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中国经济展望

中国2005年的经济增长远比预期要快得多。我们认为从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实际是加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宏观调控影响的滞后作用和经济的增长势头强劲。官方公布05年头3个季度经济增长9.4%,并没有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实际增长的水平,但是该数值表明了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高位(2004年经济增长9.5%)。

  

  我们在前两期的《中国经济研究报告》中曾经详尽阐述了一个观点: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无论从生产法还是支出法都低估了当前的经济增长。我们预期2005年全年经济增长的官方数字为9.3%,但经过我们 的测算,该数字可能会高达11.8%。

  

  鉴于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我们对2006年及将来几年的经济预测将会使用两种基准:官方统计和我们对实际增长的预测,以确保预测的准确性。 我们知道在中国经济普查结束后,将会对GDP的增长作出相应的调整。现在的GDP数字被低估了2.3万亿人民币(上升16.8%),也就是说,2004年中国的GDP应该达到16万亿人民币,而并非13.7万亿人民币。

  

  该调整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预测。但是我们对2006-2008年的经济预测仍然是基于官方的统计数字。我们将会在必要时对我们的预测做出相应的调整。

  

  政治和政策环境: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将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注重社会平等,发展农村经济和环境保护。扩大内需以保证国内外需求的平衡。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因为没有增长这个前提,解决其他问题和困难(如失业,农村发展)就没有保证。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过热已经得到控制(尽管官方没有正式的公布),政府政策已经开始转向,从2004年的宏观调控过渡为行业调整和整合。相对来说,2006年的宏观政策将会比2004年和2005年的政策更为宽松。

  

  财政政策:扩张新政即将出台,包括提高个税征收起点,取消农业税。

  

  货币政策:将会更为宽松。总体来讲,由于对人民币投机减弱,货币政策将会更为有效。随着银行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推进,资金紧张的状况将会有所好转。还有,人民银行可能将会把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为零,以刺激商业银行贷款。这将会推动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恢复增长。

  

  收入政策:将会更加积极有效,政府为扩大内需将推出新的发展农业的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投资,为农村增加转移支付.政府还会提高贫困线,设定最低工资收入和社保福利,并将会提高公务员的工资.

  

  外部环境:2006年中国的外部环境不会太差.美国在遭受飓风袭击后的重建工作以及布什政府的高支出政策下,经济近期出现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欧洲经济增长尽管步履缓慢,但仍然在加速。欧洲中央银行首次提高基准率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日本经济已经从长期的萧条中复苏,消费的增长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这些都说明世界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依然强烈.尽管近期中国纺织品出口遭受到配额限制。 印度和其他周边国家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对手.

  

  消费增长11.3%。我们预测消费还将加速增长,2005年消费增长11.1%到2006年会加速到11.3%。增长的动力来自于积极的政策导向:鼓励消费,提高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扩大农村消费,城市消费升级(如数字电视的推广)。住房消费和贷款以及汽车消费都恢复增长。零售增长将会达到12.5%,服务消费增长将会从2005年的8.2%提高到8.5%。

  

  国内投资增长下滑到21.7%。由于产能过剩制造业的投资将会大幅减少,从2005年的37.7%下降到2006年的20.1%。由于住房库存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房地产投资直到06年第二季度才有可能出现反弹。房地产投资增长会从2005年的22.5%下降到21%,在2006年上半年继续下降,到下半年将会反弹。尽管有政策支持,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将会从2005年的29.3%下滑到25.6%。由此,2006年投资增长将从2005年的27.7%下滑到22.2%。另一方面,农村投资增长受到政策的支持将会从17.5%提高到18.9%。

  

  出口增长仍然保持20.5%的高位:从2002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长持续强劲,从2001年的6.7%增长到2002年的22.4%,2003年增长34.7%,2004年为35.3%到2005年为28.6%。高增长不仅来自于外商投资(促进加工业的出口增长),也来自于国内生产。换句话说,国内的产能扩张超出了国内需求的增长。虽然有上述两种动力支持,但是考虑到出口的高基数,贸易摩擦升级,取消出口鼓励政策,出口成本增加,对人民币的投机减弱等因素,我们预测明年的出口将减速。

  

  进口相对缓慢,但明年会增长18.5%。进口增长一直比出口增长滞后。部分原因在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经济增长势头放缓,最主要的原因是进口替代,在2006年将会更为显著。但是中国会恢复对能源(尤其是原油),原材料,农产品和工业中间产品的进口。如果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的步伐加快,势必会增加对机器设备的进口。 因此,我们预期2006年进口将增加18.5%,而2005年增长17.3%。

  

  据此,我们预期贸易顺差将会从2005年的1046亿美元增加到1392亿美元。但是贸易顺差的增幅从2005年的227%下降到33%。我们预测2007和2008年顺差将继续增长但增幅会分别下降到9.3%和8.1%。

  

  综上所述,2006年支出法GDP的名义增长从2005年的19.1%下降到15.0%。

  

  农业生产将比2004年有所增长,达到5.6%,2005年增长5.1%,2004年增长6.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会增加农业增加值。

  

  工业产出将有所下降。2005年为11.3%,2006年将会下降到10.3%。2005年月度工业生产增长16.4%,但由于投资和出口的减速, 2006年工业生产增长将会下降到14.5%。我们经研究发现规模以下企业被低估了。2005年全国工业生产应该高于11.3%。

  

  服务业增长将上调到8.7%,而2005年将增长8.2%。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要扩大内需以降低出口依存度。服务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工业服务的增长还刚刚起步,真正的影响还要到2007年以后才会显现。

  

  经济增长放缓,但是仍然会超过9%。官方公布2005年前3季度的经济增长为9.4%,由此我们预测2005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幅度为9.3%。但是把规模以下企业低估的工业生产考虑在内的话,2005年的GDP增长将会高达11.8%,到2006年GDP的增长将会下降至9.8% (按照官方统计口径,预计2006年GDP增长9.0%)。

  

  外商直接投资(FDI)将下降10.7%:商务部对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了修订。就修订后的数字来看,2005年FDI还应该下降2%。我们预期2006年FDI还会继续下滑,主要原因在于FDI的高峰已过,FDI的成本增加以及印度和其他周边国家的竞争加剧。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人民币投机减弱但并没有消失。外贸顺差的增幅虽然在减小,但绝对值仍然在增加。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我们认为货币当局会采取以下三种措施:1)放宽人民币浮动区间,从每日上下0.3%到上下0.5-1.0%。2)允许人民币通过浮动再升值3%。3)放松对资本帐户的管制,允许更多资本外流。

  

  我们预期随着资本帐户管制的放松,更多资本将流到海外,外汇掉期业务也将不断发展,资本帐户将会从顺差转向逆差。但是由于经常性帐户顺差远远大于资本帐户逆差,外汇储备仍然在增加。2006年外汇储备将会从2005年的8080亿美元上升到9560亿美元,增长18.3%。

  

  货币供应和利率:2006年货币政策会进一步放松。资金紧张的局面会有显著改善。贷款会继续增长,从2005年增长14%加速到15%。M1也会加速增长,从2005年的12%加速到13.5%。但是M2 增长会从2005年的18%下滑到16%,原因在于对人民币投机的减退,私人银行业务增加,保险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由于通货膨胀率很低,人民银行不大可能提高基准利率。尽管我们认为央行很有可能会跟随国际市场的加息周期调整利率,但是1年的定期存款利率还会保持在2.25%,贷款利率会保持在5.58%。到2007年可能会加息。

  

  CPI增长2.3%:2005年CPI增长1.8%,但是我们预测由于食品、能源和公共服务业价格上涨,2006年CPI会加速到2.3%。中央和地方政府会利用现在CPI很低的时机上调公共服务业的价格。我们对工业产品的价格通缩表示担心。产能过剩、出口压力加剧(尤其使纺织品服装)以及激烈的竞争进一步削弱了下游厂商的定价权。

  

  收入增长仍将持续;由于政策支持,2006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将从11.7%增长到12%。这些政策包括提高贫困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由于2004-05年食品和粮食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消退,2006年农村收入将会保持在13.5%(比2005年增长16.1%有所下降)。

  

  由于政府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的就业机会将有所增加。 这将使城市民工短缺的现象加剧。但是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放缓,工业尤其是纺织行业的整合以及政府改革使城市就业的需求也在减弱。2006年预计官方的失业率会达到4.5%,但是城市的社会失业率将会高达12-13%。

  

  证券市场将会复苏:我们预期2006年后半年开始,中国的A股市场将会从过去三年的萧条局面得以复苏。股权分置改革将会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促进金融改革。

  

  经济增长强劲的态势,国内流动性增加以及低利率,人民币强势,以及低廉的定价和股票投资的减少都会为2006年的股市反弹提供很好的条件。

  

  债券市场不会出现大幅波动:2006年宏观政策的走向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使得国内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报警系统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报警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2.97亿元,2024年上半年229.74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2月09日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