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明显改善,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供求关系改善,竞争比较激烈,市场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增强。目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需求特别是住房和投资需求还不能保持稳定方面,同时,货币总量偏多,也影响到总需求的稳定。因此,宜采取有针对性、适时适度的政策措施,稳定住房和投资需求,加快改革步伐,形成促进住房、投资需求平稳增长的体制与机制。
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继续改善
(一)国内外需求增长强劲,可持续性较好
需求,特别消费需求是支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条件。今年以来,国内消费需求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稳步提高,一季度同比增长12.8%,在这一较高水平上,4月提高到13.6%,5月进一步提高到14.2%,剔除价格因素,4月增幅较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5月增幅较4月提高0.4个百分点。消费活跃,结构升级加快,5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类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20.2%,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24.8%,汽车类同比增长29.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3年-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76个百分点,较1990年-200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提高0.96和1.16个百分点。5月,剔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4%,增幅继续提高(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月度统计,从粮价和外出务工的情况看,估计农民收入增长情况也较好)。考虑收入增长、储蓄增长和汽车、住房需求的潜力,预计未来消费仍将继续活跃,结构升级加快,消费需求将持续旺盛。
消费结构升级有力地带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创造了广阔的投资空间,拉动投资需求持续旺盛。从经济周期的有关研究看,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中长周期的扩张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快,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到2007年达到中长期波动的波峰。虽然从短周期波动看,2006年处于投资增长的收缩期,但与中长周期趋势结合分析,今年投资增长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外贸出口持续高增长,今年1-5月,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5.7%,增幅虽低于上年,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劳动力资源优势支持、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以及外商投资带动加工贸易较快发展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出口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综合起来看,国内外需求增势强劲,持续性较好。从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看,未来经济增长有进一步加快的可能。
(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总量和结构关系改善
近年来,市场机制对供求总量和结构关系的引导协调作用越明显。凡是市场供应紧张的产品,投资增长都较快,支持相关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使供求缺口迅速缩小。2003年-200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各年度分别增长42.7%、78.1%和65.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投资分别增长89.7%、39.3%和27.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分别增长81.8%、35.6%和32.4%。在投资增长的支持下,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石化等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供求结构矛盾得到缓解。与此同时,政府对供给相对薄弱的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了电力、运输等部门的加快发展。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结构关系明显改善。今年以来,物价涨幅下降(4月以来的价格小幅上涨,主要受成品油调价影响,不是供求总量关系趋紧的表现),总量关系的协调性进一步改善;结构性矛盾减弱,重化工原材料供给充足,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明显缓解。在GDP增长率达到10.9%的情况下,总量和结构的协调性明显提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总量和结构关系改善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更加明显,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加快。当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控制成本,降低价格,这对降低消耗、促进节约具有积极作用;二是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性能,这对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素质具有积极作用。综观各个行业,无论是食品、轻纺、家电等行业,还是汽车、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都比较活跃,新产品不断推出。表明通过推进改革,企业对市场竞争的适应性明显增强,过剩生产能力不仅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而且成为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加快技术进步、促进节约的积极因素。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5.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8.31,比去年同期提高13.87点。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52.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106.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75.7%,电力行业利润增长43%,电子通信行业利润增长32.5%,煤炭行业利润增长9.3%,化工行业利润增长5.2%,化纤行业利润增长13.1%;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7.4%。虽然原油价格和某些有色金属价格上涨是利润增加的重要原因,但从各行业利润增长情况看,工业整体竞争力还是有所提高,对竞争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
总量和结构关系趋于协调,市场竞争加剧,涨价带来的超额利润消失,对于稳定投资预期、稳定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增长动力强劲,总量和结构关系改善,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二、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全年走势分析
(一)货币总量偏大,增长偏快
今年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9.1%,增幅较4月提高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14%,增幅较4月提高1.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按照5月末M2余额的增长速度,如果全年GDP增长10%,则年底M2余额与GDP的比例将达到1.95:1,比2005年明显提高(1.62:1)。表明相对于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长偏快。
引起货币供给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2002年-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由2864亿美元迅速增加到8188亿美元,今年5月末达到9250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计算,增加的外汇储备导致人民币资金投放约5万多亿元,相当于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量的60%125上,可以确定,结汇已成为人民币投放的主渠道。在严把信贷资金闸门的目标下,近年来央行较多地运用了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手段,并收到一定成效。随着时间推移,因对冲操作形成的大量银行票据,正在成为货币投放的新因素,被对冲操作延迟的货币供给加快释放出来。当前,各方面投资的热情高涨,对贷款的需求比较旺盛;银行更加注重资金利润率指标,放贷积极性较高,这些都促进了贷款的较快增长。5月,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094亿元,同比多增1005亿元。此外,外汇储备增长仍然较快,结汇渠道的人民币投放增加较多;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难度加大,票据贴现导致的货币投放增加较快。总体看,货币供给增长偏快的态势还在发展。
货币供给是支持需求增长的重要条件。当前,需求特别投资需求比较旺盛,这种过多的货币供给对于稳定投资、稳定需求、稳定经济增长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货币供给方面的问题,央行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对其效果还需要密切观察。
(二)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发展还存在不稳定因素
房地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住房需求是当前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亮点。住房需求不能稳定增长,势必引起房地产业发展的不稳定,进而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稳定。近年来,多种因素使住房需求增长较快,受土地供给和稳定投资的影响,住房供给则难以保持同样速度,由此导致房价上涨过快,并进一步诱发需求加速扩张,推动房价上涨。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房价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去年以来,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并收到一定成效。但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还没有进入一种稳定发展时期,住房需求、住房建设、土地供给、房价因素等,都还存在机制性缺陷,与汽车需求和汽车工业发展形成明显的反差。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变化,还需要高度重视。
(三)仍可能发生行政主导型的投资趋热
当前,政府对投资和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仍然偏多。在财政“分灶吃饭”的模式下,地方政府为实现开财源、增就业的目标,跑项目、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很高。这种热情与银行资金比较宽裕、房地产发展动力强劲等因素叠加,就容易形成行政主导型的,以加快城市建设为主要目标的投资趋热。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地方党政领导换届比较集中的一年,行政主导的投资趋热更有可能发生。今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比去年同期和今年1-4月分别增加22285和22807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6.9%;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6%,增速较1—4月降低8.6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表明,中央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措施开始见效,但投资增长冲动仍然强劲,行政主导的投资可能趋热,为此,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综上分析,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是货币供给偏多,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发展还不够稳定,投资增长偏快。一旦住房需求出现较快扩张,拉动房地产业加快发展,就会带动城市建设加速,容易引起行政主导的投资趋热,而在货币供给偏多的情况下,既可能推动住房需求较快扩张,也可能推动投资增长加快。因此,这些问题一旦组合起来,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
针对以上问题,中央已采取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当前一些调控措施的成效开始显现,预计未来以上问题会得到一定控制。特别是在针对房地产的有关调控措施作用下,房价涨幅已开始趋稳,住房需求增长趋稳,这对稳定房地产业发展,稳定城市建设步伐将发挥积极作用。在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特别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主导的投资趋热将得到一定抑制;市场方面,随着价格涨幅降低,对投资的拉动力度减弱,因此,投资增长预计也将趋稳。在需求趋于稳定的形势下,货币供给偏多的问题不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平稳增长。总体上看,经济将继续保持高位稳定特点,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预计在1.5%左右。
三、政策建议
(一)努力保持住房需求的平稳增长
住房需求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源动性拉动因素,必须保持好、稳定好。既要有效控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也要引导好正常住房需求的增长。去年以来,在控制投机性购房需求方面,国家出台了不少措施,也收到了明显成效;未来在引导正常住房需求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一是积极发展、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分流一部分基本住房需求;二是加快廉租房制度建设,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必须的住房需求。对于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宜主要通过市场调节满足,但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工作,引导房地产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配合和有序发展。
(二)精心调控好货币供给
针对货币供给增长偏快的问题,应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继续灵活运用利率手段,做好预调和微调。根据市场货币流动性扩张的情况,可考虑适时、适度地调整存贷款利率。加强窗口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控制基建等中长期贷款,优化信贷结构。鼓励和支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完善住房贷款定价机制,改进住房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支持合理住房消费。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助学和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三)改善货币政策的执行环境
货币总量偏大,供给增长偏快的问题是数年积累的,而且在房价稳定、住房需求稳定、投资稳定的前提下,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影响并不大。因此,控制货币增长偏快的短期措施不宜过于集中,力度不宜过大。要加快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控制问题的发展,主要是控制结汇渠道的人民币投放。为此宜考虑:第一,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利用外资一方面推动了加工贸易增长,是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外汇资金供给,增加了外汇储备。目前,应考虑适当调整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加快构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第二,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发挥汇率的作用,控制贸易顺差扩大,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第三,继续通过税收等措施控制通过高耗能、高污染生产的产品出口。第四,制定鼓励资源性产品进口的措施,在税收、资金、仓储等方面予以必要支持,加大资源性产品进口力度。加快推动由外汇储备向包含石油、黄金、白银、铜等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体系转变,为应对美元贬值的风险,需改善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第五,进一步放宽用汇限制,完善政策,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国外资源的开发性投资。
(三)适当提高和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
在经济增长动力比较强劲、条件比较好的形势下,宜加大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力度。适当提高和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投资门槛、加大投资成本,对于控制投资增长偏快,保护资源与环境十分重要。要继续分期公布各地区今年的能源消耗指标,并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进行比较。
(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
在市场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需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要通过改革形成投资活动的内在约束机制,消除行政主导投资热的根源;通过改革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内外资企业的共同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一,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尽快兑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加快研究制定物业税、资源税、燃油税改革方案。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逐步减少财政层级,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拓宽规范的财税收入来源,满足各级政府正常的公共开支需要。第二,加快落实投资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废止或修改不适应需要的投资管理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加快完善政府投资计划方式和资金拨付制度,健全责任约束机制,增强透明度。第三,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及券商管理制度,完善和严格证券市场交易规则,继续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第四,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开通技术创新企业和风险资本的进入、退出机制;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特别是地方中小银行及合作金融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