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出现了市场疲软、需求不足经济运行态势。中央有关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也正在向以有效供给而扩大内需的方向转化。因从长远和根本上说。必须依靠增强企业的有效供给能力,才能最终治愈无效供给过多的病症。
一、无效供给内涵
为了准确界定无效供给,我借鉴凯恩斯分析社会总需求与充分就业的某些思想。凯恩斯认为,由于均衡的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就会形成失业。解决失业的基本办法就是扩大社会总需求,使均衡的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在此我把实现充分就业时的社会总需求定义为理想的社会总需求。把实现充分就业时的社会总供给定义为理想的社会总供给。这样一来有效需求不足就是指现实的需求小于理想的社会总需求。与有效需求相对应的价值能得以实现的供给为有效供给。一般说来.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应该是相等的,因为有效供给之所以称为有效供给,就是因为这种供给的价值能得以实现.而实现其价值的力量就是现实的需求,即有效需求。借助于理想的社会总供给、有效供给这两个概念,就可以界定无效供给并对其进行分类了。我们把总供给中超过有效供给以上的那部分供给定义为无效供给,它包括理想的社会总供给与有效供给的差额,还包括超过理想的社会总供给以上的那部分供给。
若我们把理想的社会总供给与有效供给的差额部分称为无效供给I,而把总供给中超过理想的社会总供给的那部分称为无效供给Ⅱ,那么无效供给I主要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无效供给Ⅱ是由供给本身不当造成的。
无效供给内涵图解:
区分无效供给I和无效供给Ⅱ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传统的需求与供给分析中,当市场运行出现相对过剩时,很难分清这种过剩是需求不足造成的还是供给过多造成的,也很难决定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应放在需求管理上还是放在供给管理上。这一对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讨论无效供给Ⅱ过多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二、无效供给过多是经济过剩的主要原因分析
经济过剩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供给方而不在需求方,市场客体无效供给过多是造成经济过剩的根本原因。因供给与生产率是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至高无上”的决定因素。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胡培兆教授是市场客体有效供给不足论者。他认为,近些年多来我国凸现的内需不足。供给过剩根本原因是我国有效供给水平低下。而要走出此困境。使社会总供求恢复基本平衡,根本出路也在供给主动,只有通过调整供给结构,优化供给品质来增强供给力,才能求取复苏和扩大需求的景气。
可以说无效供给过多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经济过剩的实质。因在任何社会形态下。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费。凯恩斯也说: “一切生产之最后目的。都在满足消费者。”而不论生活在何种历史条件和何种社会形态下的消费者,有钱都有消费倾向,但消费者的“需要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变动性”。在一定购买力的情况下,供给者能从消费者那里吸引出多少货币来,取决于供给的行为。这正如马克思所说: “生产是实现的起点,因而也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消费作为必需,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但是生产活动是实现的起点.因而也是实现的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是整个过程借以重新进行的行为。”再因人的欲望无穷。欲望总是超过社会的生产能力,故有效供给不足更符合“经济人假设”。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主要矛盾绝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却是有效需求强劲,只不过有效需求受到强有力的限制。
三、无效供给过多的原因
(一)供需结构严重脱节。供给的刚性和需求的易变性使供给往往与需求脱节而出现供给过剩与供给短缺的现象并存。而且我国企业数量很多,但普遍规模小.产业集中度过低,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严重,产品差异化程度严重偏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供给结构的调整明显滞后于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从而使潜在的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
(二)重复建设形成的无效供给。长期以来,由于投资体制、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企业预算软约束,政企不分。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复建设、盲目生产现象十分严重,一轮又一轮的重复建设,造成生产结构的失衡.产品生产趋同,由此形成大量无效供给
(三)产品质量低劣形成的无效供给。产品质量是产品成为有效供给的保证,是决定即期市场需求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市场上产品质量令人堪忧,假冒伪劣盛行,甚至有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为零。国有企业产品质量如此,个体、私营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更为严重。消费者何敢涉足,过剩也就不足为奇。
(四)价格过高形成的无效供给。现实生活中某些产品往往因价格太高而成为无效供给。典型例子是房地产市场。人人都想买房,却还有许多人住不上房;房地产商也想卖房,却仍有大量房卖不出去,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价格。房地产商炒地皮、乱收费将房价抬得高高的,普通居民是没有能力购买的。大量的高价商品房积压,成为确确实实的无效供给。
四、无效供给的治理对策
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由于“无效供给”的大量存在,导致了我国产品当前的相对过剩。只有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具体地说:
r一1大力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
在市场机制下,供给是从属于市场力量的。总供给量以及供给结构是在价格机制以及供给结构是在市场价格机制以及优胜劣汰的兼并破产机制中进行调整的,尽管自发性的市场力量下的结构调整和平衡功能,是在经常性的失衡中实现的。另外,市场也存在失灵,但发达而健全的市场体系和作用充分的市场机制,总是会不断的促进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有效供给的增长,使其与不断变化的有效需求状况相适应.从而促使供给与需求二者大体相适应。我国近年十分突出的结构失衡。包括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结构性的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等等,其成因主要是转型期的体制与机制的缺陷:一方面,调整总供求关系和供给结构的计划机制逐步退出舞台失去其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市场机制作用微弱,从而市场自我调整功能软弱无力。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供给结构的缺陷,必须加快体制转型,建立新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调整和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搞好政府的职能定位,建立起有效的经济调控体系。发挥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功能。
(二)利用市场机制降低支柱产业价格,使之适应居民收入。任何时期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和社会总产出的增长都是由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需求扩张带动起来的。随着收入的增长,劣质品的需求将大幅下降,必需品的需求缓慢增长甚至保持不变。而支柱产业的产品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消费热点,但是当前中国支柱产业的需求扩张却遇到了高昂的价格梗阻。这不仅使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难以发挥,就连支柱产业本身也陷入了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困境之电。消除这种困境的根本途径是市场机制。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厂商为了争夺有限的购买量必然展开价格竞争,结果导致价格降低。当居民渴望购买的物品价格与其节余收入相适应时,节余的收入就会变为当期的支出。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在我国当前的居民储蓄总额中,出于购买住宅、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动机的占43%。以此推算,70000多亿的储蓄中就有30100亿准备用于购买住宅、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实现消费升级。只要价格降低使居民已有的储蓄达到或超过购买住宅、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所必需的开支,现有的消费升级储蓄就会转化为即期的消费开支,支柱产业供给过剩的现象就能消除或缓解。
(三)加快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和更新速度。产品创新是解决无效供给问题的关键。在现代经济中,生产以每年百分之几的速度递增,只有消费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递增。生产与消费才能保持平衡。如果产品创新速率太低。消费的递增就会因消费饱和点的限制而趋于停滞,这时生产就会超过消费,产品就会普遍过剩,尽管是相对于一定社会结构的相对过剩。一定的产品创新速率是保证生产和消费不停滞、无效供给不大量出现的先决条件。当社会生产能力或潜在总供给既定时,市场总容量越大,无效供给就越小。市场总容量决定于产品品种数与各种产品的相对饱和点。产品品种数决定社会的“消费宽度”,各种产品的相对饱和量决定社会的“消费厚度”。产品创新速率越高。 “消费宽度”越宽,市场容量扩展越快。产品创新使成本降低、效能提高,也会增加“消费厚度”。
(四)制定和实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兼并收购政策.促进产业集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规模经济”在竞争中的优势发挥得越来越充分。大企业在竞争中具有中小企业无法匹敌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具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能力, “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得其产品具有价平质优的特色,假冒劣质产品生存的空间较小。一国的某一产业集中度较高,则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较强。所以,我国应加大产业集中度提高的步伐,要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兼并撤除障碍,并对这一行为给予税收减免、审批便利;对集中度高的企业给予融资上的大力支持。并对其向中西部投资和进行跨国投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等。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