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较高 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可观

        居民收入增加、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加剧、二胎政策等一系列社会与健康发展新形势促使医疗需求出现较大的增加与变化。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药店行业近几年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先行业变化而变化在当前节点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11月23日,国家商务部联合药监局、卫健委、医保局起草《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5-2018年我国药店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时间

发布机构

文件

相关内容

2015.5.1

国务院

《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建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到30%左右

2016.7.1

发改委

《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

明确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保障患者的购药选择权,不得限制处方外流

2016.12.1

商务部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

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40%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达50%以上;支持医药电商服务,向患者提供非处方药的,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便捷服务

2017.2.1

国务院

《进步改革完善药品国务院办公厅生产流通 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

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推进医药分开,医疗机构应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门诊患者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有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剥离

2017.5.1

国务院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 点工作任务》

试行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鼓励连锁药店发展,探索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2018.4.1

国务院

《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2018.6.1

卫健委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医院制剂应当使用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名称

2018.9.1

国家中药管理局

《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患者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可以针对相同诊断的疾病在线开具处方,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数据来源:国务院

        由于受到医改的控费政策带来的影响,导致我国药品终端销售增速逐渐放缓,同比增速从2016年的8.23%下降至2018年的5.84%,预计2019年增速约为4%。从药品种类看,非处方药预计2019年增长率为4.4%,与2018年相比,各大终端中仅农村基层和城市基层两大终端市场保持上升趋势;而处方药预计增长率为2.7%,与2018年相比,各大终端各增速均出现下滑。但是,随着老龄化、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药品销售终端市场总体规模依旧会保持增长趋势。

2015-2019年医药终端市场销售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

        我国药品市场最大的销售终端在医院,其销售规模约是零售药店终端的三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医院占比67.4%,零售药店终端零售额为3919亿元,占比22.9%。从零售药店终端(包括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大市场)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来看,零售药店终端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24.7%下降至2018年的22.9%,这主要是随着公立基层医疗的销售占比逐渐增加。

2011-2018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药品零售额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

        近年来,我国零售药店行业竞争格局变化显著,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以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与益丰大药房四大上市连锁药店为例,2015-2019H1各家企业的市占率均获得极大提高,其中益丰大药房从2015年的0.93%上升至2019H1的2.61%,四大上市企业合计占有率从2015年的5.91%上升至2019H1的10.82%。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相较于美国、日本等国家,我国零售药店领域的集中度提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9年上半年我国四大零售药店市场占有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

        零售药店领域行业集中度与连锁率是紧密相连的。目前,我国连锁药店在零售行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行业连锁率从2014年的39.4%上升至2018年的52.1%,但我国连锁规模依然较小,2017年连锁企业平均拥有门店仅仅42.3家。

2014-2018年我国四大零售药店量及连锁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

        通过上述分析,零售药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几点:

发展趋势

药店要实现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多渠道吸引处方

-

药店要推进产业链的整合

与上游生产企业合作,以实现精细化品类管理,挖掘大健康品类的销售潜力。

药店要全渠道提升体验感

全渠道的核心是提供无缝的消费体验,线上线下融合,实体店与互联网优势互补,打破空间、时间限制,增加消费者场景式互动体验,从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积极拓展线下门店网络,推进线上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化提升线下门店销售痛点环节,网上下单、线下提货,线下体验、网上购买,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体验一体化;扩展产品和服务的范围。

药店要构建产品+服务体系,提高专业能力

通过为顾客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专业的健康服务,提高服务粘性以吸引处方流量是大势所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19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电子胃肠镜行业中下游市场分析:需求稳步增长推动市场持续扩容

我国电子胃肠镜行业中下游市场分析:需求稳步增长推动市场持续扩容

过去,传统的光学胃肠镜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存在一些缺陷,如画质不清晰、操作繁琐等,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使用电子胃肠镜。电子胃肠镜市场将占据更大的份额,传统的光学胃肠镜将逐渐被淘汰。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检查胃肠道疾病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电子胃肠镜市场的发展。

2024年03月20日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老龄化加剧带来巨大需求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老龄化加剧带来巨大需求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1亿,占总人口的13.5%,202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庞大的中老年人群体为形成一个巨大的中老年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拥有数以亿计的中老年人消费市场是未来中国必然的商机与趋势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量大 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我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量大 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医疗意外保险各细分险种在降低投保人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目前国内推广程度较低。未来随着各细分险种逐渐加大推广力度,医疗意外保险行业将持续向好发展,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截止2022年我国医疗意外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约为70.41亿元。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市场呈井喷式增长 基因技术将成研发热点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市场呈井喷式增长 基因技术将成研发热点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在疫苗的可及性增加、政府政策利好、疫苗技术创新及疫苗接种意识增强的推动下,中国疫苗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2023年,我国疫苗类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0281亿元。

2024年02月29日
我国肉毒素行业现状分析:水货及假货加速清出 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

我国肉毒素行业现状分析:水货及假货加速清出 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

我国肉毒素使用占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三成左右,这一数据远低于美国的77%。而且肉毒素注射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微整形消费者最为青睐的整形美容项目之一,未来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逐步实施,很多药企利润大幅缩减,开始向新领域扩张,相继转型到医美领域,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民营医院行业区域及细分领域中领先企业正形成 低线城市医疗需求正在兴起

我国民营医院行业区域及细分领域中领先企业正形成 低线城市医疗需求正在兴起

省会对医疗资源的虹吸导致低线城市的就诊人群向高线城市流动,从而产生异地就医导致的住宿、看护等问题。随着低线城市人群消费力上升,对部分病种就近就医的意愿也会更加强烈,体制机制相对灵活的民营医院可以进行下沉布局,填补公立医院无法满足的需求。

2024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