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多肽类药物提取以化学合成为主 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多肽通常是指10-100个氨基酸通过肽键链接而成的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广泛而重要,能够广泛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根据功能可以分为多肽疫苗、抗肿瘤多肽、抗病毒多肽、多肽导向药物、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性活性肽、诊断用多肽等。

        与传统化学药物、蛋白质药物相比,多肽药物不仅兼具两者的稳定性较好、纯度高、质量可控等一些特性,而且具有蛋白药特异性强、生物活性高等特点。

多肽药物、传统化学药物、蛋白质药物比较

药物

传统化学药物

多肽药物

蛋白质药物

相对分子质量

500

500-10000

10000

稳定性

较好

生物活性

较低

特异性

免疫原性

/

纯度

较低

成本

更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多肽药物适应症广泛,涉及的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类等,其中,针对肿瘤的药物数量最多,占比近19%。

多肽药物适应症分布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从制备方法上来讲,多肽类药物的制备目前主要有化学合成、基因重组和从动植物中提取三种方法。从动植物提取的多肽纯度不够,且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基因重组获得的多肽纯度中等,且成本高;化学合成获得多肽的方法主要有固相合成与液相合成两种,产品纯度高,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难度较大,因此成本较高。目前,提取多肽以化学合成为主,全球上市的多肽药物中90%以上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

三种多肽生产工艺比较

技术指标

动植物提取

化学合成

基因重组

液相合成

固相合成

多肽长度

小于15个氨基酸

10-50个氨基酸

研发投入

产品纯度

产量

生产成本

生产效率

非天然氨基酸和机构修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虽然多肽作为药物的开发史较短,但发展却十分迅速,近十年成为市场开发的热点。目前,已有60多种肽药物获得FDA的批准,600多种肽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和临床前试验。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及医疗开支的增加,营造的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推动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仅限于3-5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且不含提取的多肽混合物及多肽疫苗),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37.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5%。由于在2016年之后,国家开始医保控费,最畅销的几类多肽药物被列为辅助性用药而重点监控,加上医改的深化,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受到波及,2017年开始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不敌全球增速。

2013-2019年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013-2019年全球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我国多肽药物起步较晚,多肽提取水平不高。目前,国际上多肽长度最多已达到40个氨基酸,而国内多数企业只能合成10个氨基酸以内的多肽,能达到20、30个氨基酸的企业还较少。

        国内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多数以多肽原料药和 CDMO/CRO 业务为主,且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随着多肽药物良好的市场表现,除外企进入国内布局外,国内以海王生物、丽珠集团、长春高新为龙头的药企也在跨界布局,并且诞生了中和药业、誉衡药业、信立泰、中肽生化等以多肽药物研发生产为主的特色企业。

国内多肽主要公司盘点

公司

当前融资及轮次

业务范围

海南中和药业

C

多肽类、核苷酸药物研发,已开发注射用生长激素、注射用胸腺五肽等

中肽生化

A

多肽类新药和仿制药的原料药研发

凯莱英

已上市

多肽类药物高级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

海王生物

已上市

投资在福药扩产及多肽药品产业化等项目

信立泰

已上市

化学、多肽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

誉衡药业

已上市

多肽药物的研发及生产

丽珠集团

已上市

与中晟全肽合作研发消化、抗肿瘤等领域的多肽先导化合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长春高新、凯莱英、海王生物、信立泰、丽珠集团、誉衡药业营业收入分别达63.99亿元、20.83亿元、287.5亿元、21.3亿元、79.26亿元、22.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0亿元、5.06亿元、2亿元、2.68亿元、14.22亿元、6.58亿元。

2017-2020年Q3我国多肽类药物主要上市企业营业收入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2017-2020年Q3我国多肽类药物主要上市企业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未来规划分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近年来我国艾草产量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已经达到25.9万吨;干艾草产量则达到15.25万吨。

2025年05月28日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国家和各地方鼓励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同时,CDE从2020年开始到目前,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干细胞药物的技术指南,从干细胞药物临床前药学研究指南、临床研究指南、甚至聚焦干细胞具体适应症临床研究指南,给药企指明了干细胞药物申报途径及标准。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