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一、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特点  
  200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增长28.4%,进口增长17.6%,外贸总额在全球排名稳居第三位。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1.加工贸易增长速度依然领先。2005年,我国一般贸易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29.3%,进口增长12.7%;加工贸易增长25.3%,高于一般贸易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27%,进口增长23.6%。这说明国内产品对海外市场依赖度提高,对国际原料进口的需求下降。  

  2.机电产品出口增势不减。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267亿美元,增长32%;占全年出口总值的56%。其中,机械及设备出口1497亿美元,增长26.7%;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723亿美元,增长32.9%。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持续。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2182亿美元,增长3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已达到28.6%。  

  4.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未受大的影响。2005年,我国的贸易摩擦依然集中在传统商品领域,但其出口仍较快增长。其中,服装出口739亿美元,增长19.9%;纺织品出口411亿美元,增长22.9%;鞋类出口190亿美元,增长25.3%;塑料制品出口113亿美元,增长22.9%;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73亿美元,增长17.2%。  

  5.初级产品进口增势回落。2005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477亿美元,增长26%,占进口总值的19.4%,增势回落了1.5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砂进口2.8亿吨,增长32.9%;原油进口1.3亿吨,增长3.3%;原木和锯材进口增长9.3%;大豆进口2659万吨,增长31.4%。  

  6.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排序发生了变化。2005年,我国出现了6个超千亿美元的贸易伙伴,但其排序发生变化。欧盟连续两年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2173亿美元,增长22.6%。美国上升为第二位,双边贸易达2116亿美元,增长24.8%。日本长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2004年降为第二位,2005年降为第三位,当年双边贸易额1844.5亿美元,增长9.9%。其余依次是香港特区,韩国和东盟。特别是我国与韩国的贸易首次超千亿美元,其中,进口增长23.4%,我国对韩贸易逆差超过300亿美元。在与东盟贸易中,进口增长很快,其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二、需要引起关注的新问题  
  1.贸易顺差猛增。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019亿美元,比上年猛增680亿美元。1998年曾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高年份,其顺差不过435亿美元。2005年,我国在保持出口增势不变的情况下,进口需求不足,这是导致贸易顺差激增的直接原因。  

  2.贸易摩擦依然存在。2005年,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成为中外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艰苦谈判,11月8日双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对我国扩大纺织品出口是有利的。当前我国的贸易摩擦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我国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2005年1月~10月初,发展中国家已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29起,占同期案件总数的66%。二是发达国家除了使用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等手段外,对我国的贸易限制将转向更多地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手段。此外,竞争规则也将被有些发达国家用来作为贸易争端手段。例如,2005年美国一些公司和个人对我6家维生素C出口企业发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其联合操纵出口价格与数量。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三、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将延续2005年的发展趋势,增长速度将超过20%,出口增长快于进口,贸易顺差仍将超过1000亿美元。支持出口贸易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1.国际经贸环境总体有利。从外部环境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可达4.3%,与2005年持平;世界贸易增长将略高于2005年,可达7.6%;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外部需求对我出口持续增长有利。虽然2006年贸易摩擦仍将不断发生,但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总体态势不起逆转趋势的阻碍作用。  

  2.国内经济对从海外市场的需求仍将持续增强。从国内经济情况看,由于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还不可能通过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得到有效缓解,因此,扩大出口仍然是企业寻找市场的重要出路。从政策环境看,通过2005年的出口退税体制改革,中央政府加大了中央财政支持出口退税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因素。此外,由于我国出口中加工贸易比重大,不受国内限制因素的制约,只要存在外部需求,加工贸易出口仍将快速增长。  

  3.进口增长仍将低于出口。一是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主要是资源性产品和机器设备两大类。其进口规模在相当程度上受国内投资增长规模和速度的制约。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开局之年,虽投资增长速度不会大幅度回落,但也不会出现2003年那种过热形势,因此,对进口的需求不会产生大的刺激。二是资源性产品的进口体制,在相当程度上仍以行政垄断为主,阻碍了市场的竞争,阻碍了消费和储备的增加,影响了进口规模的扩大。三是在关键设备和先进机器设备的进口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缺乏进口这类产品的动力。同时,在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扶持政策中,缺乏相关的配套措施,使企业难以问津进口技术和设备。  

  4.我国有可能进入长期巨额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顺差的阶段。从2005年我国出现超千亿美元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现状看,似不应简单地把它作为个别年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结果,应当深入研究其更深层的经济原因。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现象有可能成为常态而延续。因此,经济形势的判断要正确估量和把握这一新的经济现象。  

  四、积极转变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  
  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要从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共同努力。  
  1.在生产环节,要提高生产的国际分工位置,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一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出口贸易已面临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向资本与技术相对密集的制成品的转变。我国在保持纺织品、家用电器、部分机电产品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仍需积极培育新的优势出口商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逐步减少初级产品和高耗能产品出口。与此同时,在出口产品中,要努力引导出口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二是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与跨国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水平更高、增值含量更大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产业配套,逐步从代加工向代设计、自创品牌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应重点考虑对国内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带动辐射作用,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大力支持内资企业的发展。三是优化生产结构的措施要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即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搞资本密集型产品。事实上,传统产业中也有高附加值生产环节与产品;高技术产业中也有低附加值生产环节与产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既包括提高高技术产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也包括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例如,传统产业即使不能跃升分工位置,也可通过改善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附加值。  

  2.在流通环节,一要规范出口秩序。这需要政府和行业组织发挥各自的作用。从政府层面看,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从提高国家整体贸易利益出发,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杜绝不规范竞争。例如,我国对纺织品采取的“主动配额制”,就是规范出口贸易秩序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它不仅有利于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不利地位,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机制,迫使我国企业转而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最终实现我国纺织品行业的生产转型。从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看,要积极引导和规范同类外贸产品之间的竞争秩序,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和“价格战”。二要提高服务设施水平。在运输体系上,要通过国际合作,加快我国油气管道、港口、公路和铁路等国际性战略通道建设,形成与世界资源富裕地区的现代化运输网络。同时,要加快发展远洋运输船队,提高运力,降低运输成本。  

  3.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要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及其资源禀赋状况。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别很大,资源禀赋也极不相同,因此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应当循序渐进,梯度推进。当前,我国低端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还不超过10年,要完全摆脱这种现实的优势显然言之过早。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由于土地和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相对比较密集地使用资本和技术的有利条件正在形成,有可能率先提升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仍要充分利用劳动力供给的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做文章。为此,中西部地区要建立便捷的商务渠道,使沿海地区的出口增长优势能逐步复制为当地的优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报警系统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报警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2.97亿元,2024年上半年229.74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2月09日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