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05年经济回顾与06年展望

一、对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简要回顾



  2005年中国经济持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从经济运行的总量来看,三季度增长的波动幅度不大,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4%、9.5%和9.4%,相对平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市场需求旺盛,总体经济运行仍处在较高位,尤其是净出口保持大幅上升,出口达到31.3%以上,进口则徘徊在16%的水平。



  从物价指数来看,CPI上涨2.0%,进一步控制在温和上涨区域。



  从货币供应来看,M1同比增长11.6%,M2同比增长17.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长幅度高于预期目标。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8%,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5%.预计2005年GDP增长率将达到9.4%,CPI增幅1.9%,GDP平减指数为3.4%。



  2005年经济总体运行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物价水平指数增长平稳,物价压力有限,通货膨胀的危险已非主要危险;经常账户盈余预计在2005年将创出历史纪录,达到GDP的6%;投资和消费逐渐增强,国内需求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宏观调控有保有压,固定资产投资(FAI)增速不减,达到20%以上;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宽货币紧信贷”局面不改。



  二、2006年经济政策分析



  作为“五年计划”时代的终结年和“五年规划”时代的开启年,结合2005年的后续影响和“十一五”规划的前景展望进行综合分析,2006年我国的经济政策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政府将继续实施“适中、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



  最近,中央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内)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看似平淡之语,实际上却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并不宽松,其挪腾空间之狭小甚至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首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不能太快,原因是本轮宏观调控还没有到位。从GDP的支出法看,城镇投资增幅表面看比去年同期要低一些,但扣除物价水平之后,实增幅比去年同期还要高。至于消费增长,则不管是名义的,还是实际的增长,都比去年同期要快。而出口顺差之大,更是去年同期无法相比。



  以此趋势发展下去,如果不考虑库存投资的变化,今年的GDP增长应该在10%以上,远高于去年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十一五”时期,经济如果继续快速发展,资源支持作用将难以为继。



  其次,经济又不能发展太慢,否则的话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从目前趋势看,由于投资项目的在建规模异常庞大,前所未有的新增产能将从今年起逐步释放,并在2007年达到最高峰。届时,如果没有相应的需求来“对冲”,一场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可能就会来临。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对于“平稳性”具有前所未有的强烈要求,同时“平稳性”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惟一办法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稳健型的财政、货币政策。



  保持相对稳定的投资增长,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其根源都在于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过快的投资不仅再次导致资源瓶颈现象的出现,而且给未来的通货紧缩留下了巨大隐患。为此,在继续保持对固定资本投资适度调控的同时,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必然成为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



  为此,新一届政府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已经采取许多措施。但是,实践证明,收入政策的调整和到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刺激消费方面,能够直接见效的还是对市场消费热点的培育。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几次消费浪潮都是由相关热点所拉动。20世纪60年代是“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是“新三件”(空调、冰箱、洗衣机),90年代是手机、电脑、音响等,2000年以后则是住房与汽车。



  而从目前情况看,汽车消费因油价高涨和能源紧缺将有所放慢。因此,住房消费越显得不容忽视。为了保持“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明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之后,政府有必要加速对房地产业的调整,加大经济适用房和低价廉租房建设,让房地产业发展走上健康的轨道,充分发挥其支柱产业作用。



  笔者近期研究发现,中国近年来的消费率不足,主要原因不在于居民消费低,而在于政府和企业消费低。从这个角度讲,刺激居民消费固然是一个办法,更重要的却是要增加政府和企业的消费。



  加强政府公共财政建设,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



  为了配合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长期以来的建设型财政将加速向公共型财政转型,财政政策取向将更加关注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协调与公平。除了在收入方面大规模地减税,以使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实惠之外,财政的支出主要将投向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



  这其中包括:中央和省市两级政府将为义务教育承担更多的责任,扩大社保范围,继续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加大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



  其中,加速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重头戏。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精神,政府将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



  抑制能源消耗,鼓励科技创新



  与过去相比,“十一五”规划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有两大进步:一是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衡量标准;二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政府将通过各种市场、行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限制资源消耗型行业发展。



  鼓励资源勘探和合理开发,限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多渠道支持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依然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今年我国进一步深化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户籍改革,清理专门针对进城就业农民的限制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十一五”规划第一次从经济功能区而不是行政区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战略的制定权实际上也就由地方交到了中央。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定位与协调发展将成为区域规划的重点内容。这样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诸侯经济、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现象将明显消失。生产要素会更加自由地流动,产业布局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根据投资回报率和专业化分工进行调整,东中西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格局就有可能真正形成。



  三、2006年中国经济运行展望



  目前,国际上对2006年的中国经济预测较为矛盾,许多专家认为将下降。但9月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发布的首份中国经济调查报告中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今年虽然将小幅回落至9%,但明年将反弹至9.2%.相对来说,笔者的判断是鉴于2006年外部经济仍然向好,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见顶,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为有利的环境,同时国内经济增长的基本向好因素仍然持续,因此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好年头,但从三大需求因素的支撑尤其是出口看,增长速度相对于2005年应该会有所回落。



  投资



  今年绝大多数下游企业将因为资金紧缺和利润下降而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而下游企业的投资下降,将导致对上游产品的需求下降和上游企业的效益下降,最终导致包括上游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投资积极性的下降。



  而从新一轮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企业自筹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而企业投资的回报率却下降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最低水平,这意味着企业投资热情随时可能降温,而企业投资热情的降温必然带来整个投资增长的减速。



  从新开工项目看,2005年前8月,新开工项目增幅为11.38,其中8月为1.98,但依然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放慢。从在建项目看,这一轮的投资始于2003年,主要是对重工业的投资。预计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有所下降,但降幅不会太大。除了在建规模庞大之外,主要还有以下一些因素做支持:中国要加大公共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国将加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增长投资,比如城镇运输、水、电等基础设施等;中国将加大城镇化,尤其是都市圈的建设;加大农村的投资,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消费



  从农村看,正反两方面因素都有。正面因素:①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虽然下半年由于粮食价格的回落会有所降低,但总体依然较快增长;②由于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增长,一些农民家庭进入结构升级初期,再加上国家对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将加大投资,将有力地促进农村消费的增长;③农村医疗保障的逐步建立和社会保障范围的逐步小幅扩大也将起到一点积极作用。负面因素:①粮价的下跌和今年下半年收入增幅的快速下降将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的预期明显减弱;②尽管今年减免农业税的省份更多,但有关计算表明,政府财政给予农民的财政补贴总额实际上明显少于去年,甚至不到去年的一半;③再加上政府对农村公共财政投资对消费的促进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对明年的影响将相对有限。估计,明年农村消费将有所降低。



  从城镇看,正反两方面因素也都有。正面因素,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政策性获利越来越多:①我国拟再一次上调公务员工资标准,调整方式将按照《公务员法》中公务员工资调整原则进行。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带来200多亿元的消费。③提高后最低生活标准与最低工资将作用于全年。④社保医保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等。负面因素,主要是企业效益下降,城镇居民获得的市场性收入增速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销售额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销售额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彩票累计销售额5796.96亿元,同比增长36.51%;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销售彩票3084.78亿元,同比增加345.79亿元,增长12.6%。分机构看,2023年全年福利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1944.41亿元,体育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3852.55亿元。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安责险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换代升级是未来趋势

我国安责险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换代升级是未来趋势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财产保险产品自主注册平台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9月19日,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2265个。2020年8月底,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达1686个,2019年8月底在售安责险产品1148个。未来,针对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要求,各险企可能会对这些安责险产品进行换代升级,以适应现代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多

2024年10月25日
免签政策+城市IP流量撬动等推动下我国旅游业持续升温 市场未来可期

免签政策+城市IP流量撬动等推动下我国旅游业持续升温 市场未来可期

2023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在疫情防控转段背景下呈现强劲复苏局面。2024年旅游市场加速复苏。2022年底外部环境优化后,国内旅游市场进入复苏阶段,2023年全年基本保持稳健复苏,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亿,同比增长93.3%。

2024年10月21日
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处于成长阶段 未来供应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处于成长阶段 未来供应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规模体量不大,但是近年来的增长速度保持较快,随着未来企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会更加广阔。截止2023年,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48.9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24年10月17日
我国消防行业:多重驱动因素下市场稳健发展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大集群

我国消防行业:多重驱动因素下市场稳健发展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大集群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791.4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7日
我国塔罗牌市场短暂爆发后增速渐回落 目前行业已衍生出庞大经济链条

我国塔罗牌市场短暂爆发后增速渐回落 目前行业已衍生出庞大经济链条

中国市场来看,据估计,我国塔罗牌行业消费者总次数在疫情爆发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不过塔罗牌由于存在着替代品竞争,其增长速度并没有预期那么理想,2023年我国塔罗牌占卜需求约为2.55亿人次。

2024年09月24日
水资源价值愈发凸显 我国水处理行业大有可为

水资源价值愈发凸显 我国水处理行业大有可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7年的60.2%增至2023年的66.16%,城镇化率逐步提升。

2024年08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