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展望(下)

         2  研发基地服务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情况

         2014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 553.16亿元,同比增长13.05%,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6.05个百分点,但较上年降低4.85个百分点;而上海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约734.11亿元,同比增长5.06%,较2013年降低约6个百分点,较全国约低6.9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14位,较前一年下降一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保增长、稳增长的难度加大。在医药商业和研发服务外包领域,上海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制造业加速从传统、低端的化学药制造向高端、高效的生物制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制造转型。高端创新产品研发与生产取得突破。生物制药增长达到20%;2014年,本市共获得7个新药生产批件,其中1类新药1个;8个1类新药完成临床研究,正式申报新药证书;3个1类新药获批进入Ⅲ期临床。74个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向国家局提交首次注册申请。

         研发基地服务于产业,面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增速逐年降低,且低于全国水平的局面,研发基地的发展要为上海产业转型即向高端制造转型作贡献,要为其保增长、稳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具体功效体现在如下五点。

         一是有效聚集研发资源,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研发基地的布局建设,使张江高科技园区集聚了50%以上的平台和工程中心,吸引海内外研发机构落户张江、海外留学与科研人员归国创业,吸引跨国公司来沪投资,吸引国内大型企业来沪建立基地,带动了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培养了一批骨干企业,促进了研发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推动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

         二是积极承担重大专项,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各研发基地通过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为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科技知识和技术的储备与研发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服务能级不断提升,推动了一批创新药物上市。在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同时,研发基地不断提升服务企业创新的能力,“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共推动了90个创新药物获得临床批件、申报生产或上市。国家新药安评中心通过了CFDA和OECD认证的GLP中心,2014年共参与13个重大专项支持的新药安全性评价。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已建成并运营亚洲最大的化合物样本库,对外服务的模型种数526个,包括194个分子模型,293个细胞模型和39个组织、器官或动物模型。在对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服务收入不断增加。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联盟)单位为例,近5年间,平台服务客户年累计总数超过1万2千家,服务收入总金额超过13亿元,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平台不但推动了10多个创新药的上市,间接经济效益预计超过30亿元。

         四是潜心服务企业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研发基地围绕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推动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己任,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为增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活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带动行业发展。研发基地瞄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化的瓶颈问题与技术需求,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研究,建立起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了生物医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服务于重大品种的开发,为企业带来增值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3  上海生物医药平台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海生物医药领域平台的建设、运行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上海是我国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领头羊,不但是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的首选地、跨国制药公司研发总部的聚集地,也造就了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并辐射、带动了周边江浙皖等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面对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新机遇,面对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新需求,面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发展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服务于创新成果本地转化和产业化成效不大,平台能量未能得到很好释放。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很强的研发优势,但是产业发展速度一直滞后于外省市。就其原因,一方面是上海缺乏企业发展所需的土地空间和较高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上海在成果本地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在实验室成果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开发和验证,才能被企业所接受。生物医药平台具有新药研发的各类专业人才,如果发挥其在生物医药早期成果的评估、验证和转化服务,将大大推动上海的一批生物医药早期成果的本地转化。还有,在市科委支持下,一批创新药物由于没有落户的场所,纷纷到外地产业化。如艾力斯公司开发的抗高血压创新药物艾力沙坦在深圳产业化;拥有数种新药知识产权的上海和记黄埔公司、睿星基因、健能隆、亚生公司等分别将生产基地落户在苏州、北京和泰州等地。加快建立创新药物的加速器和突破抗体药物的委托生产(CMO),将有利于创新成果的本地产业化。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二是服务前沿创新和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不强,平台专业服务能力有待完善。生命科技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在基因技术、细胞治疗、精准医疗、移动医疗等前沿领域,上海应该抓紧布局,在市场尚未看好的领域,政府要抓紧布局相应的服务平台,满足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需要。

         在药物研发领域,上海已具有较为完整的服务平台资源,基本能满足各类需求。但是,非药物类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慢了一拍”。例如,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也要经过产品设计、动物实验、性能验证、第三方检测、临床试验、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等环节。目前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基地仅布局建设了11家(1家平台,10家工程中心)。上海虽已拥有了一定的技术转化服务能力,但是在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技术服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缺失,制约了高端医疗产品的研发。

         三是服务创新和产业动力不足,平台运行机制有待改善。上海现有的生物医药平台大多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医院,创新能力较强。但由于受到现有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的限制,平台对外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的动力不足,在吸引人才、工资收入等方面与现有的CRO公司无法竞争,平台原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市场环境下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严重挑战。因此,不但要加快现有平台事业单位的转制;而且对今后新建的专业平台实行企业化运行,探索建立基于平台服务的项目公司,解决平台发展的动力机制。

         4  展望

         上海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顺应国家与上海在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战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从完善到功能发挥”三个发展阶段。“九五”期间,上海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超前谋划,布局形成了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国家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和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为代表的“一所六中心”基本框架;“十五”期间,根据“从基因到药物”的新药研发链的各个不同环节,建立了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上海生物芯片研究中心等研发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与完善了新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随着研发服务外包(CRO)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内涵与能级,扩大平台影响力,规范服务标准,2010年通过整合平台资源,成立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联盟)。联盟以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为依托单位,联合了包括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在内的12家核心成员单位,通过加盟的形式吸引了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汇智赢华医疗科技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世翱(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外围成员单位,形成了覆盖新药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信息咨询和专业培训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子平台,建立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担、合作共赢”的运营模式和“核心+网络”的运行机制,不仅能为国内外企业和机构提供药物研发领域内的一站式、全过程专业技术服务,服务范围还拓展至医疗器械、生物治疗、医药信息等多领域。

         “十三五”期间,上海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在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将有助于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由传统、低端的化学药向高端、高效的生物制药和高端医疗器械转型,有助于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良性可持续发展。上海生物医药平台建设将实现“从功能发挥到能力提升”的发展阶段,服务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供给侧改革以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借鉴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的机遇,以“价值引领,需求导向,一流团队,有效管理”为指导原则,汇聚现有资源,及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建设基础和优势,结合本市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资源及产业发展特点,围绕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链,以服务前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导向,服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符合上海产业发展需求的生物医药创新功能型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生物医药创新的生态环境,服务上海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电子胃肠镜行业中下游市场分析:需求稳步增长推动市场持续扩容

我国电子胃肠镜行业中下游市场分析:需求稳步增长推动市场持续扩容

过去,传统的光学胃肠镜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存在一些缺陷,如画质不清晰、操作繁琐等,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使用电子胃肠镜。电子胃肠镜市场将占据更大的份额,传统的光学胃肠镜将逐渐被淘汰。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检查胃肠道疾病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电子胃肠镜市场的发展。

2024年03月20日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老龄化加剧带来巨大需求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老龄化加剧带来巨大需求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1亿,占总人口的13.5%,202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庞大的中老年人群体为形成一个巨大的中老年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拥有数以亿计的中老年人消费市场是未来中国必然的商机与趋势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量大 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我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量大 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医疗意外保险各细分险种在降低投保人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目前国内推广程度较低。未来随着各细分险种逐渐加大推广力度,医疗意外保险行业将持续向好发展,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截止2022年我国医疗意外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约为70.41亿元。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市场呈井喷式增长 基因技术将成研发热点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市场呈井喷式增长 基因技术将成研发热点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在疫苗的可及性增加、政府政策利好、疫苗技术创新及疫苗接种意识增强的推动下,中国疫苗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2023年,我国疫苗类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0281亿元。

2024年02月29日
我国肉毒素行业现状分析:水货及假货加速清出 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

我国肉毒素行业现状分析:水货及假货加速清出 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

我国肉毒素使用占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三成左右,这一数据远低于美国的77%。而且肉毒素注射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微整形消费者最为青睐的整形美容项目之一,未来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逐步实施,很多药企利润大幅缩减,开始向新领域扩张,相继转型到医美领域,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民营医院行业区域及细分领域中领先企业正形成 低线城市医疗需求正在兴起

我国民营医院行业区域及细分领域中领先企业正形成 低线城市医疗需求正在兴起

省会对医疗资源的虹吸导致低线城市的就诊人群向高线城市流动,从而产生异地就医导致的住宿、看护等问题。随着低线城市人群消费力上升,对部分病种就近就医的意愿也会更加强烈,体制机制相对灵活的民营医院可以进行下沉布局,填补公立医院无法满足的需求。

2024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