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三季度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及下一步走势分析

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6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41477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7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70496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55411亿元,增长9.5%。总体看,前三季度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第三季度的宏观调控效果较为明显。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942亿元,同比增长27.3%,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880亿元,增长28.2%,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3.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在监管层逐渐收紧信贷和土地这两道“闸门”,并且加大了对新开工项目和产能过剩项目的清理力度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上出现逐渐放缓态势;其次,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加快,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12902亿元,增长24.3%,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加快0.1和4.1个百分点;第三,重点工业行业投资依然较快,前9个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36.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9.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1%,铁路运输业增长107%。

  预计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进一步回落,原因主要有:首先,2006年下半年以来,发改委等部门连续出台政策,加强固定资产调控,对新开工项目进行清理,同时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纳入预算管理,并加大了对各地区土地审批的监管力度,这些政策效应有望在第四季度进一步显现;其次,2006年5月17日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连续推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多项政策,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望在第四季度有所抑制;第三,今年央行采取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等紧缩性政策将进一步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

  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内难以显著下降,主要原因:一是金融体系流动性依然充裕,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将继续吸引境外资金流入境内;二是固定资产在建项目投资规模依然很大,投资惯性较强。

  (二)消费继续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91亿元,同比增长13.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加快0.5个百分点),名义增长及实际增长率均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7247亿元,增长14.1%;县及县以下17845亿元,增长12.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6442亿元,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493亿元,增长15.8%。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23.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1%,汽车类增长26.0%。

  消费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增速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2元,实际增长11.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进出口增速较快,贸易顺差保持高位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912.3亿美元,增长26.5%,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5813.8亿美元,增长21.7%,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098.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60.74%,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020亿美元。三季度进出口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导致大量企业提前出口商品;二是加工贸易持续高速增长,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三是由于“时滞”,前期我国投资需求旺盛的效应在三季度集中显现。

  预计第四季度进出口增长将小幅放缓,但贸易顺差仍将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导致国内市场的进口需求降低;二是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缓将导致外部需求减弱,会对我国出口增速形成一定影响。

  (四)CPI和PPI均小幅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1.3%?与上半年涨幅持平。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1.2%。CPI内部构成中,居住价格(包括水电及燃气价格、建房及装修价格和租房价格)涨幅最为显著,1-9月累计上涨4.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食品价格上涨1.8%。这三类价格指标成为拉动CPI温和上升的主要动力。

  CPI涨幅较为温和的主要原因:首先,今年占CPI比重30%以上的食品价格涨幅较小;其次,尽管房租等居住类价格已在CPI中有所体现,但房价却一直未能纳入CPI中,使CPI尚不能准确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第三,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交通及通信价格和衣着类价格均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0.1%、0.2%和0.8%。

  1-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9%,涨幅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3%,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随着国际市场上原油等原材料价格的逐渐回落,以及国内投资需求的减弱,预计第四季度PPI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将出现小幅下降走势。

  今年5月份以来,监管层明显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从住房规划、税收、信贷、土地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全面的调控措施。受此影响,全国住房价格涨幅有所趋缓。1-9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考虑到去年同期较高的增长基数,今年第三季度住房价格的实际涨幅依然偏高。特别是部分重点城市,如北京、天津、青岛的住房价格涨幅依然不减。

  (五)工业增速有所回落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221亿元,同比增长17.2%,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2%;集体企业增长13.2%;股份制企业增长1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8%。分工业类别看,重工业增长18.2%;轻工业增长14.9%。

  三季度工业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工业利润增速有所加快。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13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1%,增幅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二是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4%,连续多年维持较高水平。三是重要能源、原材料、汽车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增长较快。前9个月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2.9%和11.7%;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18.4%和23.7%;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34.7%;汽车增长24.0%,其中轿车增长41.5%。

  (六)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下降,境外短期资金大量入境的势头有所缓解

  今年1-9月,全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0021家,同比下降6.83%,其中9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794家,同比下降0.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5.89亿美元(不含银行、保险及证券等金融机构吸引的FDI),同比下降1.52%,其中9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额53.97亿美元,同比增长2.72%。FDI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监管层着眼于引资质量,加大了相关的自主调控力度;二是随着“限制外资并购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及“两税合并”等改革提上日程,外资的观望态度有所增强。但预计四季度FDI将延续9月份的恢复性增长态势,2006年全年可望实现同比正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房地产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第二大行业,06年上半年新设外资房地产企业1180家,同比增长25.4%;合同外资金额128.52亿美元,同比增长55.0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89%。

  同时,受国际利率提升等因素影响,境外短期资金大量入境的势头有所缓解,主要原因:一是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加息导致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债券收益提升,境外短期资金减缓入境;二是境内金融机构普遍扩大了对境外有价证券投资;三是个人用汇政策改革、QDII扩容等放松资本流出管制的措施亦有力地促进了资金流出;四是监管层加大了对境外资金流入的监管力度,如今年7月份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提高了外资进入境内房地产市场的准入门槛。但境外资金入境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实质改变,尤其是流入房地产业的境外资金增势不减。受美国等经济体加息周期基本结束等因素的影响,预计四季度将重现境外资金入境态势。

  金融运行形势分析

  (一)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明显回落,狭义货币(M1)增速继续加快

  今年前7个月M2处于高位增长,每月同比增速均高于18.4%(05年全年各月M2同比增速均低于18.3%)。随后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一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8月M2增速放缓,同比增长17.9%,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M2月环比折年率为16.2%,比上月末下降1.4个百分点。9月份M2增速进一步回落。9月末M2余额为3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3%,增幅比上月低1.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74个百分点;M2季环比折年率为14.5%,增幅回落明显。

  但与此同时,M1增速呈加快势头。9月末M1余额1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比上月高0.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4.0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9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M2增速放缓和M1增速加快导致2005年以来出现的M2与M1的剪刀差扩大趋势有所改观,M2和M1增速差距已从2006年1月的8.6%下降到9月的1.1%。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存款结构趋向于活期化和短期化,货币的流动速度加快,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不容忽视。

  9月末,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3%。3季度净投放现金2219亿元,同比多投放794亿元。受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水平较低,9月末超额储备率为2.52%?比去年同期低1.4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1.69个百分点。

  (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所遏制,但中长期贷款增速仍较快

  7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718亿元,达到近四年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随后央行宏观金融调控政策逐步显现: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比上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月环比折年率为12.5%,比上月末下降10.4个百分点;当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875亿元,同比少增22亿元。9月份贷款增速进一步趋缓,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3%,增幅比上月低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2.25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人民币各项贷款季环比折年率为13.9%,增速趋缓;9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201亿元,同比少增1252亿元。

  目前人民币信贷有三个迹象值得关注:首先,虽然总体增速进一步回落,但中长期贷款增速却依然很快。第三季度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701亿元,同比少增1683亿元,而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4973亿元,是新增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7倍,同比多增25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速仍然较快的原因:一是央行前期主要加紧了对票据业务的调控,商业银行普遍压缩了票据业务,而非中长期贷款业务;二是8月份加息对中长期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更大,导致银行增加中长期贷款的冲动增强。一边是贷款的中长期化趋势,另一边则是存款趋于活期化,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倾向加剧,流动性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其次,四大行新增贷款市场份额下降。8月份四大行新增贷款538亿元,占比28.7%,9月份增长了611亿元,占比27.7%(今年前5个月四大行新增贷款占比均为5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下半年央行宏观调控主要针对四大行,窗口指导、定向票据以及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对后者的信贷增长影响较大。其三,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仍然较快,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明显。6月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20.6%,比年初增加3952亿元,同比多增162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132亿元,同比多增1346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0.2个百分点。虽然随后中央加大了“管住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的力度,但房地产贷款增速仍然较快。

  (三)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但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改变

  受贷款增速回落的影响,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5%,增幅比上月低0.6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9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第三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9300亿元,同比少增1420亿元。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增加3100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增加1640亿元?同比少增1192亿元,活期存款增加1385亿元,同比多增91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3700亿元,同比少增222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7148亿元,同比多增43亿元;财政存款增加2426亿元,同比多增1862亿元。

  受存款基准利率提高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8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5.63 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8月当月新增储蓄存款1150亿元,同比多增302亿元,为近四个月来首次同比多增。其中,活期储蓄存款同比多增321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同比少增20亿元(定期储蓄存款虽同比继续少增,但少增的幅度与前几个月相比已大大缩小)。这也再次表明,储蓄存款的活期化趋势亦较为明显。

  (四)股市复苏稳定,大盘长期向好

  第三季度股市整体表现强劲。上证指数开盘于1677.31点,收盘于1752.42点,上涨75.11点,涨幅4.49%;沪市成交金额12591.16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减少4042亿元。

  第三季度上证指数以8月7日下探至1541.41的低点为分界,此前呈震荡下跌态势,此后止跌反弹,展开了一个多月的盘升行情。市场前期呈震荡下跌态势的主要原因:一是7、8月间央行的系列紧缩政策加大了市场的紧缩预期;二是股市扩容和新股发行频率加快产生资金挤出效应。8月7日之后股市整体呈单边上涨态势则基本反映了宏观调控取得成效、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以及国际油价下跌等利好因素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受招行发行H股以及对其发展前景看好的预期影响,招行成为引领银行股上行的主力品种。银行股板块9月表现明显强于大盘,成为近期资金积极追逐的热点,这亦可从近期工商银行A股发行深受市场追捧中可见一斑。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工作的继续深入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发展壮大,长期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逐步消除,有利于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基础在不断夯实,加之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在日益改善,预计大盘将持续向好。

  (五)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量持续增长,市场利率较高

  三季度共发行人民币债券125期,同比增加33期;累计发行金额13316.3亿元?同比增长35.38%。其中财政部发行记账式国债8期?共计2307亿元?同比增长73.93%?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28期?共计8162.2亿元?同比增长58.49%?政策性金融债19期?金额2037亿元,同比减少23.33%;短期融资券63期,金额744.1亿元,同比增长80.17%。

  三季度债券发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发行期限主要集中在中短期品种上(不含央行票据),其占总发行额的95%;二是7月1日第一只储蓄国债面世,首发便受到市场抢购;三是为平抑市场利率,央行在8月份改变以往以价格招标发行票据的方式,转而以固定价格数量招标方式在公开市场发行票据,这是2004年4月20日后央行首次重新启动数量招标。

  三季度银行间本币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交易量同比大幅增长,信用拆借和债券市场累计成交110348.25亿元?同比增长58.87%;日均成交1671.94亿元?同比增长58.87%。其中信用拆借成交6639.41亿元?同比增长102.74%?债券回购成交76270.36亿元,同比增长53.68%?现券买卖成交27438.48亿元,同比增长66.27%。

  9月份银行间市场利率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9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32%,比上月低0.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81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2.12%?比上月低0.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97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加快,日浮动区间扩大的可能性加大

  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明显加快。截至2006年9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9087元,较2006年6月30日的7.9956升值达869个基点,升幅为1.09%;较2005年12月31日的8.0702累计升值1615个基点,累计升幅2%。

  (七)外汇储备增长放缓,但增速仍过快

  据央行统计,截至2006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879亿美元,同比增长28.46%,较6月末的32.36%同比增幅有了较大回落。今年1-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1690亿美元,同比只多增了99亿美元,其中5-9月份外汇储备分别增长300亿、161亿、134亿、175亿及159亿美元,增势总体趋缓。三季度外汇储备增长468亿美元,比二季度的660亿美元下降了近30%,9月当月同比只多增1亿美元。资本流出管制放松及9月份出口顺差增长减缓是外汇储备增速放慢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第四季度出口顺差将保持增势,预计今年底的外汇储备将接近1.05万亿美元。

  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

  尽管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所减缓,但实际增速仍较高,且同比仍加快1.2个百分点,投资反弹的压力不可忽视:一是随着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有资金、财政资金占总融资量的比例越来越小。例如今年上半年,政府投资(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各种基金)仅占全部融资的3.6%,银行资金占19.8%?企业自筹资金(如体外循环资金)和各种外资占比高达60%以上。企业自筹资金能力的增强导致宏观调控的难度及巩固宏观调控效果的难度均加大。二是受业绩考核引导,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依然较强,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宏观调控的任务依然较为艰巨。三是银行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亦为投资反弹埋下了隐患。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与美国的贸易失衡加剧

  贸易顺差的高增长一是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长过快,在逼迫商业银行增加信贷供给的同时,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二是加剧境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增大本外币政策协调难度,影响宏观调控效果;三是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推动境内房地产价格上涨及通胀上升。此外,目前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今年1-9月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额分别为1022.1亿和623.4亿美元,其中中美贸易顺差额同比增长了25.9%。中美贸易失衡将使贸易争端升级,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三)流动性过剩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银行体系流动性依然过剩,具体表现在:其一,今年三季度末人民币存贷差进一步扩大为106800亿元(2001-2005年各年末的人民币存差分别为31302.47亿、39623.47亿、49059.79亿、63161.58亿及92479.13亿元);其二,9月末人民币存款虽同比少增,但仍高出贷款增幅1.78个百分点;其三,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量持续大幅增长,银行间市场利率虽然回升,但主要是受央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上行的影响,并不表明流动性过剩有实质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当前境内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这直接导致境内商业银行持续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如何加强本外币政策协调、从国际收支源头控制流动性的被动过快增长,已成为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问题。

  (四)信贷尤其是中长期信贷增长依然过快

  考虑季节因素,9月份新增2201亿元贷款仍然偏快,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过快增长将是固定投资反弹的一大隐患,同时亦增加了商业银行未来不良贷款增加的可能。

  (五)房地产投资热度不减,房价反弹压力增大

  住宅投资增长尤为明显。今年1-8月住宅投资增长32.2%?同比加快12.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中?有17个省市住宅投资增长明显超过全国住宅投资的平均增长水平。同时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商品房增长较快。今年上半年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房地产支付的外汇为21.4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5%。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一是地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业;二是抑制外资过快流入房地产业的措施尚待进一步落实。

  (六)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开始凸显

  自2005年5月26日短期融资券“开闸”以来,发展极为迅速。截至2006年10月18日,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总额已达3596亿元。但信用风险也开始显现,典型案例如民营企业福禧投资控股公司事件。随着发债主体的日益增多和信用差别的多样化,短期融资券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总体评价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上半年经济偏热的情况有所缓解,宏观调控效果初步显现。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未根本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单位GDP能耗和污染排放继续上升,房地产等资产和生产要素价格增长依然较快,国际收支不平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压力较大,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未解决。因此,宏观调控仍不能放松,并要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下一阶段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在防止投资反弹的同时,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促进城乡消费的增长;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同时,着力从制度改革上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过度积聚;切实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问题,并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主要是切实防范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带来的风险,警惕快速增长的企业债券带来的信用风险,并注重解决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各种矛盾。

  第四季度经济金融政策走向

  (一)经济金融政策走向

  考虑到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趋缓及国内宏观调控效果显现等因素,第四季度新出台宏观调控措施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抓紧落实已有的宏观调控措施,巩固宏观调控的效果,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改革进程,减轻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具体措施:一是加强跨境资金流入管理,强化对个人资本交易的监管,严格控制境内机构借用外债;二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落实银行、证券及保险机构境外金融投资;三是加快发展外汇市场,继续推进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改革,丰富外汇市场避险工具,加快本外币一体化产品创新;四是继续加大市场作用,并加强本外币调控政策的协调,逐步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浮动区间。

  ——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可能的措施如发行央行三年期票据等。

  ——除了发行央行票据,不排除继续利用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的可能,以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及预期的基本稳定。

  ——进一步坚持把好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尤其是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加快落实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措施,主要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投资性购房需求的过快增长。

  ——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继续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大节能工程,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扎实推进降耗减排工作。

  (二)第四季度商业银行需特别关注的问题

  ——继续密切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高度重视并防范信贷风险。

  ——防止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及未来的不良资产增长,并密切关注监管层出台的相关措施,保持经营的稳定性。

  ——继续关注境内流动性过剩及货币市场利率走势,认真研究提高非信贷资产运营收益问题,以确保全年利润计划的完成。

  ——在加快发展企业短期融资券相关业务的同时,切实防范其信用风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具体来看,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为55719个,较2020年有所上升, 2022年数量达到59982个,2023年数据还未公布,鉴于国家近年来对气象服务的基础建设投资较为重视,因此观研天下预计2023年自动气象站数量将继续增长,为63548个。

2024年05月15日
我国城乡规划行业:城镇化率提升直接带动需求增长 市场整体实现长足稳定发展

我国城乡规划行业:城镇化率提升直接带动需求增长 市场整体实现长足稳定发展

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中获得甲级资质的企业有 731 家,相较于 2019 年底的 432 家有了大幅增长。2023年我国城乡规划行业新增企业数量2.28万家,

2024年05月11日
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下我国城市环保行业需求可观 市场呈“两带分布”格局

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下我国城市环保行业需求可观 市场呈“两带分布”格局

城市环保行业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过城市环保行业的根源还是在于城市化的持续推进。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3267万人,比2022年增加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22年提高0.94个百分点。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目前,我国林业碳汇CCER审定项目97个,备案项目15个,签发项目3个,其中占主流的主要是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目前已公示的林业碳汇CCER项目中,有碳汇造林项目66个,森林经营项目26个,竹林经营4个和竹子造林1个。

2024年02月26日
我国彩票行业需求稳定 福彩与体彩并行发展是必然趋势

我国彩票行业需求稳定 福彩与体彩并行发展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台多个政策规范彩票行业健康发展,彩票销售额增速略有下滑,扣除掉政策方面对部分彩种的影响,整体行业依旧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截止2022年,我国彩票市场规模约为4246.53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彩票市场规模约为5710.51亿元。

2024年02月22日
双碳目标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再生和废物利用为主要应用领域

双碳目标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再生和废物利用为主要应用领域

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前十大品种回收总量约3.71亿吨,同比下降2.62%,其中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降幅最为明显,分别同比下降15.4%、12.6%和10.4%。

2024年02月21日
我国水务行业现状分析:农业用水占比依然最大 国企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水务行业现状分析:农业用水占比依然最大 国企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088.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918.2亿立方米,处于缓慢下滑的状态,预计2023年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6253.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859.2亿立方米。

2024年02月19日
多地创新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 智慧化与可视化引领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

多地创新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 智慧化与可视化引领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未来的阅读推广工作将更加倚重这些先进技术。图书馆将更多地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不仅限于传统的海报和传单。例如,图书馆会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发布各类阅读信息,同时也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来推广活动内容,这种宣传方式尤其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

2024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