,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毗邻东南亚省份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经济区,因而目前国家应该将优惠政策更多投放到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目前处于优惠政策饱和的状态,投放优惠政策的效益并不明显。在未来的5-10年间,国家应该将外贸优惠政策逐渐转移到毗邻东南亚、中亚、俄罗斯的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而对于东南沿海和长三角经济区则实施国家统一战略领导下的自由发展模式,这样既有利于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外贸发展,又可以调动经济发达地区的独立发展积极性,促进该类地区产业自主升级。
2.主营产品类型分布。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为主要依据,将主营产品分为16类,具体见表。
2014年与2012年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的主营产品分布比重总体没有较大变化,两年主营产品分类前5名均有能源化工类产品、矿类产品、机械类产品及废弃加工类产品,占500强总体数量的45%左右。不同的是,2012年电子设备类和轻工业产品进入前5,2014年服务类和商业贸易类进入前5。重工业仍在民营企业中占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最高,基础最深厚,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第二产业。
主营产品类型分类方法
2014年与2012年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相比,轻工业类与电子设备类比重下降明显,轻工业企业数量由55家减少到27家,减少50.91%,占比由11%降到5.4%,机械类企业产品及废弃加工类企业数量由99家减少到54家,减少45.45%,占比也由19.8%降到10.8%,两类产品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逐渐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二)2014年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与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横向比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效益稳中求进。2014年,入选全国进出口500强的企业有99家民营企业,占总数近20%,较往年进一步提升,这表明民营进出口企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同时,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693.72亿美元,占2014年全国进出口总额20.39%;其中出口总额为1300.7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1.99%,进口总额为1392.95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9.09%。
1.地区分布。
从企业数量看,东部的全国500强和民营全国500强企业均占比大。入选民营进出口500强的企业,东部地区有410家,占总量的8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有45家,各占总量的9%。入选全国进出口500强的企业,东部地区有444家,占总量的88.8%,略高于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6.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有28家,各占总量的5.6%。
2012年与2014年民营讲出口500强企业主营产品类别比较
从贸易规模看,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的整体水平远高于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我国民营进出口企业的综合实力还需提升。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以9109亿美元的差额高于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在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中,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以2284.98亿美元占民营500强进出口总额84.83%,中部地区以196.89亿美元占7.31%,西部地区以211.85亿美元占7.86%;在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中,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以11393.58亿美元占全国500强进出口总额的86.24%,中部地区以1022.29亿美元占7.73%,西部地区以795.61亿美元占6.03%o另外,从进出口平均额看,位于东部地区的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实力强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平均额高于中部、西部地区;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中,中部、西部地区贸易规模虽不及东部地区,但其平均贸易水平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成为三地区中最低。
2014年全国讲出口500强与民营讲出口500强企业主营产品类别比较
2.主营产品类型分布。
在企业数量方面,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与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的主营产品(分类标准同上文)分布占比总体相差不大。二者前5名均有机械类产品及废弃加工类产品、能源化工类产品、矿类产品,分别占民营500强的49.8%,占全国500强的41.2%。不同的是,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中,商业贸易类产品和服务类产品进入前5;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中,电子设备和交通运输类产品进入前5。进一步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占据比重较大,但同时第三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从贸易规模看,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中以主营电子设备的企业占据多数;在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中以能源化工类产品的企业占据多数。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加快行业转型、加大科技投入和支持已迫在眉睫。
对主营产品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的主营产品在民营进出口500强企业与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占比明显不同,在此以电子设备类和服务类企业举例。电子设备类企业在全国进出口500强占比高于民营进出口500强中相关企业占比21个百分点;服务类企业在全国进出口500强的比例低于民营进出口500强中的相关企业,二者相差8.2个百分点。这表明在电子设备领域,我国企业受到外来跨国公司的挑战,市场份额被占据;但同时在服务业领域,盈利空间较大,不断吸引民营进出口企业进入,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
三、结论及建议
(1)在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时,我国应在关注宏观政策外,还应着重关注中、西部民营进出口企业能力培养,促使其在国家的带动下自主发展。
(2)我国应多措并举稳定进出口增长,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建设国际营销网络,一方面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对外发展,另一方面扩大进口比例,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增长。
(3)东部地区可采用国家统一战略领导下的自由发展模式,抓住国家鼓励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政策机遇,借鉴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促进地区产业自主升级;西部地区把握“一带一路”相关战略布局,拓展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往来,有效利用当地优势,发展专属特色经济产业,建成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大型基地。
(4)电子设备领域的民营进出口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速度,促使产品与公司发展与国际社会接轨,跟随引领潮流发展方向。
(5)服务行业领域的民营进出口企业,提高总体服务水平与质量、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并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产业结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