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概况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亚洲是世界经济的动力,而中国是亚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是近些年来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6%。中国的消费、制造业和亚洲的高储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折算成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即按实物量和服务量计算,我国GDP在全世界排名第2,仅次于美国。2005年的GDP是18.2万亿,按汇率折算,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排在世界第四位。
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还反映在贸易上。200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均为世界第三。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如今成了一个贸易大国。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比如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和贸易制裁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的重要还体现在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上。2003年,按汇率折算方法计算,中国的GDP占全世界总量的3.9%,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12%,但中国对水泥、煤、钢材等原料和燃料的消耗则分别是全世界消耗的50%、30%、25%;中国是SO2第一大排放国,是CO2第二大排放国(仅次于美国),是粉尘的第三大排放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占有和消耗以及废水、废气的排放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家因此对我国施加压力。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制约和瓶颈就是能源、原材料以及环境的容量,中国经济的特点是经济波动幅度大、效率低下和能耗高,以及资源浪费严重和成本高昂。较大的经济波动幅度体现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五次通货膨胀和一次通货紧缩,由此我国进行了五次反通胀和一次反通缩工作。
经济发展与负的外部效应
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负的外部效应。制造业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尤为突出。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我曾考察了这里的制造业。有一个制鞋厂生产某一品牌的运动鞋,主要出口美国市场。该运动鞋的出厂价是每双6~10美元,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是50美元左右。运动鞋的生产过程中有几道关键工序是对皮革进行处理。主要是用各种化学药水对其浸泡。这些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进行排放,污水直接渗入地下或流入江河,永久地排放在中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鞋厂老板引进污水处理设备,他的成本将大幅增加。其运动鞋的出厂价要提高到每双9~15美元。这种环境污染和对人类的伤害我们称之为负的外部效应。
年龄在40~50岁的一代人一般都有小时候在清澈的池塘或小溪里游泳玩耍的记忆,那时人们享有一个干净、健康的户外空间。但现在乡村的小孩有的已不再有这种户外活动了,因为昔日清澈的池塘和溪流已变成了臭水沟,取而代之的是在室内与塑料玩具或电子产品为伍。表面上看,人们的生活质量似乎提高了,但现在看来,拥有玩具、彩电是无法和享有清澈的溪水和干净的天空相比的。因为制造一件玩具或一台彩电是很容易的事情。付出的成本也是很微小的,我们可以从外部进口获得这些制造品。但要治理对池塘和小溪污染却是很困难的事情,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用于治污的费用往往是玩具或彩电价值的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有的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回到污染前的状态。我们的纳税人要为此买单,我们的子孙为此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或者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最近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观点,正是中央基于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大量耗费、环境严重污染这样的大背景提出来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人民币汇率改革与全球失衡
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出发点是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尽量使经济达到全面均衡状态,也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目前要使内部均衡就要防止投资过快,以免造成经济过热;而外部均衡则要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汇率稳定。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汇率制度改革是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全球失衡是近来讨论较多的焦点话题,主要是指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对美国和欧盟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向美国提供的大量资金。导致美国国内的“双逆”(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
美国的这种“双逆”需要借大量外债才能弥补。我认为全球失衡是市场的选择,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继续下去。正如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并非中国单方面的意愿,也是美国商人选择的结果;中国购买美国市场的债券也是因为美国市场债券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等要优于其他市场,这种选择是由资本的逐利本质决定,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非简单的人为主观意愿造成的。有人攻击中国的汇率制度,认为它是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我们坚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来要增加弹性,并且要主动调整我国外汇资产结构。当然这种调整不是存量调整,而是增量调整。一些人担心美国的双赤字和亚洲的高储蓄不可持续,全球经济有可能硬着陆。市场普遍担心美元贬值造成市场恐慌。我们认为这种格局要开始调整。但调整要慢慢进行,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我们的分析结论是:全球经济发展是市场力量博弈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有合理性,因此在一定程度内是可以持续的,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体现在要立即进行经济政策调整,注意防范风险。
关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如何在金融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人建议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投放到农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总的来说可以有所作为,但政策作用是有限的。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对县域经济、对农村经济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尽管离人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我国有8亿农民,2.4亿农户,其中的50%有贷款需求,而目前农户中仅在农信社这一家金融机构中有贷款余额的就有7千万户。而且人民银行在利率上对农信社放贷有利率优惠等政策倾斜。由此足以说明国家对县域经济支持的力度。当然这种政策倾斜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则会带来另外的新问题。美国30年前曾经通过了一个社区再投资法案(Community Rein vestment Act,CRA)。这个法案要求社区金融机构的一定比例存款必须投放当地。但实际中执行得并不好,以致现在有议员提议废除该法案。我国也一直有学者研究该法案在中国的适应性问题,甚至在立法层次上进行认真讨论过。同样,“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投放到农村”听起来很合理。但执行中同样存在困难。当然,要求农信社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农村是合理的,但对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提出这样的要求似乎不合时宜。因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在是独立法人单位,而且现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已有明显的区分。对商业银行提出这种要求是对法人管理的一种干涉,有悖于市场化的原则。而且即使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将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县域农村。也无法合理考核。因为各个县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个县都存在可投项目,单纯要求“一定比例”投放似乎不尽合理。我们已对该问题研究多年,现在仍在积极研究,试图使货币政策向县域经济和农村倾斜,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解。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