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食品饮料品牌营销建议

       导读:国内食品饮料品牌营销建议.作为一家代理很多国际和国内食品与饮料品牌的全球公共关系公司,万博宣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消费者食品研究,提炼出结论性数据,揭露中国消费者回应的最积极的触发因素。一项关于食品发展趋势的报告总结了对全国二十多名公认的食品专家进行的采访和对750多名中国成年消费者进行的调查。
参考:《
中国休闲食品市场需求分析及未来五年发展商机研究报告


       对于那些在中国从事食品和饮料品牌传播和市场推广的人士而言,我知道你们已经走上了一条极具挑战的道路。一方面,对品牌来说广泛的市场拥有无限销售潜力,另一方面,你们需要应对因一系列离奇的食品丑闻而感到震颤的消费者。从2008年的国内牛奶丑闻到2010年的地沟油反对运动,再到去年在上海发生的不可思议的死猪事件,说这几年很具挑战性一点都不夸张。

       抛开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市场营销也存在固有的复杂性。因为在中国悠久的食品历史中,区域口味和区域文化差异明显,在有着如此不同的地理偏好的地方使品牌产品获得广泛的吸引力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仅仅观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著名食品纪录片系列《舌尖上的中国》的其中一集,你会发现中国人的口味和偏好是多么的不同。考虑到区域口味的这些复杂性和获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的挑战性,一个品牌如何有效地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中国取得成功呢?

       作为一家代理很多国际和国内食品与饮料品牌的全球公共关系公司,万博宣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消费者食品研究,提炼出结论性数据,揭露中国消费者回应的最积极的触发因素。一项关于食品发展趋势的报告总结了对全国二十多名公认的食品专家进行的采访和对750多名中国成年消费者进行的调查。

       下面给出报告中的前五项真知灼见,以便大家更好地在中国销售产品:

       倡导天然原料选择,强调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将对消费者的食物和饮料购买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41%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在做出健康选择时,最关注食品添加剂,其次关注脂肪(30%)和含盐量(13%)。因此,据研究反映,消费者指出在购买食品时,季节性产品(65%)和本地产品(55%)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55%以上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或总是购买有机食品。对于母婴产品,这种情况尤为明显,62%以上的妈妈们说在购买食品之前,他们先检查食品标签上注明的食品添加剂和原料。所以,如果您的产品中含有天然有机原料或其他对身体有益的原料,除了通过普通沟通渠道进行促销,最好还要在产品的前后标签上推销产品。

       利用好电子商务

       由于电子商务购物仍然倍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先前可能一直仅仅依赖传统零售渠道的品牌应该考虑改变营销策略,转而在网上促销产品。消费者最常在网上购买饼干和薯片等不易损坏的零食,五分之四(80%)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在网上购买这些零食。但是,易腐坏品的市场规模也并不落后多少,仅一半(47%)的调查对象选择在网上购买乳制品。对于外国产品,有几个专门针对进口食品的网站,如沱沱工社(tootoo.cn)和易果网(yiguo.com)用来满足特定受众的购物需求。因此,在电子商务网站上销售产品是一个很好的战略,不仅使产品可用性更加广泛,而且还进一步增加品牌可信度,推动线下零售量增加。

       明星和意见领袖(KOL)效应

       尽管并非中国所有的品牌均能请到一线明星作为其形象大使,但是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需要特别关注名人效应的重要性。近四分之三(73%)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更喜欢购买名人代言或意见领袖认可的产品或去他们推荐的餐厅就餐。一半以上(56%)的调查对象说,每个月他们在购买食品或去餐厅就餐时,两次至三次甚至多次会受到推荐的影响。

       管理食品安全问题,应考虑诸多因素和方法

       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中国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购物者在选择所购食品时会寻找多方面的信息来源。消费者最关心食品的产地,这对于外国食品制造商而言是一个好消息,84%的调查对象说选择食品时,产地尤为重要;但是社会媒体交谈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真伪性存在一些怀疑。因此,确保进口渠道的安全性与促进来源的安全性同样重要。其次,政府机构审查批准也很重要,超过一半(56%)的调查对象信赖政府审查,所以促进产品获得国内审查证书和批准可以帮助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最后,由于朋友推荐(34%)和网上评论(26%)也值得消费者在做出食品安全决定时予以考虑,树立品牌在网络平台的良好形象,建立粉丝和支持者社区至关重要。

       将生活方式、传统和家庭联系起来

       70%的调查对象提到,烹饪和外出就餐对于社交生活极其重要,因此倡导和传播一个品牌如何帮助联合朋友和家人作为社会化以及生活方式为导向活动的一部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家庭传统仍然是消费者决定吃什么和去往何处就餐的驱动力。近四分之三(74%)的调查对象同意传承传统食谱非常重要。因此,与中国传统食谱和食品建立任何联系有助于增加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行为。

       结论

       未来几年,中国的食品和饮料市场可能仍然颇具挑战性和竞争性。考虑到复杂的区域偏好和因无数食品安全丑闻造成的行业的整体不信任,现在的消费者开始想办法在做出购买决定前获得多方面的信息来源。遵循以上五项建议,把品牌重点放在真正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问题上,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则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西点消费需求愈发多元化 行业增长空间仍较大

我国西点消费需求愈发多元化 行业增长空间仍较大

产量方面,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面粉产量为9028万吨,预计2023年达到9145万吨,产量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北地区生产,其中华东地区产量最高,产量较大的省份仍是河南、山东、河北。

2024年03月12日
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  我国植脂末行业景气度提升

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 我国植脂末行业景气度提升

植脂末市场规模稳步扩张,产品需求十足。相较于高端茶饮品牌,中低端的品牌对植脂末原料的需求更大。而在目前的现制茶饮品牌梯队中,中低端茶饮品牌数量、门店数量均占优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带来粉末油脂产品需求日益扩张,从需求端为植脂末产品销售提供保证。

2024年03月04日
我国水果罐头消费潜力巨大  行业供给端持续优化  格局逐渐走向集中

我国水果罐头消费潜力巨大 行业供给端持续优化 格局逐渐走向集中

我国水果罐头行业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不高。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国内环保等多项政策的实施,对中小食品罐头生产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中国罐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未来这种现象仍将持续,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会被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2024年02月23日
我国轻食行业消费者行为调查数据分析:沙拉蔬菜卷最受消费者喜爱

我国轻食行业消费者行为调查数据分析:沙拉蔬菜卷最受消费者喜爱

尽管轻食与健康理念相契合,但口感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口感不佳的产品往往难以激发消费者的复购意愿,进而阻碍品牌的长远发展。因此,轻食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产品的口感体验,通过不断提升口味与品质,满足消费者的味蕾需求,从而实现口碑与市场的双赢。

2024年01月05日
健康潮流正劲,电解质饮料行业欣欣向荣,消费场景日渐丰富

健康潮流正劲,电解质饮料行业欣欣向荣,消费场景日渐丰富

尽管今年以来电解质饮料迎来了高光时刻,然而,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整个赛道的扩容潜力有限。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并加大投入,电解质饮料市场的热度有所提升,但要证明其能否持续站稳新风口,仍需更长时间和更稳定的消费场景来验证。

2024年01月03日
我国果胶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我国果胶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国内果胶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食品领域,果胶被用作凝胶剂、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等,对食品的品质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果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2022年中国果胶市场规模为11.33亿元,具体如下:

2023年12月13日
我国零食产业持续扩张,日本市场发展借鉴良多

我国零食产业持续扩张,日本市场发展借鉴良多

2022年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8364亿元,2016-2022年CAGR为6.79%,预计2023-2026年CAGR继续保持6.8%的增速,2026年规模将达1.15万亿元。但行业格局分散从历史上看,渠道塑造品牌特征明显,每次渠道变革都会诞生新的品牌,2000年以前大流通渠道期间,外资的箭牌、好丽友等品牌相对强势;

2023年12月13日
我国益生菌行业产销双双增长 终端应用膳食补充剂领域发展空间仍较大

我国益生菌行业产销双双增长 终端应用膳食补充剂领域发展空间仍较大

益生菌市场终端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膳食补充剂以及动物饲料,其中食品饮料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我国食品饮料领域益生菌市场规模占比接近68%,其市场规模达到了461.76亿元。

2023年12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