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中国经济规模预测

去年,我国GDP为116,694亿元(《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折合1.4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改革开放25年来迅猛的增长势头和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5-20年中国经济依然会持续高速扩张。关于202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规模,国内外各界人士作出的预测不胜枚举,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将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其实力大致与美国和欧洲持平”(《大棋局》,布热津斯基,1997)。这里所说的“实力”中自然包括经济实力,特别是经济规模。   

  美国2003年GDP为109,855亿美元(《2003年美国主要经济指标概览》,商务部网站),根据著名国际投资商高盛公司的预测,2020年将达到164,150亿美元(《与巴俄中印一起梦想: 通向2050年之路》,多米尼克﹒威尔逊、路柏﹒普鲁斯哈曼,2003)。也就是说,届时中国的GDP将与之“持平”,达到16万亿美元左右。有些人对这个结果会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各国经济发展规律,并结合过去25年中国的经济数据就不难发现,这一结果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届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出美国很多。  

  下面,就2020年前我国GDP增长做一个线性分析。  
  一般来说,预测GDP增长涉及以下几个要素:当前GDP、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变化、GDP统计口径的调整。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GDP增长模型:  

  GDP m$  = GDP03$ *[(1+i)*(1+f)*(1+d)](m-2003)*(1+g)  
  注:GDP m$为以美元表示的m年的GDP;    
  GDP03$为以美元表示的2003年的GDP;    
  i为经济增长率;    
  f为通货膨胀率;    
  d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年升值率;  
  g为GDP统计口径的调整系数。  

  在这个模型里,某年(即m)的GDP(以美元表示)可以通过前述五个要素乘积得到,其中第一个是常数,其余四个为变量。如何确定i、f、d、g的取值是使用该模型的关键。我们逐个分析:  

  1.经济增长率(i)。  
  2020年前的经济增长率应如何确定?首先,纵向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成长,1978-2000年平均增长率达9.52%(《就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几点思考》,刘国光,2002)。其次,横向看,根据各国的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国民经济将迎来一个持续的快速增长期。日本1966年人均GDP冲破1,000美元大关,到1984年就超过了1万美元,中间只用了18年。与之相仿,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越过这两大台阶中间都只用了16年(1971年和1987年)、18年(1971年和1989年)、16年(1976年和1992年)和17年(1978年和1995年)。在此期间,“四小龙”的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再次,根据党的十六大部署,2020年我国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即年均增长7.2%。  

  基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比照其他东亚国家的经验,笔者认为,将未来17年的经济增长率设定为7-8%是比较合理的。  

  2.通货膨胀率(f)。  
  衡量货币的通货膨胀率,一般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示。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1982-1997年间,我国年均CPI是8.65%(《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研究》,王明舰,1999)。此后逐渐降低,2001-2002年甚至降到了-0.6%。经济学界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不宜为负值,也不宜过高;当其位于1- 5%的区间时,属于“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有利。按照货币经济学原理,货币汇率受通货膨胀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若人民币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元,则人民币将相对贬值;反之亦然。1990-2002年,美国的平均CPI为2.6%(《世界发展报告2004》,世界银行)。为了确保人民币兑美元不再贬值并保持上涨空间,应将其通胀率控制在与美元相仿的区间,即2-3%。  

  3.人民币汇率升值率(d)。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以贬值为总体趋势,兑美元汇率由1981年的1.53:1一路降到1995年的8.28:1,总共贬值5.41倍。目前,人民币汇率大大低于其实际购买力。《世界发展报告2004》指出,按PPP法(即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02年我国GDP应为56,250亿美元,人均4,390美元,购买力平价汇率为1.773RMB:1$,与现行汇率有4.67倍的偏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近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2004》也表明:2002年中国GDP(PPP法)为58,609亿美元,人均4,580美元。也就是说,联合国认为,人民币与美元的合理汇率应该为1.788RMB:1$,比现行汇率高4.63倍,与世界银行看法雷同。  

  其实,发展中国家货币汇率低于其实际购买力是一个普遍规律。《世界发展报告2004》的数据还显示:印度卢比的现行汇率比其购买力平价汇率低5.35倍,越南盾、菲律宾比索、印尼盾、俄罗斯卢布分别低5.21倍、4.2倍、4.21倍和3.65倍。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汇率与购买力之间的偏差将逐渐缩小并趋于消失。例如,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元与美元的汇率为360:1,这大大低于日元当时的实际购买力。随着该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日元自1971年起持续升值,到1995年升到80日元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4.5倍。  

  此外,众所周知,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致使我国外汇储备超高速增长,人民币正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与美国之间肯定还有差距,届时汇率偏差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无疑会大大缩小。我们假定这期间人民币升值3倍,由于8.28元兑1美元上升为2.76元兑1美元,年平均升值6.7%,取其区间即为6-7%。  

  4.GDP统计口径的调整系数(g)。  
  我国的GDP核算方法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有许多方面尚不完善,比如第三产业遗漏较多(这也是我国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今年,国家开展大规模的“经济普查”,即为了“保障经济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减少以往统计中的遗漏和偏差。  

  另外,近几年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GDP之和已经大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值。2003年,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发布的GDP汇总数为134,853.1亿元,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值高15.56%;2004年,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GDP总和达163,097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136,515亿元,两者相差近20%。这是个十分不正常的现象,未来两者必然要一致起来。在此过程中,预计国家统计局的数值将会向各省市自治区GDP之和靠近。保守估计,因统计口径变化,未来17年我国GDP将调增0-20%。  

  根据以上分析,对GDP增长率、人民币通货膨胀率、汇率升值率及统计口径调整系数确定了一组取值区间,即:GDP增长率为每年7-8%,通货膨胀率为每年2-3%,汇率升值率为每年6-7%,统计口径调整系数为0-20%。分别取低位、中位和高位值,即可预测2020年我国的GDP规模。  

  低位预测。四个变量分别取7%、2%、6%和0,则2020年GDP是16.79万亿美元,与当时的美国相仿;人均11,741美元,相当于目前台湾或韩国水平。  

  中位预测。四个变量分别取7.5%、2.5%、6.5%和10%,则2020年GDP为23.69万亿美元,人均16,566美元。  

  高位预测。四个变量分别取8%、3%、7%和20%,则2020年GDP将达32.81万亿美元,约当届时美国的两倍;人均22,944美元,与目前香港或新加坡相仿佛。  

  下面是未来17年我国的GDP预测值(单位:万亿美元):  
  年份 低位预测 中位预测 高位预测  
  2003 1.41 1.41 1.41  
  2004 1.63 1.66 1.70  
  2005 1.89 1.97 2.04  
  2006 2.18 2.32 2.46  
  2007 2.53 2.74 2.96  
  2008 2.92 3.23 3.56  
  2009 3.38 3.82 4.28  
  2010 3.91 4.51 5.15  
  2011 4.52 5.32 6.20  
  2012 5.23 6.28 7.46  
  2013 6.06 7.41 8.98  
  2014 7.00 8.75 10.80  
  2015 8.10 10.33 13.00  
  2016 9.38 12.20 15.64  
  2017 10.85 14.40 18.83  
  2018 12.55 17.00 22.65  
  2019 14.52 20.07 27.26  
  2020 16.79 23.69 32.81  

  多数人可能认为这一结果令人难以置信。其实,只要稍加了解就会发现,一个经济体在几十年内增长几十乃至上百倍的现象并不罕见:日本1950年GDP为278亿美元,1996年达到44,730亿美元,增长了160倍;台湾1960年GDP不足25亿美元,1999年达到2,686亿美元,增长了107倍;韩国1970年GDP只有80亿美元,1996年达到5,206亿美元,增长了65倍。德国、香港、新加坡等都存在类似发展历程。  

  2003年3月,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在首届中国竞争力论坛上指出,如果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20年,中国GDP将占全世界的22%。华裔经济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2003年12月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时认为,在人的素质、市场经济制度和后发展优势等“三大动力”的推动下,只要能保持6%的年增长率,到2020年,中国的GDP就将超越美国。  

  当然,“任何诸如此类的预测都存在种种缺陷,最明显的缺陷是机械地依靠统计数字作预测”(《大棋局》,布热津斯基)。上述预测仅仅表明:在未来17年里,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美好的憧憬不会自动到来。只有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才能最终实现近两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报警系统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报警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2.97亿元,2024年上半年229.74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2月09日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