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与繁荣完全受制世界市场变化之影响。同时,中国经济又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市场,劳动力、资金的流动以及消费力的变化等都完全在这个体系内循环,而不能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
这种情况下,国际上强势的企业及机构总是希望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总是希望来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成果,甚至于会借助于中国市场开放与不开放的势差,轻易地从中国市场谋利。同时,国内弱势居民所持有的劳动力及金融资产则很难分享国际市场的成果。
目前,国际舆论界制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经济失衡”的概念,认为全球经济正处于失衡状态之中,如以美国为首的巨额的长期贸易赤字及以东亚特别是中国的长期贸易盈余。而这些这种虚幻理论的构造者认为,全球的经济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汇率造成的,特别是人民币低估、美元高估。因此,要解决世界经济失衡,就得让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
尽管这种理论得到国内不少学者的响应,它看上去符合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但实际上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因为根据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任何国家都是出口自己比较优势产品,进口自己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才是经济上的均衡,否则就是失衡了。国际上提出“世界经济失衡”这个概念,目的就是要中国来承担美国储蓄缺口,是想进一步打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让国际上强势的金融机构与金融组织轻易地进入,并借其优势来操纵中国及国际金融市场。
只要看一下近几年来华尔街金融大鳄们年终收益的增长水平,我们就能够透视出“世界经济失衡”概念的虚幻性。正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由少数金融大鳄操纵的特征,使正在开放中的中国经济同样要面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考验,面临国际金融大鳄以各种方式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渗透,同样,国内金融机构也会借助于这种渗透把国际金融震荡与波动传导到中国经济中来。而这些观念一旦被国内某些人所操弄,更是会成为这些人轻易掠夺社会财富的有力工具。比如,2006年12月份国内银行股的疯狂,其背后就一定隐藏着国际金融大鳄的身影。这些大鳄正是“世界经济失衡”的始作俑者。
其次,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半年来,为了回收过剩的流动性,央行频频出招,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更是已经上调四次了。但是为什么效果不理想?对于国内流动性过剩,如果找不到问题之根源,只是从表象上来应对,那么再好的工具、再好的时机,其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
从近几个月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来看,收回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或遏制流动性快速增加成为央行的首要任务。
就目前市场的主流意见来看,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基本是由于外汇占款增长过快及居民储蓄过高的结果。对于前者,只要本外币市场分割、结售汇制度不改变,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增长是不可能放缓的。对于后者,国内外学界一直在以中国人的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为说辞,但其实际上没有看到问题关键所在,或仅是用市场经济一般理论来理解现实生活发生的问题。在目前的人口结构下(即城市居民家庭人口为3或不大于3),无论政府如何来提倡消费,把储蓄利率压到最低水平上,国内居民的储蓄也不会因此而下降。中国的储蓄中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及机关团体存款的比例超过了一半,而且其近几年来的增长大大快于居民存款的增长。还有,当居民最为重要、占比重最大的住房消费被计算成投资时,居民消费率还能高得起来吗?而实际上,多数居民购买住房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央行仅仅看到外汇占款的问题,看到商业银行手中的钱太多,但实际上流动性泛滥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如果低利率政策不改变,不仅会导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泛滥,而且必然会导致国内投资过热不断。在低利率政策下来压制这种过剩的流动性,只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当大量的流动性在市场流窜时,各种资产价格就会快速上涨。可以说,严格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是目前国内市场许多要素价格扭曲的根本所在,也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所在。
再就是,近年来外汇储备为什么会快速增长?当国内外金融市场都预期人民币会快速升值时,就必然会导致国内外居民及企业,特别是一些国际上的热钱,千方百计地由外币转化为本币。前几天我遇到一些外国朋友,在他们的印象中,如果从外国银行贷款来购买国内房产,年收益率在25%以上。如果外国的居民及企业都持有这样的看法,资金岂能不快速流入中国?因此,要减少大量的外币流入本币,就得减弱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了缓解人民币快速升值的预期,还得扩展国内居民与企业外汇持有的方式与途径。如果民众及企业持有的外汇不仅投资机会少、收益低,而且面临贬值的危险,那他们是不会愿意持有外汇和外汇资产的。
可见,如果央行是为了收缩国内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仅从量上来控制而不从价格上来调整,其作用会十分有限。只有从央行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及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国内流动性过剩。
第三,物价持续低位徘徊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经济体处于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状态下,可能是整个经济生产率提高、产品的成本快速下降、消费者的消费迅速扩张的良性循环。这几年,中国经济有所成就,但实际的通货膨胀率远高于名义的通货膨胀率。流动性过多不仅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必然会导致消费价格的快速上涨。只不过目前的物价指数体系可能与实际的居民消费品价格变化背离而已。物价作为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如果它不科学、不规范,仅仅以“本本”作为标准,那么就容易对企业、政府与居民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产生误导。
对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还有资产价格快速飚升带动全面价格水平上扬、国内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规模强化、房地产市场发展失衡加剧及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等问题,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展开讨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