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GDP为116,694亿元(《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折合1.4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改革开放25年来迅猛的增长势头和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5-20年中国经济依然会持续高速扩张。关于202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规模,国内外各界人士作出的预测不胜枚举,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将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其实力大致与美国和欧洲持平”(《大棋局》,布热津斯基,1997)。这里所说的“实力”中自然包括经济实力,特别是经济规模。
美国2003年GDP为109,855亿美元(《2003年美国主要经济指标概览》,商务部网站),根据著名国际投资商高盛公司的预测,2020年将达到164,150亿美元(《与巴俄中印一起梦想: 通向2050年之路》,多米尼克﹒威尔逊、路柏﹒普鲁斯哈曼,2003)。也就是说,届时中国的GDP将与之“持平”,达到16万亿美元左右。有些人对这个结果会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各国经济发展规律,并结合过去25年中国的经济数据就不难发现,这一结果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届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出美国很多。
下面,就2020年前我国GDP增长做一个线性分析。
一般来说,预测GDP增长涉及以下几个要素:当前GDP、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变化、GDP统计口径的调整。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GDP增长模型:
GDP m$ = GDP03$ *[(1+i)*(1+f)*(1+d)](m-2003)*(1+g)
注:GDP m$为以美元表示的m年的GDP;
GDP03$为以美元表示的2003年的GDP;
i为经济增长率;
f为通货膨胀率;
d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年升值率;
g为GDP统计口径的调整系数。
在这个模型里,某年(即m)的GDP(以美元表示)可以通过前述五个要素乘积得到,其中第一个是常数,其余四个为变量。如何确定i、f、d、g的取值是使用该模型的关键。我们逐个分析:
1.经济增长率(i)。
2020年前的经济增长率应如何确定?首先,纵向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成长,1978-2000年平均增长率达9.52%(《就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几点思考》,刘国光,2002)。其次,横向看,根据各国的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国民经济将迎来一个持续的快速增长期。日本1966年人均GDP冲破1,000美元大关,到1984年就超过了1万美元,中间只用了18年。与之相仿,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越过这两大台阶中间都只用了16年(1971年和1987年)、18年(1971年和1989年)、16年(1976年和1992年)和17年(1978年和1995年)。在此期间,“四小龙”的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再次,根据党的十六大部署,2020年我国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即年均增长7.2%。
基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比照其他东亚国家的经验,笔者认为,将未来17年的经济增长率设定为7-8%是比较合理的。
2.通货膨胀率(f)。
衡量货币的通货膨胀率,一般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示。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1982-1997年间,我国年均CPI是8.65%(《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研究》,王明舰,1999)。此后逐渐降低,2001-2002年甚至降到了-0.6%。经济学界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不宜为负值,也不宜过高;当其位于1- 5%的区间时,属于“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有利。按照货币经济学原理,货币汇率受通货膨胀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若人民币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元,则人民币将相对贬值;反之亦然。1990-2002年,美国的平均CPI为2.6%(《世界发展报告2004》,世界银行)。为了确保人民币兑美元不再贬值并保持上涨空间,应将其通胀率控制在与美元相仿的区间,即2-3%。
3.人民币汇率升值率(d)。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以贬值为总体趋势,兑美元汇率由1981年的1.53:1一路降到1995年的8.28:1,总共贬值5.41倍。目前,人民币汇率大大低于其实际购买力。《世界发展报告2004》指出,按PPP法(即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02年我国GDP应为56,250亿美元,人均4,390美元,购买力平价汇率为1.773RMB:1$,与现行汇率有4.67倍的偏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近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2004》也表明:2002年中国GDP(PPP法)为58,609亿美元,人均4,580美元。也就是说,联合国认为,人民币与美元的合理汇率应该为1.788RMB:1$,比现行汇率高4.63倍,与世界银行看法雷同。
其实,发展中国家货币汇率低于其实际购买力是一个普遍规律。《世界发展报告2004》的数据还显示:印度卢比的现行汇率比其购买力平价汇率低5.35倍,越南盾、菲律宾比索、印尼盾、俄罗斯卢布分别低5.21倍、4.2倍、4.21倍和3.65倍。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汇率与购买力之间的偏差将逐渐缩小并趋于消失。例如,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元与美元的汇率为360:1,这大大低于日元当时的实际购买力。随着该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日元自1971年起持续升值,到1995年升到80日元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4.5倍。
此外,众所周知,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致使我国外汇储备超高速增长,人民币正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与美国之间肯定还有差距,届时汇率偏差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无疑会大大缩小。我们假定这期间人民币升值3倍,由于8.28元兑1美元上升为2.76元兑1美元,年平均升值6.7%,取其区间即为6-7%。
4.GDP统计口径的调整系数(g)。
我国的GDP核算方法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有许多方面尚不完善,比如第三产业遗漏较多(这也是我国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今年,国家开展大规模的“经济普查”,即为了“保障经济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减少以往统计中的遗漏和偏差。
另外,近几年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GDP之和已经大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值。2003年,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发布的GDP汇总数为134,853.1亿元,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值高15.56%;2004年,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GDP总和达163,097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136,515亿元,两者相差近20%。这是个十分不正常的现象,未来两者必然要一致起来。在此过程中,预计国家统计局的数值将会向各省市自治区GDP之和靠近。保守估计,因统计口径变化,未来17年我国GDP将调增0-20%。
根据以上分析,对GDP增长率、人民币通货膨胀率、汇率升值率及统计口径调整系数确定了一组取值区间,即:GDP增长率为每年7-8%,通货膨胀率为每年2-3%,汇率升值率为每年6-7%,统计口径调整系数为0-20%。分别取低位、中位和高位值,即可预测2020年我国的GDP规模。
低位预测。四个变量分别取7%、2%、6%和0,则2020年GDP是16.79万亿美元,与当时的美国相仿;人均11,741美元,相当于目前台湾或韩国水平。
中位预测。四个变量分别取7.5%、2.5%、6.5%和10%,则2020年GDP为23.69万亿美元,人均16,566美元。
高位预测。四个变量分别取8%、3%、7%和20%,则2020年GDP将达32.81万亿美元,约当届时美国的两倍;人均22,944美元,与目前香港或新加坡相仿佛。
多数人可能认为这一结果令人难以置信。其实,只要稍加了解就会发现,一个经济体在几十年内增长几十乃至上百倍的现象并不罕见:日本1950年GDP为278亿美元,1996年达到44,730亿美元,增长了160倍;台湾1960年GDP不足25亿美元,1999年达到2,686亿美元,增长了107倍;韩国1970年GDP只有80亿美元,1996年达到5,206亿美元,增长了65倍。德国、香港、新加坡等都存在类似发展历程。
2003年3月,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在首届中国竞争力论坛上指出,如果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20年,中国GDP将占全世界的22%。华裔经济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2003年12月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时认为,在人的素质、市场经济制度和后发展优势等“三大动力”的推动下,只要能保持6%的年增长率,到2020年,中国的GDP就将超越美国。
当然,“任何诸如此类的预测都存在种种缺陷,最明显的缺陷是机械地依靠统计数字作预测”(《大棋局》,布热津斯基)。上述预测仅仅表明:在未来17年里,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美好的憧憬不会自动到来。只有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才能最终实现近两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