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综合分析

2005年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GDP增速呈现“高位趋稳、稳中趋降”态势,整个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继续发展。同时,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企业利润增幅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新问题。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

  

    综合分析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年经济增速度将保持在9%左右。2006年宜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打好“十一五”开局基础,努力延长这一轮经济稳定增长期。

  

    一、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经济运行高位趋稳,稳中趋降,大幅下滑和明显反弹的可能性较小,但应更多关注下滑幅度。

  

    从GDP、投资、消费需求与物价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动态看,我国经济运行已从2003年的增长高峰回落,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主要表现是:

  

    首先,GDP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稳定在9.2%~9.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在2005年上半年已分别回稳到11%和8%左右。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从前年的45.7%回落为去年1~8月的20.7%,这种下滑带有合理回调的性质,且比2004年初有小幅度上升。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4年一季度477.8%的增长高峰大幅度回落后,去年前9个月基本稳定在27%左右。投资结构继续调整,房地产、钢铁、建材、石化和电力等行业投资明显回落,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采掘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投资增速加快。

  

    第三,消费需求继续平稳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前八个月实际增长基本稳定在11%左右,略高于1996以来10%的平均增速。

  

    第四,物价稳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2004年7月5.3%的短期高峰回落到去年8月份的1.3%,去年1~9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稳定在4.4%。

  

    当前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态势说明,这一轮宏观调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及时的、有效的。今年乃至以后几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潜力仍然较大。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除了消费结构升级势头强劲、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些新的因素:

  

    一是国内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05年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达到27.4%,比年初回升3个百分点左右。但是,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累计增速只有11.7%,而上年同期是57.8%。此外,2005年1~7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3.4%。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增速并没有大的下降甚至还有回升,表明国内民间投资增速迅速提高,对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有涨有落,出现一些新态势。

  

    2005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沿海地区;而在沿海地区中,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05年1~8月,中西部地区内蒙、江西、山西、安徽、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青海的工业增速都在20%以上。北部沿海的山东、河北、天津的工业与投资增速也大都高于南部沿海的广东、浙江等地区。虽有部分省市经济增幅回落,也有部分省市经济增速加快,总体上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

  

    三是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彰显。

  

    即使面临新的纺织品配额限制和贸易摩擦增加,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保持。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收缩性或不利因素,主要有:我国经济周期性收缩因素相继显现。根据统计分析,我国经济波动存在着企业库存波动引起的短周期、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引起的中周期,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中长周期。从我国经济波动的中周期(一般为6~8年)看,2004年应是最近一轮经济上升期的高峰,2005年已进入周期性收缩阶段。

  

    考虑到2008年奥运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本轮周期的下降期可能延迟,估计2005~2007年GDP增速会高于8.5%。从我国经济波动的中长周期(约为11~12年)看,2006年将是这一轮周期的波峰,然后逐渐下滑,到2012将达到波谷。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为8.7%,估计2005~2009年GDP增速将保持在年均8%以上。

  

    工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景气回落的行业范围扩大。今年上半年以来,钢铁、建材、化工、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增幅回落相当明显。同时,建材、电力、汽车、电子等行业利润下降较多,利润高度集中在上游少数几个产业。工业内部不同行业增速和经济效益发生分化,可能导致明年工业增速放慢。

  

    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可能下降,进口需求会减少。受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因素影响,主要国际机构纷纷调低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美国、欧盟、日本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放慢的可能性较大。2005年上半年它们的进口增速已由2004年的18.4%降为14.5%,预计全年只有10.9%,2006年可能进一步下降。这对明年我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和模型预测,今明两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不易明显反弹;如果调控得当,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很小。预计2005年经济增速为9.2%,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投资增幅略低于去年,消费实际增长11%。预计2006年经济增速为9%左右,消费价格涨幅低于3%,投资增幅可能略低于今年,消费增幅会略有提高。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速将趋于下降,预计2006年以后将回落到9%以下,在2009年左右达到周期性运行的谷底,“十一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仍可能达到8%。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一) 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凸现,企业亏损增加

  钢材、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尤为严重,引起价格和利润大幅度下降,亏损迅速上升。2005年1~9月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3.1%。目前工业企业库存水平上升过快,与1993年经济过热后的情况十分类似。从2004年3季度到2005年上半年,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速均在20%左右,6月份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已达到11549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情况说明,随着投资和工业增速回稳,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渐突出,一旦内外部需求继续回落,容易影响经济平稳增长。

  

    (二) 中国应对国际高油价冲击的机制尚不健全

    国际油价变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普遍认为低油价时代已经结束,高油价时代已然来临。据分析,国际油价区间将从过去的10~40美元/桶上涨到40~80美元/桶,未来的长期均价会在50~60美元之间。2006年国际油价会继续保持高位,将以70美元为中轴,特殊情况下(如库存水平较低)可能涨到80美元甚至更高。

  

    目前我国对成品油实行政府定价,国内油价大大低于国际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国际高油价向国内经济体系传导。如果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国际高油价完全传导到国内,必然会提高生产成本,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并导致经济增长减速。但是,如果国内石油价格长期扭曲,显然不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利于增强整个经济应对高油价冲击的能力。

  

    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我国长期人为压低成品油零售价格,实际上积累了大量风险。这种定价机制已难以为继。同时,国内外巨大的石油价差也会引起国内石油企业囤积居奇,大量出口,人为加剧供求失衡。2005夏天,广东一度发生的成品油荒已经凸显了这个矛盾。根据入世承诺,2006年底我国将全面放开成品油市场,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已迫在眉睫。

  

    (三)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粮价对农民增收的拉动力下降。2004年农民增收的314元中,有165元来自粮价上涨。2005年国内粮食继续丰收,加之近两年世界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会引起国内粮价下跌。二是农资价格居高不下。2005年上半年农资价格同比上涨10.4%,其中化肥价格上涨15.4%。按平均涨幅15%计算,全年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将多支出300多亿元。三是政策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刺激作用减弱。2005年,免征农业税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为251.4亿元,仅相当于上年的56%。四是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仍很突出。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此外,农民融资困难,私人关系借贷仍是农村融资的主渠道,农民容易背上高利贷包袱。免征农业税以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面临难题,农民负担仍然沉重。

  

    (四) 国际收支失衡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不稳定因素

    2005年以来,贸易顺差大幅上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叠加,国际收支出现明显失衡。上年1~9月,出口增速高达31.4%,进口增速大幅回落,仅维持在16%,比前两年进口增速均回落20个百分点以上。9月底贸易盈余已达683.3亿美元,全年贸易盈余可能超过900亿美元。贸易盈余迅速扩大,加之资本项目保持净流入,引起外汇储备增加过快。到2005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7690亿美元,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报警系统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报警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2.97亿元,2024年上半年229.74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2月09日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