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种类 | 常规化疗药物 | 小分子靶向药 | 单抗药物 | ADC药物 | 
| 特异性 | 低 | 高 | 大 | 高 | 
| 副作用 | 大 | 较小 | 较小 | 明显 | 
| 给药方式 | 口服 | 口服 | 静脉注射 | 静脉注射 | 
| 肿瘤细胞耐药性 | 强 | 较强 | 相对较弱 | 较强 | 
| 研发难度 | 大 | 大 | 相对较小 | 大 | 
ADC药物的工艺技术壁垒高,发展至今,也经过三代技术的更迭。第三代ADC药物通过小分子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的位点特性行结合,产生DAR为2或4的ADC,从而降低药物毒性,减少未结合的抗体,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效率,代表药物有Polivy(已上市),Vadastuximab Talirine、IMGN779 和 MEDI4276等陆续进入到不同临床阶段。
| 
 | 第一代ADC | 第二代ADC | 第三代ADC | 
| 抗体 | 鼠源单抗、嵌合单抗 | 人源化单抗 | 人源单抗 | 
| 连接子 | 不可降解,连接不稳定 | 可切割、不可切割 | 改进后的多种连接子 | 
| 偶联药物 | 长春碱、阿霉素 | MMAE、MMAF、DM1、DM4 | 改进后更多差异化药物 | 
| 偶联位点 | DAR不可控 | DAR:4-8 | DAR:2-4 | 
| 主要方法:Thiomab 技术、ThioBridge 技术、非天然氨基酸法、酶催化法 | |||
| 代表药物 | Mylotarg | Kadcyla、Adcetris、Besponsa | Polivy | 
| 相较上一代优点 | / | 靶向性/结合力提升;更强药效的药物;更低免疫原性 | 毒性降低;CMC稳定性高;半衰期延长;动力学改进;药物活性高,低抗原水平下的细胞活性高 | 
| 缺点 | 药效不足;毒性/副作用强;免疫原性强;半衰期短 | 毒性/副作用较强;存在耐药现象;DAR均一性不强,影响CMC及临床治疗窗口(毒性与) | 脱靶效应仍然存在;可开发靶点选择;抗体内化效率;潜在的耐药问题 | 
近年来,全球掀起ADC药物研发的热潮,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ADC药物共11款,其中国内已上市2款(Kadcyla和Adcetris)。
| 序号 | 商品名 | 通用名 | 靶点 | 抗体类型 | 偶联药物 | 公司 | 全球首次获批时间 | 
| 1 | Mylotarg | Gemtuzumab ozogamicin 吉妥珠单抗奥佐米星 | CD33 | 人源化IgG4 | 卡其霉素(DNA损伤剂) | 辉瑞 | 2000(2017 年重新上市) | 
| 2 | Adcetris | Brentuximab vedotin 本妥昔单抗 | CD30 | 嵌合 IgG1 | 单甲基奥斯他汀E(微管抑制剂) | 武田 | 2011 | 
| 3 | Kadcyla (T-DM1) | Trastuzumab emtansine 恩美曲妥珠单抗 | HER2 | 人源化IgG1 | DM1(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 基因泰克,罗氏 | 2013 | 
| 4 | Besponsa | Inotuzumab ozogamicin 奥英妥珠单抗 | CD22 | 人源化IgG1 | 卡其霉素(DNA合成抑制剂) | 辉瑞 | 2017 | 
| 5 | Lumoxiti | MoxetumomabPasudotox-tdfk 帕西妥莫单抗 | CD22 | 嵌合 IgG1 | 绿脓杆菌外毒素 | 阿斯利康 | 2018 | 
| 6 | Polivy | Polatuzumab    vedotin- piiq 泊洛妥珠单抗 | CD79b | 人源化IgG1 | 单甲基奥斯他汀E(微管抑制剂) | 基因泰克,罗氏 | 2019 | 
| 7 | Padcev | Enfortumab vedotin | Nectin-4 | 人源化IgG1 | 单甲基奥斯他汀E(微管抑制剂) | Astellas SeattleGenetics | 2019 | 
| 8 | Enhertu | Trastuzumab deruxtecan 曲妥珠单抗重组 | HER2 | 人源化IgG1 | DXd(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 阿斯利康第一三共 | 2019 | 
| 9 | Trodelvy | Sacituzumab govitecan | TROP-2 | 人源化IgG1 | SN-38 | Immunomedics | 2020 | 
| 10 | Blenrep | Belantamab mafodotin | BCMA | 人源化IgG1 | 单甲基奥斯他汀F(微管抑制剂) | GSK | 2020 | 
| 11 | Akalux | Cetuximab saratolacan | EGFR | 人源化IgG1 | IRDye700DX | 乐天医药 | 2020 | 
根据数据,截至2020年7月,全球ADC研发药物中约 95%产品处于临床早期阶段,仅有8款处于临床3期、2 款ADC 药物处于申请上市阶段。现阶段处于临床阶段的ADC药物以癌症为主要适应症,全球在研ADC药物靶点排名前五(按在研数量计)分别为HER2、EGFR、TROP-2、PSMA和CD19。

 
 ADC抗体偶联成为国内外新研发热点,因此在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投资ADC研发领域的同时,国内药企也纷纷在ADC研发领域布局。目前国内上市的ADC药物仅有罗氏的KADCYLA以及武田制药的ADCETRIS,ADC研发实力相较国外制药巨头仍有不少差距,尚在追赶期。我国ADC药物研发较为领先的企业包括荣昌生物、百奥泰、东曜药业等,研发进展较快的有百奧泰的BAT8001和东曜的TAA013,已经处于临床3期阶段。
| 公司 | ADC 药物 | 靶点 | 开发阶段 | 
| 荣昌生物 | RC48 | HER2 | NDA | 
| RC88 | Mesothelin | I期 | |
| RC108 | C-MET | IND | |
| RC118 | 未披露 | IND | |
| 百奥泰 | BAT8001 | HER2 | III期 | 
| BAT8003 | TROP-2 | I期 | |
| 东曜药业 | TAA-013 | HER2 | III期 | 
| 浙江医药 | ARX788 | HER2 | Phase II/III | 
| ARX305 | CD70 | 临床前 | |
| 云顶新耀 | Trodelvy | TROP-2 | FDA已上市;国内Phase IIb | 
| 科伦药业 | A166 | HER2 | I期(中美双报) | 
| SKB264 | TROP-2 | I期(中美双报) | |
| 恒瑞医药 | SHR-1201 | HER2 | I期 | 
| SHR-A1811 | HER2 | I期 | |
| SHR-1403 | c-Met | I期 | |
| 复星医药 | FS-1502 | HER2 | I期 | 
| 石药集团 | DP303c | HER2 | I期(中美双报) | 
| 复旦张江 | 抗CD30抗体交联 | CD30 | I期 | 
| TROP-2抗体偶联药物 | TROP-2 | 临床前研究 | |
| 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 | HER2 | 临床前研究 | |
| 齐鲁制药 | 人源化HER2单抗-DM1 | HER2 | Phase I | 
| Vicineum | EpCAM | 美国PhaseIII;中国临床前 | |
| 上海美雅珂 | MRG001 | CD20 | I期 | 
| MRG002 | HER2 | I期 | |
| MRG003 | EGFR | I期 | |
| MRG004-009 | 未披露 | 3个临床前研究;3个基础研究 | |
| 多禧生物 | DX126-262 | HER2 | Phase I(中美双报) | 
| DAC-002/JS108 | TROP-2 | I期 | |
| DAC-003 | 未披露 | 临床前研究 | |
| DAC-004 | 未披露 | 临床前研究 | |
| 启德医药 | HER | HER2 | 中美双报Phase I | 
| 特瑞思 | TRS005 | CD20 | I期 | 
| 嘉和生物 | GB251 | HER2 | IND | 
伴随ADC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成熟,治疗效果和作用力持续上升,并且ADC药物研发进展迅速,市场容量将持续扩大。根据预测数据,中国ADC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6%。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