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可转债投资机会与策略分析

摘要:



  1、目前转债市场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股市走弱、扩容过快和流动性下降;



  2、长期看,转债市场仍然存在较好的机会,主要原因是:



  l 转债债权价值较高,期权价格较便宜,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



  l 机构看好和参与者较多,且多以长线持有为主



  l 发行人(上市公司)希望转债转成股票的意愿较强



  3、当前转债品种的选择和投资策略包括:



  l 选择价格接近纯债券价值的转债品种



  l 在注意风险的同时挖掘新债申购的机会



  l 二级市场低价买入并持有,“5年(3年)等一回”



  l 缩减投资品种,适时考虑更为积极的投资操作方式



  l 关注转换溢价率较低的转债品种



  4、值得关注的转债品种有:山鹰转债、国电转债、云化转债和铜都转债等;



  一、目前转债市场的压力:股市走弱、扩容加快、流动性降低



  1、市场重新调整,行情趋于平淡



  去年可转债开始发行时,市场并不认同,5只新发的转债在年底的时候5只转债全面都跌到了面值以下。今年开始,投资者发现,可转债不仅具有很好的避险功能,而且如果行情走好,也会有相当优厚的投资回报。例如,钢钒转债、民生转债以及万科转债等,如果投资恰当,短短数周就可赚得20-30%的收益。这大大激发了投资者对可转债的热情,纷纷挖掘这一新的投资领域,从而在上半年引发了一轮可转债的行情。



  不过随着股市的再次走低,可转债市场在近期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除少数品种(茂炼转债、机场转债和钢钒转债)外,大部分可转债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已回落至105元以下,且大多在面值附近,甚至像新发行的华西转债,上市不久就跌破了面值,曾经高涨的可转债行情已经渐趋平淡和理性。



  2、发行热度不减,一级市场风险有可能再度显现



  今年1-9月,总共已有12只可转债发行上市,融资规模达132亿元,相当于平均每月有一只十几亿元规模的可转债上市。由于可转债一级市场火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考虑可转债融资,如华泰股份、金牛能源、韶钢松山、中远航运、招商银行、北京巴士、深万科等,最近都有公告称将发行可转债。不过,招商银行的融资规模竟达100亿元之巨,而深万科是继去年之后的第二次融资,市场开始质疑上市公司的“圈钱”动机。



  在扩容压力下,近期上市的几只可转债受到了市场的冷落。例如,西钢转债、华西转债和云化转债等,尽管其条款与前期发行的几只转债没有太大的差别、且一级市场中签率不到1%,但在上市后已明显不再受到大资金的关照,目前定价都在面值附近,已经低于一级市场申购成本。



  3、成交不够活跃,流动性风险有所体现



  尽管可转债的总规模在不断增加,但除个别品种外,单只转债的规模仍然偏小,一旦有机构重仓持有,其成交量就会迅速缩减(如山鹰转债、雅戈转债等)。目前大多数的可转债在上市初期会有较大的换手率,之后的成交就变得十分清淡,因此,如果投资规模稍大一些,就常常会感到想买的时候找不到卖盘,而在想卖的时候找不到接盘。由于可转债的发行量受到发行人资产规模的限制,因此未来大多数的可转债在成交活跃性方面仍会存在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组合品种,其流动性风险有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二、长期来看,可转债市场仍然存在较好的机会



  1、纯债权价值较高,下跌空间有限



  今年以来发行的可转债,在票面利率和债券收益方面的条款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通常来说质地较好,债券信用等级超过AA,且可转债本身也有银行等机构作为担保,因此债券的偿付信用较高,可以与市场上的企业债相媲美。以企业债的收益率来为可转债定价的话,其纯债券的平均价值超过了95元(详见附表1)。由于大部分可转债具有利息补偿的条款,因此持有到期的转债可以获得较多的现金回补,投资可转债的本金基本上会有较好的保障。我们的计算表明,如果以目前的市场价格买入可转债并持有到期(或持有到最有利的时点),不仅本金不会有损失,返本付息后还可以有1.34%的年平均收益(算术平均,未考虑复利因素和资金的时间成本)。



  2、机构投资者参与较多且以长线持有为主



  前期可转债行情的发动与机构和大资金的介入有密切关系。目前,基金、券商、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可转债的最大持仓者。一些获得QFII牌照的外资机构出于本金安全和人民币升值的考虑,也把可转债作为主要的持仓品种。由于规模和流动性的影响,多数机构采取了买入持有的投资策略,通过一级市场申购、二级市场低价吸纳等方式,先保证本金不受损,然后等待股市展开行情时搏取较高的收益。这一策略决定了机构在可转债投资上的长线思维,即:虽然目前股市低迷,但不排除3-5年内出现行情的可能,届时一旦市场出现转机,可转债的获利空间将十分巨大。因此,短期的调整不会对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产生过多的影响。



  3、发行人(上市公司)债转股的意愿较强



  可转债到期后如果仍没转股,上市公司就必须拿出大量的现金来偿付债券,这对上市公司来讲,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尤其在目前股权结构下)。因此,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肯定会有动力去创造条件,刺激转债的持有人进行转股。从目前的操作手法上看,促进转股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做实业绩,通过基本面的改善或相应的题材来快速拉升股价,为转债转股创造套利机会(如机场转债);二是通过大比例的分红配送来降低转股价,在填权过程中刺激投资者转股(如万科转债和水运转债)。无论何种方式,都会令可转债的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搏奕的角度来看,转债持有者站在了一个有利的地位,从而可以对转债的收益有一个合理的期望。



  三、当前可转债的投资策略



  1、选择价格接近纯债券价值的转债品种,控制本金损失的风险



  纯债券价值是一只转债价格的理论底线。正常情况下,可转债的价格应高于纯债券价格一定幅度,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可转债的期权价值。如果可转债的市价接近其纯债券价值,表明该转债的期权价格较便宜。期权价格便宜,有可能是市场认为该转债未来的升值空间较小(由于股价远低于转股价或股票没有上涨前景),也有可能是市场低估了转债价值(由于过分悲观或资金面紧张)。当然,投资期权价值较低的转债,可能的最大损失会较小,从而风险就小。



  目前市场上可转债价格对其纯债券价值的溢价率在5%-15%不等,平均为8.51%。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溢价率高过10%的转债,多数是由于股价较高的品种。如果可转债的转股价远低于股票市价的话,则溢价率多在5%-7%之间,即对于每张转债(面值100元)而言,市场认同的期权价值在5元-7元左右。这意味着,以目前市场价格,投资债券价值溢价率较低的可转债,本金损失基本上可以控制在5%左右。



  2、挖掘新债申购的机会,但同时注意回避新债申购的风险



  今年以来新转债的申购在上半年出现了较多的机会。但随着申购资金规模的扩大,申购中签率的下降,申购收益率已经逐渐下滑至资金成本水平。由于可转债的发行数量源源不断的增加,对市场的资金面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最近上市的一些转债已经看不到受追捧的迹象,部分转债甚至跌破了面值。因此,如果近期再有新转债发行,预计一级市场申购的成本可能会高于二级市场的价格,应注意和防范可能出现的申购风险。



  不过,从去年底和今年初的经验来看,转债一级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也可能是介入的较好时机。首先,发行人为顺利融资,推出的转债条款会比较优越;其次,转债低迷时,股市的价格中轴也较低,此时确定的转股价也相对便宜,因此未来获益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如果新转债的债性优良,发行公司具备很好的成长前景,则在一级市场挖掘申购机会,仍然是比较划算的投资方式。



  3、在二级市场低价买入并持有,“5年等一回”



  可转债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用较小的本金损失,搏取股票上涨时的巨大收益。由于目前可转债的剩余期限在3-5年,因此,在进行可转债投资时,也可以考虑买入持有策略,“5年等一回”,只要在转债的存续期间内,发行转债的公司股票有一波行情,则转债投资也可以获益匪浅。从过去一年的情况来看,股市走弱时(从1700点跌至1300点,下跌约23.5%),许多转债向下修正了转股价,以面值购入的可转债最大损失只有5%左右;而在股市上涨时(从1300点涨至1600点,涨幅约23%),很多可转债也获得了20%以上的涨幅(如民生转债、万科转债、钢钒转债、机场转债和阳光转债等),转债的平均收益在10%以上。因此,相对于股票的高风险和高收益性质,转债在风险收益上的非对称性分布,更适宜采取“买入持有”的投资策略。



  4、变分散投资为集中投资,适当考虑积极性投资策略



  随着转债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转债投资面临分散投资和集中投资的选择。分散投资风险较小,不会过分受制于流动性问题,但整体的收益将被平均化;集中投资对流动性风险较为敏感,但是一旦出现机会,收益会比较可观。由于每只转债的条款各不相同,因而转债投资应该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但目前市场对转债的评价却比较“一致”,没有反映出各个转债之间的差异性。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国内的转债市场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但同时也意味着,部分转债的投资价值被低估或高估了。因此,在今后转债品种和数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转债的投资策略应倾向于缩减持仓品种,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有潜在优势的转债品种,进行更为积极的投资策略。



  5、关注转换溢价率较低的转债品种,把握股市反弹或反转时的机会



  转换溢价率是指转债市价对转股平价的溢价比率。正常情况下,转债市价对转股平价会有一个溢价(否则就会存在转换套利机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报警系统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报警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2.97亿元,2024年上半年229.74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2月09日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