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金融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扬光大。银行改革创新的效益显现、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外汇市场飞速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综合经营星火燎原……这些都将成为今后五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值得期待的亮点。
亮点一:银行改革迎接全面开放检验
作为金融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的效率和效益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陆续启动,建行不日将在香港上市,中行明年3、4月上市可期。消息人士称,工行将于2006年前完成改制工作,而农行的风险化解方案也会于明年底前开始实施。此外,一大批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革也不断跟进。
未来五年,正是全面检验银行改革成效的时期,因为我国金融业将在2006年底全面开放,此次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迎接全面开放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提高,这给内、外资都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外资银行非常看重中国个人银行消费信贷服务的增长。国有银行海外上市或改制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也都非常看重个人银行业务及其形成的一定溢价。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在此期间,银行外资入股比例很有可能突破51%的大限。
央行研究局纪敏博士的一份调研报告则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金融资产将达4.57万元,金融业发展空间巨大。如何在开放的环境中“与狼共舞”,求得生存与发展,经过股份制改造的银行,在未来五年将要交上一份拼搏的答卷。
面对挑战,很多专家认为,通过改革,金融业风险累积的速度将有所下降,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会明显改善。但保卫金融稳定是全球面临的新课题。在一个迅速转变经济结构的开放的经济体中,如何维持金融稳定,这对金融调控与监管当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亮点二:综合经营从试点走向推广
综合经营将是未来五年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徐林强调,在制定“十一五”规划过程中,要特别鼓励金融创新,引导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发展交叉类、延伸类的金融服务。
综合经营的方式有两种:金融控股和混业经营。在我国,金融控股的方式实际上已经开始形成。把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换的中间平台,有可能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但问题是,金融控股公司还没有游戏规则,监管方面的法规也不明确。预计下一步将出台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法规。
至于混业经营,即“一个牌照、多种业务”,巴曙松认为,由于存在诸多条件限制,目前来看,未来五年中占主导方向的还是金融控股公司。
亮点三:市场化向纵深推进
目前金融领域所有的改革都已启动,全面推进市场化将是今后5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表示,目前存、贷款利率还没有完全放开,包括再贴现、准备金利率、央行票据利率在内的中央银行利率,也仍是非市场化的或者说是制度利率,这一块应是未来改革的着力点。
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巴曙松认为,要将影响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干扰因素剔除,因为目前很多中间环节还存在管制,如结售汇制度、资本流入流出、外汇账户的管制等。经过深化改革,最终可望将汇率、利率作为常用的调控工具,更灵活、有的放矢地熨平经济中的波动。
亮点四:结构调整带来创新空间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成为一条主线,这将对金融业创新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未来五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金融业将如何予以支持?
目前,对自主创新这块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我国金融业提供融资服务还很欠缺。巴曙松说,我国对低风险的信贷十分发达,但缺乏自主技术创新行业所需的私募基金、股本融资等。为此,金融业应做重大的结构调整,相应的金融组织体系、市场结构体系、监管体系都将面临调整。放宽金融创新的空间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比如,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需要发达的外汇市场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因此,外汇市场将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其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外汇交易品种等都将获得较大的发展。
机遇从来与风险并存。展望未来五年,投资过热、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调整、开放带来的外部冲击等,都将由始至终成为悬在金融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奖。但是,压力也从来都是改革的动力。在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的五年中,改革必将带来金融业的更大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