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急救中心行业市场供需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分析

        急救中心(重症医学中心)是向100万人口以上区域提供高水平院前院内急救服务的医疗机构,并承担相应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任务,是国家高层次的医疗机构;是省内或全国急救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但是一般也认为院前急救为急救中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频率和的次数逐年上升。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患者从现场急救到送达医院过程中的医疗救护,包括就地现场抢救、途中的医疗监护、与接收医院的交接。院前急救具有时间紧迫性、环境不确定性,专业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院前急救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完善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市场发展现状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急救中心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我国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经过30年的发展,所有的省会城市以及50%以上的地级市都建立了各自的医疗急救中心,并形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生命绿色通道。国内急救调控中心坚持“有电话必受理、有呼救必派车”的原则,调度人员针对呼救电话,从最近的站点派出救护车到达现场。

        我国的院前急救真正得到重视是始于八十年代初。近年来, 全国各地的急救中心( 站) 象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迅速推动了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E M S S 已发展有院前急救、灾害医学、危重病医学、创伤与复苏等。

        尽管全国院前急救的模式不同, 但所履行的功能是一致的, 即对危重病人进行现场急救,给予最基础的生命支持包括通气、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以及危重病人进行现场急救, 给予最基础的生命支持包括通气、心肺复苏、.1上血、包扎、固定、搬运, 以及抗休克裤的应用等, 使病人的病情缓解、疼痛减轻、并发症减少,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国内有4种院前急救模式:

        (1)依附型:行政部门把急救任务完全交付于某个医院来管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有本医院急诊室承担。人员、车辆、医疗设备和支出费用由医院负责。

        (2)指挥型: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指挥调度,院前现场急救及院内急救由医院负责的急救网络体系。人员、车辆、医疗设备属于医院所有。

        (3)独立型:急救中心有独立的指挥调度系统及现场专业急救医务人员、车辆、设备等,形成院前急救由急救中心负责,院内急救由医院负责。

        (4)综合型:医院分片出诊,按城市片区和医院专科性质划分出诊范围,车辆、医务人员和驾驶人员、反应时间等都由各医院自行管理和调配。

        针对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系无统一标准,我国需因地制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建构先进的急救模式,推动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急救中心稳步发展中,截至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32亿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4亿元。

2013-2018年中国急救中心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市场供需现状

        尽管下线的救护车转运公司在各个城市都有不少,但是其市场却并不规范。据了解,由于医院120急救中心只是“就近救急”,不承担非急救病人的医院转诊、出院任务,而正规救护车转运公司数量少,市场供不应求,也就导致转运市场中滋生了许多“黑车”。这些黑车不仅漫天要价,而且设备简陋、没有专业随车医务人员,给患者的安危与整个医疗市场都带来不小隐患。

        近年来,全国城市交通的车流、人流数均在不断上升,救护车行驶受堵严重;基本建设速度加快,独居老人增多,对病员的急救、搬运难度也随之增加;同一时段频繁呼叫120的情况日益多见,使救护车在某一时段严重供不应求,更多见的是急救反应时间常不能让病家满意;病家不但对反应时间有要求,更对医疗效果和技术装备有高要求,等等一系列问题使院前急救的“难度”不断增加。

        根据官方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急救中心(站)达373家,近几年连续保持数量增长。

2011-2018年中国急救中心(站)数量走势(家)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1-2018年中国急救中心全年急救人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市场格局

        急救中心作为非盈利性行业,其市场竞争是几乎不存在的。急救中心可能偶尔会存在着互相争抢患者的情况,比如由于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沟通不畅等原因,或者不同行政级别的急救中心之间的多重覆盖导致的患者争抢现象。不过总体来看,行业基本上不存在竞争的情况。

        目前我国急救中心绝大部分集中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急救中心较少,且相关设备人员配备水平也普遍低于城市地区,整体来看,城市与农村急救中心比例大致为2:1。

2018年我国急救中心(站)城乡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市场建设越来越规范,急救中心市场规模仍将保持不断增长,预计到2024年间突破51.16亿元。同时行业产值规模也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24年行业产值规模将达到70.18亿元。

2018-2024年我国急救中心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8-2024年我国急救中心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日益激烈的态势,同时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规模、技术的扩展,头部企业通过全流程合成技术实现中间体自给率超90%,废水处理成本降至行业1/3,综合成本较海外低40%。兄弟科技收购南非铬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贯通,生产成本降低15%。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变化维生素K3‌‌‌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的毛利率也大幅波动。

2025年10月09日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医学计量行业的下游为医学装备,近年来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0.74万亿元。医学装备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医学计量行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

2025年09月26日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另外,我国护工服务收费仅为护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实际人力成本。护工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既涉及个人消费服务,亦涉及公共服务,这些数量巨大的缺口意味着全新的产业机会。近年来我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2024年达到589.32亿元。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生化诊断试剂主要是针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等疾病的诊断试剂,能够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种生化检测需求。我国生化诊断产业起步较早,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生产厂商超过200家,销售试剂品种超过2000种,并且国内约7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品牌占据。

2025年09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