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多肽类药物提取以化学合成为主 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多肽通常是指10-100个氨基酸通过肽键链接而成的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广泛而重要,能够广泛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根据功能可以分为多肽疫苗、抗肿瘤多肽、抗病毒多肽、多肽导向药物、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性活性肽、诊断用多肽等。

        与传统化学药物、蛋白质药物相比,多肽药物不仅兼具两者的稳定性较好、纯度高、质量可控等一些特性,而且具有蛋白药特异性强、生物活性高等特点。

多肽药物、传统化学药物、蛋白质药物比较

药物

传统化学药物

多肽药物

蛋白质药物

相对分子质量

500

500-10000

10000

稳定性

较好

生物活性

较低

特异性

免疫原性

/

纯度

较低

成本

更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多肽药物适应症广泛,涉及的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类等,其中,针对肿瘤的药物数量最多,占比近19%。

多肽药物适应症分布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从制备方法上来讲,多肽类药物的制备目前主要有化学合成、基因重组和从动植物中提取三种方法。从动植物提取的多肽纯度不够,且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基因重组获得的多肽纯度中等,且成本高;化学合成获得多肽的方法主要有固相合成与液相合成两种,产品纯度高,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难度较大,因此成本较高。目前,提取多肽以化学合成为主,全球上市的多肽药物中90%以上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

三种多肽生产工艺比较

技术指标

动植物提取

化学合成

基因重组

液相合成

固相合成

多肽长度

小于15个氨基酸

10-50个氨基酸

研发投入

产品纯度

产量

生产成本

生产效率

非天然氨基酸和机构修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虽然多肽作为药物的开发史较短,但发展却十分迅速,近十年成为市场开发的热点。目前,已有60多种肽药物获得FDA的批准,600多种肽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和临床前试验。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及医疗开支的增加,营造的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推动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仅限于3-5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且不含提取的多肽混合物及多肽疫苗),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37.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5%。由于在2016年之后,国家开始医保控费,最畅销的几类多肽药物被列为辅助性用药而重点监控,加上医改的深化,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受到波及,2017年开始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不敌全球增速。

2013-2019年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013-2019年全球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我国多肽药物起步较晚,多肽提取水平不高。目前,国际上多肽长度最多已达到40个氨基酸,而国内多数企业只能合成10个氨基酸以内的多肽,能达到20、30个氨基酸的企业还较少。

        国内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多数以多肽原料药和 CDMO/CRO 业务为主,且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随着多肽药物良好的市场表现,除外企进入国内布局外,国内以海王生物、丽珠集团、长春高新为龙头的药企也在跨界布局,并且诞生了中和药业、誉衡药业、信立泰、中肽生化等以多肽药物研发生产为主的特色企业。

国内多肽主要公司盘点

公司

当前融资及轮次

业务范围

海南中和药业

C

多肽类、核苷酸药物研发,已开发注射用生长激素、注射用胸腺五肽等

中肽生化

A

多肽类新药和仿制药的原料药研发

凯莱英

已上市

多肽类药物高级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

海王生物

已上市

投资在福药扩产及多肽药品产业化等项目

信立泰

已上市

化学、多肽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

誉衡药业

已上市

多肽药物的研发及生产

丽珠集团

已上市

与中晟全肽合作研发消化、抗肿瘤等领域的多肽先导化合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长春高新、凯莱英、海王生物、信立泰、丽珠集团、誉衡药业营业收入分别达63.99亿元、20.83亿元、287.5亿元、21.3亿元、79.26亿元、22.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0亿元、5.06亿元、2亿元、2.68亿元、14.22亿元、6.58亿元。

2017-2020年Q3我国多肽类药物主要上市企业营业收入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2017-2020年Q3我国多肽类药物主要上市企业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未来规划分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规模、技术的扩展,头部企业通过全流程合成技术实现中间体自给率超90%,废水处理成本降至行业1/3,综合成本较海外低40%。兄弟科技收购南非铬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贯通,生产成本降低15%。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变化维生素K3‌‌‌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的毛利率也大幅波动。

2025年10月09日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医学计量行业的下游为医学装备,近年来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0.74万亿元。医学装备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医学计量行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

2025年09月26日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另外,我国护工服务收费仅为护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实际人力成本。护工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既涉及个人消费服务,亦涉及公共服务,这些数量巨大的缺口意味着全新的产业机会。近年来我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2024年达到589.32亿元。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生化诊断试剂主要是针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等疾病的诊断试剂,能够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种生化检测需求。我国生化诊断产业起步较早,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生产厂商超过200家,销售试剂品种超过2000种,并且国内约7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品牌占据。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透明质酸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透明质酸市场销量为490吨,2024年我国透明质酸销量已经达到904吨,预计2025年销量有望超过1000吨。

2025年09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