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随着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日益密切联系的进程和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正在各方面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迅猛发展,生产要素配置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早已把世界经济连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有机整体。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把自己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不管各国愿意与否,都会被卷入其中。
经济全球化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技术、管理和信息的广泛应用和传播,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一体,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利益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严峻的挑战。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崛起于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革命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崛起于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国际格局背景之下,当前国际经济的主导权还牢牢地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一个类似于一国范围内国家宏观调控那样强有力的世界调控系统,而且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的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二、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风险
1、能源安全风险。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且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一国情决定能源等矿产资源安全是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及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它们对现代工业文明和整个人类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构成因素。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中国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也是石油消费和进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0年后(2003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中国进口石油约1亿吨,对外依赖度约40%,随着石油消费的较快增长,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可能超过55%,保守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约为3亿吨,2020年为3.9亿吨。而国外机构的预测结果普遍高于我们的预测。世界能源机构认为,中国石油需求量2010年为3.5亿吨,2020年为5亿吨。中国也存在油源与油路安全问题。中国原油进口约50%来源于中东,其次是非洲,但这些地区动荡不安,且发达国家掌握着国际能源命脉。中国的能源战略储备系统刚开始建立,储备能力严重不足,一旦国际油价飙升,中国就容易受冲击。由此可见,石油安全问题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重大问题。
2、金融安全风险。所谓金融安全,即一国的金融利益不受侵犯,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不受破坏和威胁,金融体系能抵御各种金融危机对其侵害。反之,就是金融不安全。金融是中国经济中风险最大的领域,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是其问题的所在。银行不良贷款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安全。
为外置不良贷款,中国政府于1999年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东方、长城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剥离出1.4万亿元不良贷款,但中国商业银行的坏账比例依然居高不下。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逐渐与世界接轨,我国发生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风险在显著增加。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国际游资开始大量登陆中国,由此加大了中国金融市场动荡风险。金融问题更严重的是股市风险,它是中国证券市场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题表现在:一是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严重。二是股票市场功能弱化,资本市场不规范,部分上市公司只图圈钱。三是二级市场投机成份严重,劣质企业包装上市,严重扭曲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形象,加大了银行风险,进而成为金融风险的引发源。在银行巨额不良货款、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金融市场开放步伐加快、金融监管体系薄弱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金融安全已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过程中风险最大的领域。
3、产业安全风险。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安全是新经济安全观的根基。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产业安全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进程加速发展及国际垄断势力的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的产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第一,外商直接投资且能绕过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直接进入我国市场,凭借他们拥有的雄厚资金、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及营销手段,再加上我国给予外商投资以超国民的待遇,这样使我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迅速扩张,有可能抑制我国新兴幼稚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利用竞争优势挤垮我国民族工业,形成行业垄断。第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对民族产业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会逐渐降底,外国商品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危及我国经济安全。第三,发达国家操纵和玩弄国际游戏规则,在降低“关税壁垒”的同时,设置质量、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管理壁垒”,并巧妙运用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护条款等损害我国利益,增加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冲击了我国民族产业,增加了产业安全风险。第四,外商直接投资控制了某些重要产业时,有可能通过抽回其投资的明显或隐含的威胁来影响国家的政治决策,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4、信息、人才安全风险。所谓国家信息安全,指的是信息技术的控制权掌握在主权国家手中,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不受破坏或有能力抗御来自系统外的入侵、破坏和潜在威胁的一种状态。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信息安全水平被排在等级最低的“第四类”,因此,我国的信息安全面临很大的风险。第一,信息技术落后,信息与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差。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企业、银行等部门都陆续设立了自己网站,把很多重要信息与资料存储在计算机上。“电脑高手们”频频闯入存储重要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高技术犯罪率直线上升,金融银行业计算机犯罪屡有发生,个案金额从数十万上升到数百万;计算机黑客对经济目标的攻击、入侵和破坏,造成网络瘫痪,系统破坏,经济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第二,信息产业发展严重依赖国外。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是依靠国外技术、设备装备起来的,很多核心部件都是国外产品,关键部位完全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正被网络连接成“地球村”,我国的信息网络落后,信息系统基本上处于不设防或防不了的状态,我们时刻都有受到被监听、干扰、监视、欺骗等的危险。会严重影响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安全。
生产力是人战胜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谁拥有人才,谁将拥有世界。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而我国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峻挑战。一是跨国公司、外资企业高薪招聘熟悉当地行情、懂得开拓当地市场的高级人才,使得大量的优秀人才从内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流失。二是我国在国外就读的留学生看中发达国家提供的高薪和优越的工作环境,部分留学生都希望留在国外发展。三是还有部分高级人才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正在寻求机会另谋高就。
三、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世界许多国家都顺应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安全战略。如美国的“扩张型”、欧盟的“集聚型”、日本的“保障型”等等。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系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对国家经济安全进行战略考虑和政策取舍,以规避风险、趋利避害。
1、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维护产业安全,提高竞争力。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落后,在国际分工中地位低下的实情,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便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促使我国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使我国经济更安全的目的。在开放中调整产业结构,可借鉴美国发展新经济的成功经验。克林顿上台后,为扭转8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竞争力下降的局面,强化了政府的干预,将科技重点由军用转为民用,以信息为先导,带动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因此,我国应全面贯彻十六大部署,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薪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不仅事关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也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举措。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监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影响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渠道。为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强化金融监管。首先要加快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使其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实体,依法从事商业化经营;要发展民营经济性质的金融机构,摆脱金融领域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形成多元格局下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要加强金融监管,一方面强化对中资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另一方面强化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通过对其业务活动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国际游资的动向,作好应急处理的准备。确保我国金融安全。
3、根据新经济安全观,必须创建科学合理的经济安全保障机制。构建经济风险预警机制,进行预警性研究,关注、监测、评估各种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分析研究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外环境,及时向社会或政府公布相关信息并发出相关危机预警信号;建立健全经济风险防范机制,从政策、体制上堵住风险可能侵袭的缝隙,构筑起强有力的经济安全防护屏障;建立危机化解机制,一旦出现危机,各级政府和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尽可能地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建立健全经济安全法规体系,以法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