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期英国经济基本走向调研

今年5月初,英国大选结束。布莱尔首相重新组阁并由英女王发表新政府施政纲领。在工党8年连续任期内,英国经济保持了稳增长、低物价、高就业、福利改善的运行态势,为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从未有过的经济持续增长期。英国是近年来唯一未陷入衰退的西方经济大国。



  英国经济四大宏观调控指标如下:2004年英国经济增长3%,今年一季度增长2.1%,二季度增长1.7%,预计全年增长2.5%,2006年增长2.3%。今年6月份消费者物价2%,零售物价指数2.9%,预计明年分别为1.9%和2.4%。2004年四季度登记失业人数86万人,失业率4.7%。今年5月份经常项目逆差280亿英镑。



  一、经济基本层面良好



  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在其任内第9次财政预算报告指出,英国经济已连续52个季度增长。1997至2004年,英国经济年均增长2.7%。2005年英国民间投资、消费和国内需求将分别增长4.5-5%、2.25-2.75%和3-3.5%。2005年英国出口贸易增长6%以上。



  二、物价和利率“一高一低”



  1997年以来,英国维持了物价和利率的历史最低点。即使受到国际石油价格翻倍、工业原材料上涨50%以及金属品价格上涨70%的影响,2004年英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也仅增长1.25%。但进入2005年后,英国物价开始上扬,3至5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9%,6月份为2%,直抵英格兰银行控制的目标,达到了7年来的最高点。1997至2004年,基本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平均水平分别为5.3%和6.1%,几乎为1979年至1997年的(10.4%和11.4%)一半。1997年以来的抵押贷款利率水平比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的任何7年期间都要低;基本利率水平比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的任何7年期间也要低;物价水平比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任何7年期间都要低。



  三、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齐递减



  “911事件”以来,英国用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预算增长1倍,2004年又增拨1.05亿英镑用于反恐。布朗认为,维持英国经济周期的财政赤字应为375亿英镑。2004财年英国财政赤字为340亿英镑,随后若干年将分别降至330、290、280、240和220亿英镑,2004财年财政赤字占英国经济的比例为2.9%,随后若干年分别将降至2.7%、2.2%、2.0%、1.6%和1.5%。与此同时,英国在借钱投资的同时,保持债务率处于降低水平。2004年英国债务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为34.3%,随后几年将分别为35.4%、36.2%、36.8%、37.0%和37.1%,这些比例都将处于40%以下的“可持续投资规则”规定的水平。



  四、制造业积重难返



  制造业占英国经济的17%,但一直是英国经济的“软肋”。今年一季度英国工业产出下降0.7%,其中3月份下降1.2%,为近3年来的最大降幅。7月份,英国制造业国内订单连续下降,采购经理人指数由6月份的49.6降至7月份的49.2,这是连续4个月低于50,标志着英国制造业出现收缩趋势。随着国内订单下降和国外竞争压力增大,在交通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同时,英国制造业将被迫压低产品出厂价。英国制造业一个奇特现象是,英国经济好转时,制造业无法从中受益,而英国经济下滑时,制造业却从中受累。



  罗孚汽车公司倒闭事件促使英国政府考虑制订制造业新战略。英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方面无法与国外竞争,新战略考虑提升英国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集中于设计和创新。5月份英国组阁之初,贸工部一度改名为生产力、能源和工业部,就是使政府经济目标进一步明晰。



  五、以增加投入为切入点扩大就业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鼓励众多的中小企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确保英国在科技、教育、技能和企业等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推出了投资25亿英镑的10年科技发展框架,降低资本收益税率,鼓励单亲家庭和弱势群体提高就业能力。主要政策是科技企业的研发税费再检讨、大学孵化企业的税收障碍、设计基金、建立工业主导的科技论坛、促进建设科技城,对有一个孩子并单一收入的夫妇提供最低收入线,对兼职的单亲家庭提供每周199英镑的最低收入保障等。



  六、营造工作与生活互融的社会



  受传统民主影响,英国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生活质量。2005年实施的措施重点向领取养老金者、房产购买者和广大家庭倾斜,主要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调整燃油税子目,鼓励消费生化汽油。多途径筹集10亿英镑来缓解地方议会税收减少的压力。提高养老金最低标准即在现有基础上每周平均提高5英镑。领养老金者免费乘坐当地公共汽车。对小额个人储户免税,同时对低收入家庭实施储蓄便利计划。拨付1.2亿英镑为没有银行账户的家庭提供服务,包括面对面的理财、支持银行提供无利润的信贷以及社区提供免税服务。投入2.6亿英镑支持老龄事业,母亲孕产假由18周延长至26周,补贴由每周56英镑增至100多英镑,政府补贴支付孕产假工资等。



  七、经济隐忧不容忽视



  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积极因素是资本投资增长、政府支出增加和出口回升。目前英国内消费需求已小幅下降,物价指标逼近2%的目标值也使经济增长空间缩小。房产市场价格低迷形成的财富效应比较明显。出口扶持资金削减使英国出口商海外办展参展的机会减少。这都意味着今年英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7月初伦敦恐怖事件发生后,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房地产业更是雪上加霜,预计英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将难以实现英国财政部的预计目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目前,我国林业碳汇CCER审定项目97个,备案项目15个,签发项目3个,其中占主流的主要是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目前已公示的林业碳汇CCER项目中,有碳汇造林项目66个,森林经营项目26个,竹林经营4个和竹子造林1个。

2024年02月26日
我国彩票行业需求稳定 福彩与体彩并行发展是必然趋势

我国彩票行业需求稳定 福彩与体彩并行发展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台多个政策规范彩票行业健康发展,彩票销售额增速略有下滑,扣除掉政策方面对部分彩种的影响,整体行业依旧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截止2022年,我国彩票市场规模约为4246.53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彩票市场规模约为5710.51亿元。

2024年02月22日
双碳目标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再生和废物利用为主要应用领域

双碳目标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再生和废物利用为主要应用领域

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前十大品种回收总量约3.71亿吨,同比下降2.62%,其中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降幅最为明显,分别同比下降15.4%、12.6%和10.4%。

2024年02月21日
我国水务行业现状分析:农业用水占比依然最大 国企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水务行业现状分析:农业用水占比依然最大 国企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088.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918.2亿立方米,处于缓慢下滑的状态,预计2023年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6253.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859.2亿立方米。

2024年02月19日
多地创新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 智慧化与可视化引领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

多地创新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 智慧化与可视化引领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未来的阅读推广工作将更加倚重这些先进技术。图书馆将更多地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不仅限于传统的海报和传单。例如,图书馆会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发布各类阅读信息,同时也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来推广活动内容,这种宣传方式尤其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

2024年01月09日
阿里加速布局不良资产新蓝海 AI技术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阿里加速布局不良资产新蓝海 AI技术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厂对不良资管市场的关注加深,市场布局正在加速。近期,阿里巴巴宣布,淘天集团原CEO戴珊将协助筹建阿里巴巴集团资产管理公司,这是阿里变革后的一项新业务职能,凸显其对市场的重视和预期,有望促进市场繁荣。阿里巴巴的加入将带来新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同时加剧行业竞争,提升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透明度,这一举

2024年01月08日
大众游泳时代来临下国内泳衣市场渗透率提升 儿童市场潜力更好

大众游泳时代来临下国内泳衣市场渗透率提升 儿童市场潜力更好

随着游泳人数的不断增多,包括泳衣在内的游泳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市场也在不断扩展,从而也推动泳衣市场不断增长。截止2022年,我国游泳装备用品市场规模约为334.8亿元。

2023年12月13日
预定利率3.5%时代终结+报行合一新时刻到来 人身险市场迎新变局

预定利率3.5%时代终结+报行合一新时刻到来 人身险市场迎新变局

以A股五大上市险企为例,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五家险企代理人仅剩约150.4万人,部分险企的保险代理人下降幅度超过20%。落后营业网点同样加速淘汰,转而向数字化转型以缩减成本。

2023年12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