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的变化。
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主流产品包含手腕类: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饰品等;除此之外还包含头戴显示器、智能服装和植入型设备等可穿戴设备产品。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各行业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可穿戴设备就是智慧化的产物。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以手环手表类、头戴设备类和追踪器类产品为主,随着可穿戴设备功能的完善,形成了以小米、苹果、华为、三星等为代表的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各代表性品牌设备出货量的市场份额情况看,2017年第一季度以来,小米和华为两大国内可穿戴设备品牌产品出货量的市场份额占比总体增加。但是苹果依托智能手表,其市场份额占比一直稳居前列。至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远超苹果,其产品出货量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1.5%,苹果位居第二位13.10%,Fitbit和华为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0.90%和5.9%。





二、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中国消费者对于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调查对象中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占比达到了73%,而非常了解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调查对象仅占3%。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急速增长,消费者最期待“健康监测”相关功能。而通过穿戴硬件检测数据从而更好地优化和管理健康,也是智能可穿戴设备被发明的最初原因。

数据显示,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只有31.1%表示不会购买可穿戴设备。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000元之间的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智能可穿戴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出货量达5370万台,同比增长30%, 成为全球第一,占全球出货总量的40%;市场规模达到53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17年中国市场可穿戴产品ASP(平均售价)仅为98.7美元,同期美国市场ASP达到210.4美元。2017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产值将超过26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2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07亿元左右。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