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互联网泡沫或将来临

       导读:互联网泡沫或将来临,上个月底,WSJ援引道琼斯的数据,2015年1季度美国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了157亿美元,创造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

       在Google、Amazon、Facebook相继发布财报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冲破5048点,创造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的新高。你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纳指正在朝5200点进发。

       上个月底,WSJ援引道琼斯的数据,2015年1季度美国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了157亿美元,创造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如果按照以往资本市场的规律,四季度投资额一般比一季度高大约30%,那么今年四季度美国的风险投资总额也很有机会超过历史峰值:2000年四季度的197亿美元。

       对于这一代的创业者来说,互联网泡沫(dot-com bubble)实在是有些太遥远了,远得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互联网泡沫当年的幸存者,无论是把ViaWeb卖了5000万美元提前上岸的Paul Graham,还是在寒冬到来之前拿到融资的PayPal Mafia,都已经成为创投领域的icon和传奇。

       即使是那些曾经在互联网泡沫里身败名裂的人,比如Mary Meeker、Henry Blodget还有Quattrone,WSJ认为他们某种意义上是制造了互联网泡沫的人,现在已经重新恢复了声誉,并且再一次受到追捧。

       在去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互联网女王Mary Meeker出现在纽交所,庆祝Lending Club在IPO的首日即大涨56%。2012年她主导了KPCB对Lending Club的投资并进入董事会。

       Henry Blodget在2003年被SEC秋后算账,发布欺诈性分析报告的罪名落实。之前他供职的高盛、美林和花旗由于误导投资者被罚款8.75亿美元。他本人在赔偿了400万美元之后还被永久驱逐出股票经纪和投资分析行业。

       现在他重新出现在电视机屏幕上,和贝佐斯谈笑风生。Amazon是他在互联网泡沫前一手捧红的股票,当他被迫离开华尔街创办Business Insider的时候,贝佐斯反过来拉了他一把。



       这个夏天会是泡沫之夏吗?

       无论是WSJ、彭博、还是《纽约时报》,都认为互联网泡沫不大可能再次到来。因为和15年前相比,互联网公司已经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且已经具有了很多成熟的商业模式。

       人们讨论泡沫的时候,通常会想到巴菲特的那句话,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但是巴菲特对互联网行业没有指导性,因为“股神”承认自己不懂互联网,因此也不投。

       懂互联网的人,比如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颖,去年认为寒冬即将到来,现在他的观点变成了“总觉得估值上有一定的泡沫存在,但我从来没有觉得泡沫会很快跌破”,“这个圈子里融资有泡沫,确实有不少公司和不少创业者,拿到了让我吃惊的金额。”

       是的,很多投资人即使觉得有泡沫,也是别人家投出来的。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峰觉得O2O投资已经过剩,2B才是五年内最大的机会。

       身在一级市场的张颖觉得,泡沫传导到了二级市场。

       A股现在已经有了市盈率超过700倍的全通教育。乐视网的市盈率是285倍,暴风影音289倍。

       但是A股还在往上走,政府对“互联网+”充满期待。地方政府争夺优质创业项目的竞争还在升温,暴走漫画刚刚从西安搬到了上海。上个月底在上海,某家政公司告诉笔者,在政府的资助下,他们几乎免费入驻了南京路的豪华办公区,办公室的楼面价格比他们公司值钱。

       张颖还透露,经纬旗下有40家公司正在拆VIE结构,冲击A股上市。如果你在创投圈消息灵通的话,肯定知道准备冲击新三板的公司更是不计其数。最近我聊到了一家创业公司,月销售额不到5万,告诉我他们计划明年上新三板。

       十五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1999到2000年互联网公司集中上市潮,他们的股票解禁之后,大量的抛售行为引发灾难性的价格跳水。

       预测总是困难的

       历史上,能让硅谷晃动起来的,除了互联网泡沫,还有来自南北横穿加州,圣安德列斯断层下发生的地震。

       198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地震学家W. H. Bakun发表了一篇论文。他根据1857年以来圣安德列斯断层的地震记录,认为平均22年会发生一次6级以上的大地震,并且推断1988年到1993年之间,位于加州中部的Parkfield有95%的概率会发生下一次6级以上地震。



       USGS为此划拨了数千万美元的预算,大量的地球物理仪器被布设在Parkfied小镇,这里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互联网向外实时传输地震监测数据的地区。1988年来了,1993年过去了,没有地震发生。在此期间有很多次,地震学家甚至发现一些指标有异常,符合某些地震前兆的描述。但是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于是研究小组们离开了Parkfield,当地政府也松了一口气。但是地震监测网络还是保留了下来为长期的研究服务。直到2004年,这里终于发生了6.0级地震。

       但是,震前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异常。

       所以,预测一个事件会发生是容易的,预测它何时发生是困难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冰雪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冰雪旅游成为产业增长核心

我国冰雪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冰雪旅游成为产业增长核心

在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的双向推动下,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快速攀升,以滑雪运动为例,近年间滑雪参与人数快速攀升。2024年,中国滑雪人次达到2,308万人次,创下过去十年间的峰值。与此同时,滑雪者的年人均滑雪次数已上升到1.8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滑雪市场之一。

2025年06月19日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复苏 在线旅游依靠出境游、创新游等成为增长更快市场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复苏 在线旅游依靠出境游、创新游等成为增长更快市场

用户群体的年轻化也让OTA渗透持续提升,追求个性、重视体验消费的Z 世代群体走向主流。这对升级传统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产业朝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推动大众市场的文旅消费需求逐渐从低层次朝着高品质和多样化方向转变。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