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依然稳步向前挺进,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高达21%,而且是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一些,从我国入世初期的2001年到2005年,也就是我国“十五”发展规划的五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借助入世和配额的逐步取消等有利条件,累计出口增幅超过一倍,达115%。其中增长最为迅猛的就是家用纺织品,累计增幅高达186%,远高于其它所有大类商品,拉动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整体增长。
展望出口前景,单从外部形势看,由于我国与欧美已经签署了双边纺织品数量协定,今后2-3年内对欧美的出口情况相对会比较明朗。然而,由于事实上只有我国等少数国家受到配额的限制,我国在与其它纺织品供应国之间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平等的地位,而除纺织品特保外,一般特保和反倾销的大棒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又构成了新的、更大的威胁和考验。而且,即使我们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暂时平息后,与发展中国家的摩擦又成为新的课题,因此,今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更为复杂。
一、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及家纺产品对欧美的出口情况分析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全球出口1150亿美元,其中对欧美出口370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为32%。欧盟和美国已经取代日本和中国香港,成为我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二大市场。目前我国家用纺织品对全球的出口额已达75亿美元,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家纺出口的最大市场,年出口额均超过10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22.7亿美元,对欧盟出口11.7亿,对美欧二大市场的出口占我国家纺总出口的46%,显示出我国家纺在欧美市场的勃勃生机。
床上用纺织品是我出口家纺中最大宗的商品,年出口额21.5亿美元;同时也是出口增幅最大的商品,增幅62%,较家纺整体增幅高出25个百分点。床上用品、毛巾制品、毯子和窗帘的出口也超过10亿美元,但出口增幅均低于家纺36%的平均增幅。
1、美国进口市场情况分析
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05年美国家用纺织品进口近66亿美元,同比增长19%,由于美国本土已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家用纺织品制造商,其需求主要靠从其它国家的进口来实现,因此家纺相对于纺织品服装的整体进口增幅高出近13个百分点。
而从中国进口的24.7亿美元的家纺产品,同比增长43%,虽然远高于从全球进口的平均增幅,但较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整体进口增幅几乎接近,且略小于我服装的增幅。其原因主要是2005年配额取消的商品以服装为主,从而刺激了我国服装对美的恢复性大幅增长(47%)。
目前,我国是美国家用纺织品第一大进口国。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前六大进口国家(占总进口的80%)无一下降,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前三位的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较高基数的情况下继续出现了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43%、40%和20%,我国的市场份额已高达37.5%,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份额也达到了16.8%和14.8%,说明家用纺织品在这三个国家具有非常强大的竞争优势。前十位进口国中,只有泰国进口出现大幅下降,降幅高达32%,而列在11-20位的进口国家(地区)多数出现大幅下降,如,韩国、加拿大、中国台湾、孟加拉、巴林、越南等跌幅均超过10%,只有埃及、菲律宾和西班牙有10%左右的升幅。
此外,在美国市场我国服装的进口份额26.4%,面料是16.7%,也排在第一位,而纱线的份额是7.3%,排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列第三位,可以看出,我国家纺的市场份额在这几大类商品中占比最高。
2、欧盟进口市场情况分析
我们以欧盟15国2005年的前三季度的进口情况做一分析。
欧盟分盟内和盟外,如果以欧盟原15国作为盟内来看,2005年前九个月盟内的纺织品服装供应可以满足欧盟15国总进口额的38%,而且这一比例呈逐年下降之势,2003年为40%,2004年39%,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2005年欧盟从盟外的进口占62%。
欧盟15国的家纺商品从盟外进口的比重高达73%,其中中国、土耳其、印度和巴基斯坦前四大进口国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10%,分别为18.4%、15.3%、10.1%和10%,前四国占市场份额达54%。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计才占19%,如排在第五的波兰的份额仅为2.4%。因此欧盟家纺的供应地区是高度集中的。2005年前三季度家纺进口增幅最大的是中国、土耳其和突尼斯,分别增长了38.7%、10.4%和9.4%,下降明显的国家是捷克和巴基斯坦,分别下降了28.8%和15%。
我国其它大类商品的进口份额为,服装占总进口的22.5%,面料占10%,均排在第一位;而纱线的份额仅为3.9%,排在土耳其和印度之后列第三位。
综上,2005年配额取消后的第一年,中国和印度成为一体化后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的最大受益国,但土耳其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只是增幅略小而已,家纺也是如此。对于美国市场而言,中国和印度同样是一体化后最大的受益国,但其他受益国增幅也比较大,只是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小。如:纺织品服装前20位供应国中,实现增长的共有9个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柬埔寨增幅均超过10%。而家纺的最大受益国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其次是印度和巴西,前20位供应国中,有10个国家和地区是增长的,包括土耳其、墨西哥也有一定的增幅,这些敏感国家并没有因为中国等国家的增长而出现下降。
二、一体化后美国对我国及其它国家设限情况分析
1、2006年美国对三个国家的纺织品服装设限
2006年美国对进口中国、越南、乌克兰等三个国家的部分纺织服装产品实施数量限制。其中,对中国设限共涉及21种商品、34个类别;对越南设限共涉及25种商品、36个类别;对乌克兰设限共涉及4种商品、4个类别。
对中国设限是依据2005年11月8日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对越南、乌克兰设限,是因为越、乌两国尚未加入WTO,无法享受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待遇。
美国设限主要并不是为了达到经济上的目的,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特别是对中国的设限,更多地蕴含了采取各种手段、从各方面遏制中国崛起的意图。
2、美国设限的绝大多数为服装类产品
在中美达成21种纺织品协议中,服装产品有13种,涉及23个类别,涵盖服装主要出口产品;纺织品8种,涉及9个类别,其中有二个家纺产品,分别为363类(毛巾)、666类(窗帘)。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美纺织品协议21种产品直接对美国出口60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3%,占我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总额的32%。其显著的特点是:出口数量、企业家数大幅增加,出口企业重新洗牌,生产型贸易企业、民营私人企业迅速发展。
3、2005年家纺的二个设限产品对美出口情况分析
棉制毛巾(363类):
出口数量快速增长、单价下降四成。配额时代对美出口配额量每年在2500万条左右,2005年我对美出口达到1.7亿条,增长513%,出口金额1.9亿美元,增长241%,平均出口单价1.08美元/条,下降44%。
出口家数增长近2倍。出口企业451家,比上年增长180%,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快速增长,分别增长了4倍和2倍。三资企业出口单价较其它类型企业低了48%。
主产省山东出口位居第一。山东、广东、江苏位居出口地区前三位,出口额增幅分别达315%、432%和118%。其中,山东出口平均单价1.54美元/条,每条高于广东1美元。山东孚日家纺股份有限公司位居出口第一。
窗帘制品(666类):
出口增长平稳。在21种协议商品中,窗帘制品出口金额最少,只有740万美元,增长39%,平均出口单价3.3美元/公斤,增长18.6%。
出口企业集中。出口企业87家,仅比上年增长4.8%,民营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额占46%和39%,出口平均单价上升36.3%和48.3%。
广东出口位居第一。广东、河北和浙江位居出口前三省,广东出口增长4倍,增幅高于其它省市。河北献县商林工艺绣品厂继续保持出口第一。
三、今后面对的外部形势及企业应对策略的思考
1、中美协议商品实施第一个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市场份额下降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1月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幅分别为14.5%和6.8%,较对全球23.7%的增幅低了9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较去年1月的增幅分别回落了32个点和63个百分点,我国对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出口后劲明显不足。而来自于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1月份的数据也显示,中美纺织品协议正式实施1个月以来,美服装进口来源发生新变化。中国敏感类别服装产品对美出口大幅下滑,而订单被其它亚洲国家获得。
由于去年中美纺织品贸易的不确定性,已经迫使美国进口商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与2005年相比,中国服装在美市场份额也下降了2个百分点。虽然依此就断言中国将继续失去订单还为时尚早,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很难在短期内赢回订单。据美国有关媒体最新报道,美国2月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仍大大低于去年同月,其中配额类商品的进口数量全部减少,部分非配额类商品也出现下降。
2006年1月美国从我国进口的二个家纺设限类别的情况是,363类(毛巾)数量增长250%,金额增长153%,价格下降27.5%,数量上占市场份额15%,排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后列第三位,但金额上占市场份额为17%,超过了巴基斯坦,说明我出口单价远高于巴基斯坦。666类(窗帘),数量上增长25%,金额上增长26%,单价上微增0.5%,目前我出口份额高达74%,列第一,但位列第6位的土耳其增长高达57%,列第三位的巴基斯坦也有20%的增长。
今年1月家纺的二个设限类别中,毛巾出口,巴基斯坦是最大赢家,其增幅远高于我国,数量增幅高达801%,较低的价格优势使得巴基斯坦毛巾已占总进口量的28%,高出我国近14个百分点,此外,印度(列第二位)和斯里兰卡(第九位)的增幅也相当可观,分别为71%和91%。窗帘出口,我国高达74%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优势,其增幅达26%,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已在奋起追赶,但短期内还无法超越我国。
毛巾对美出口下降较多的是土耳其、孟加拉、泰国等,窗帘下降较多的主要供应国是巴西、韩国和印度等。
2、外部形势分析
2005年配额取消标志着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发达国家出于政治考虑,保护本国不断萎缩的纺织工业和其经济、政治团体利益,千方百计设置种种障碍阻止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今后纺织品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将不可避免。就我国而言,随着纺织技术不断提升,不仅在中高档市场将要遇到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限制,在中低档市场,还要面对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因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只要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增幅不出现大的回调,不能改变简单粗放的增长模式,中国纺织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其中,影响最深的还是我国入世承诺的三项不利条款。
(1)242段:针对中国的纺织品限制措施
根据《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直至2008年12月31日,进口方可在认定中国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产生“市场扰乱”的情况下,对中国已经取消配额限制的产品重新进行数量限制。
我国与美国和欧盟达成的双边数量管理,实质上是242段条款进一步演化的结果。而土耳其对我44种类别的单方面设限,巴西、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过去从没有对我进行设限,也纷纷仿效美欧,或要求进行双边数量管理,或进行单边数量限制。如果这一趋势进一步蔓延,我国面临国外的设限威胁很可能较配额时代还要严重。
(2)第16条:一般产品的特保措施
《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规定,直到2013年,如果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进口方可对中国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秘鲁于2003年12月就开始对我部分纺织品实施了为期200天的临时特保措施,在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较大影响。
(3)第15条:反倾销调查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规定,直到2016年,在进口方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时,可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体,因此在价格比较时,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这意味着,在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时,进口方可随意用替代国的价格或成本与中国的出口价格与成本进行比较,从而不公正地确定倾销幅度,阻碍我产品的正常出口。
目前,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虽然已达52个,但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这三个条款,就像悬在我们头上的三把利剑,在今后长达11年的时间里,时刻威胁着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发展。
此外,诸如技术壁垒和环保壁垒、修改原产地规则、社会责任等其它隐性贸易壁垒都将会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进一步发展。
3、对欧美出口应对策略思考
(1)理性参与招标,利用手中配额带动其它产品的出口
2005年6月11日中欧纺织品签署双边协议后,商务部出台了《纺织品临时出口管理办法》,9月中旬,商务部在充分听取各类企业对2005年协议量分配中出现的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后,对2006年出口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其中按业绩分配的数量占总量的70%,另30%的量通过公开招标进行,2006年输欧配额商品第一次业绩分配和招标已于
2005年9月进行。
2005年11月8日中美最终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共识后,商务部也按此原则于2005年12月通过业绩分配和公开招标进行数量管理。
总体来看,公开招标具有高度的透明性,而且实行的是网上电子投标和电子开标、电子数据进行中标配额许可证证明的数据传输,低成本和高效率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肯定和欢迎,输欧美协议类别商品2006年度的第二次招标已于3月8日发布公告,今天凌晨二点是截标时间,今天上午已正式开标。
无论是按业绩分配,还是公开招标获得的出口配额,由于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因此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非理性投高价、配额的炒作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伴随而生。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欧美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商品实施配额的限制,不同于配额时代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受配额制约,因此,对于招标的参与,要理性投标,不能过分投高价,否则其中蕴藏着相当大的风险。而对于手中有配额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配额,带动其它商品的出口,并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
(2)从细节入手,创新经营模式
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定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了解他们的采购趋势,特别是大的品牌商和零售商的采购策略仍然非常重要,从目前看,成本低、质量好、交货及时等因素还会是他们采购和选取供应商的基本原则。但是,我国的外部贸易环境还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欧美的订单不会集中在中国采购,为了分散风险,普遍认为印度将会是今后的最大赢家。因此,欧美品牌商及零售商对中国供应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供应商的品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我国的企业如果再从出口数量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已不现实,下一步的发展就要从产业链及供应链的各个细节入手,挖掘可以降低成本,实现升值的空间。“十一五”规划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是“创新”,如何利用我们的自身优势实现创新,确实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总之,我国以及印度等纺织品生产大国都拥有劳动力低的成本优势,在全球日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形势下,为了保持相对持久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创立自有品牌,是一方面;而强化和提升产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各环节的附加价值,也还有很多增长的空间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挖掘。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纺织品服装及家纺的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正当其时,我们在做大以后,一定能够做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