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棉花种植情况
2015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3799.0千公顷(5698.4万亩),比2014年减少423.4千公顷(635.1万亩),减少10.0%。这是至2011年以来棉花种植面积的4连降。
二、中国棉花产量情况
2015年全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1475.3公斤/公顷(98.4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12.1公斤/公顷(0.8公斤/亩),提高0.8%。
地区 |
播种面积(千公顷) |
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 |
总产量(万吨) |
全国总计 |
3799.0 |
1475.3 |
560.5 |
北京 |
0.1 |
1060.4 |
0.01 |
天津 |
21.4 |
1268.3 |
2.7 |
河北 |
359.3 |
1039.3 |
37.3 |
山西 |
10.6 |
1364.7 |
1.4 |
内 蒙 古 |
0.2 |
1389.7 |
0.03 |
辽宁 |
0.1 |
1215.9 |
0.01 |
吉林 |
|
|
|
黑 龙 江 |
|
|
|
上海 |
0.4 |
1088.9 |
0.04 |
江苏 |
94.3 |
1239.6 |
11.7 |
浙江 |
13.4 |
1387.2 |
1.9 |
安徽 |
232.5 |
1005.0 |
23.4 |
福建 |
0.1 |
803.6 |
0.01 |
江西 |
81.1 |
1428.0 |
11.6 |
山东 |
515.5 |
1041.6 |
53.7 |
河南 |
120.0 |
1053.3 |
12.6 |
湖北 |
264.7 |
1124.1 |
29.8 |
湖南 |
113.7 |
1272.0 |
14.5 |
广东 |
|
|
|
广西 |
2.3 |
1108.5 |
0.3 |
海南 |
|
|
|
重庆 |
|
|
|
四川 |
10.1 |
969.9 |
1.0 |
贵州 |
1.6 |
714.2 |
0.1 |
云南 |
0.2 |
1232.9 |
0.03 |
西藏 |
|
|
|
陕西 |
27.4 |
1358.3 |
3.7 |
甘肃 |
25.7 |
1715.7 |
4.4 |
青海 |
|
|
|
宁夏 |
|
|
|
新疆 |
1904.3 |
1839.6 |
350.3 |
2011年全球棉花产量为2774.3万吨,消费量为1619.6万吨;2015年产量降至2390万吨,消费量增长至2440万吨。
1、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延续
2016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第8个年头,全球经济复苏仍将乏力,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下滑、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性,IMF 1月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率3.4%,比2015年10月下调了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1月预测2.9%,比2015年1月预测下调了0.4个百分点。2016年全球经济进入平庸期(拉加德)。预测2016年棉纺织消费呈弱的“恢复性”增长和生产呈弱的“缩减性”态势,结构性调减与竞争性减少仍然存在,但内地植棉面积也已“探底”。
2、棉花资源数量巨大,急需去库存和转型升级
我国棉花由临时收储和目标价格诱导“洋货入市、国货入库”演化成“三量齐增”。目前各方认为,国家原棉积压库存总量在1100~1300万吨之间,按损耗和财务费用2000元/吨年,每年约损失200多亿元,财政负担加重。因此,消化库存将是今后几年的任务之一。当前由“三量齐增”进一步演化成国产“高等级棉”严重短缺与“低等级棉”严重过剩(即“一缺一剩”)新问题,进疆棉纺企业仍使用进口美棉就是这一问题的脚注,品质短板充分暴露,足以表明棉花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且正恰逢其时。
六、棉花产业发展方向
1、用“品质中高端”引领棉花产业发展
强调提升品质,既是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棉纺织业转型升级迈向新高端与消费巨大库存棉之需,还是“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之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更低成本的中低品质原棉、更低价格的棉织品可供采购;与2015年12月WTO部长级会议确立“发达国家取消出口棉花补贴、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棉花将享受免关税免配额优惠政策”的议题所需;是应对国产棉高成本的长期措施。因此,提升品质不是短期行为,是立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立足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长期行为,提质更是在于长期保量,满足质量和数量需求的刚性增长。为此,产业界要树立没有品质就没有效益和竞争力,抓住品质问题就抓住了终端消费需求,抓住了植棉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之一(另一问题是植棉效率),抓住了品质就能有力保证棉花产业大国在竞争中不会败下阵来。“十三五”要从单纯追求提高单产向全面提升遗传品质、生产品质、轧花品质、品质检验和提高经济效益转变,满足纺织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新需求。
2、原棉品质的国情和现实
品质是我国棉花产业的短板。我国原棉品质位于全球中等水平。原棉品质是指商品棉进入工厂进行棉纺织的品质,不是单项品质和单个品种比较,是综合全面比较,是原棉遗传品质、生产品质、轧花品质、流通品质和品质检验的综合品质,全产业链(植棉业、加工流通业和棉纺业)的最终品质。这个看法和判断得到科技界认可,棉纺织界认可。
就全球商品品质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原棉品质位于全球第一方阵,我国原棉品质位于全球第二方阵,与中亚相近;西非国家位于全球第三方阵。
(1)审定品种和商品品种种植
我国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差。“十二五”时期,全国初次审定品种407个,比“十一五”减少196个,减32.5%。其中2015年全国初次审定品种为74个,比2014年减11个。大省之中,新疆、河北和河南审定数量在10个及10个以上。据监测,我国棉花播种品种(系)数量从2010年的569个减少到2015年的344个,减39.5%。受播种面积减少影响,2015年全国棉花播种品种(系)344个,比2014年减19.4%。近几年中美植棉面积相近,美国种植品种最多120个,我国种植品种数量则比美国多2.3~3.8倍。品种多乱杂根源:品种审定过多过滥,品种遗传品质的“同质性”普遍,商品品种种植的“底线”被突破,等。
(2)棉花生产品质
受环境、品种和技术影响,棉花生产品质具有不稳定性特征,生产品质包括早熟性和僵烂铃率。早熟性指标指霜前花占籽棉总量的百分率,正常年景为80%,其中风险棉区与非适宜产区问题最为突出。机采棉对早熟性指标的要求更严格。霜前花一般能实现遗传品种,是优质部分。僵烂率是产量和品质的损失部分,秋湿年景占20%,秋爽年景大幅减少。
采收环节和采收技术对品质产生重大影响。棉花无限花序决定棉花的分次收获,持续时间长达30天。采收环节由原“四分五拣”倒退到“统花”,“三丝”有害杂物混入籽棉,加上“代售”环节有意混合,令棉纺织业十分头痛。机采棉具有采收效率高,显著节省人工。然而,机采棉都是不分级的“统花”,还易混入残膜。与手工采收相比,机采棉增加了清花除杂工序,经过清花工序品质指标大幅下降,品质变差。
(3)棉花初级加工(轧花)品质
轧花工序对原棉品质存在固有的损害。锯齿轧花机具有高效率特征,但对纤维损害也大;皮辊轧花机效率低,但对纤维损害小。2015年11月获得南疆沙雅县10万吨“包包”检验数据,比较结果:皮辊细绒棉长度29~30㎜占72.30%,比锯齿棉高46.4个百分点,可见锯齿轧花对长度的损害最小,换句话讲,锯齿轧花普遍损害长度1㎜。长度整齐度指数U1和U2占86.6%,比锯齿棉高37.3个百分点,也与长度损害最小相关。马克隆值差异不大。断裂比强度指数S4(24.0~25.9cN/tex)高于锯齿棉的11.8个百分点。
3、实现“品质中高端”的技术对策措施
在对“品质中高端”形成普遍共识,行动共识基础上,把全面提升遗传品质、生产品质、轧花品质、品质检验和提高经济效益变成具体行动,提出提升品质技术途径和措施:选育和种植“中高端品质”品种,有效提升产地纤维一致性水平;应用提质增效技术,提升中高端棉的产出率;提升棉花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突破机采棉技术和装备;建立棉花生产保护区,发展“中高端品质棉”生产;推进优棉优用,优质优价,切实保障植棉者合理收益;促进棉花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棉花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