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进口车型保值率最高 但自主品牌仍有提升空间

        在我国汽车保值率城市排名中,广东在省份排名居中,但广州、深圳保值率全国最高,与其钟爱保值率高的日系车有关。

2019年我国汽车保值率城市TOP10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进口车型保值率最高,主要在于车型稀缺,多数为豪华品牌,溢价能力强;自主车型保值率仍有上升空间。

2019年按厂商类型分类保值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从国别分类保值率来看,2019年,日系车保值率优势明显,比第二名的德系高出超5个百分点,主要在于性价比高,保有量大。

2019年按国别分类保值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从汽车保值率品牌TOP10来看,雷克萨斯保值率优势明显,在质量可靠性、品牌力、售后服务等方面受消费者认可。

2019年我国汽车保值率品牌TOP10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2019年,近70%的车企销量下跌,而保值率排名TOP1-5的车企,新车销量均实现逆市上扬,保值率在存量市场下,对销量贡献更大。

2019年我国汽车保值率厂商TOP10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自主厂商,综合保值率差异较小,第一名与第十名仅差不到8个百分点,主要在于车型大多价格偏低;第一名的上汽通用五菱保值率优势明显,主要原因是旗下走量车型宝骏730、五菱宏光销量大,且保值率高(入围了MPV保值率TOP10)。

2019年我国自主品牌厂商保值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目前,MPV成为保值率最高的车型级别,主要因为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豪华型轿车和豪华SUV的保值率在各自领域都很高,且市面上选择较少;品牌溢价能力强。

2019年按车型级别分类保值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小型车保值率TOP10差距大,第-名和第十名相差19个百分点;前三名优势明显,且市场需求大(供需比小) ,主要在于质量稳定性、性价比高。

2019年小型车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紧凑型车保值率TOP10差距较小,第一名和第十名仅差5个百分点,竞争激烈;该级别车型较量中,日系车优势明显,占据前8名。

2019年紧凑型车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我国中型车需求整体偏大(供需比小),与消费升级、向上增换购有关;前十名中,日系占据头部5席,德系3席,美系2席;丰田的凯美瑞和本田的雅阁并列第一。

2019年中型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在豪华车保值率TOP10中,进口车优势明显,占据7席;靠前的多为丰田、奔驰等服务体系更完善的品牌车型;奔驰有5款车上榜,成为入榜车型最多的品牌,其中C级和E级均为走量车型,保有量大。

2019年豪华车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与小型车类似,小型SUV保值率TOP10差距大,第一名和第十名相差将近16个百分点;XR-V和缤智优势明显,第三名保值率断下降幅度大;自主车型有5款上榜,集团优势突出。

2019年小型SUV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紧凑型SUV保值率前9名均为日系车,日产、马自达、斯巴鲁均有两款车型上榜;哈弗H5是自主品牌唯一上榜车型,在二手车市场接受度高(供需比小)。

2019年紧凑型SUV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中型SUV级别,我国国产品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长安CX70、传祺GS8、哈弗H7三款车型上榜;相较于其他类型SUV,中型SUV购买需求偏低(供需比高) ,主要受制于价格偏高;汉兰达供需比低,需求大,保值率优势明显。

2019年中型SUV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目前,2019年中大型SUV二手车需求旺盛(供需比小),车主多为“情怀”买单者;该级别车型保值率差异较大,第一名和第十名相差将近18个百分点;自主车型哈弗H9唯一入榜,打破了合资品牌“通吃”的格局。

2019年中大型SUV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从豪华车SUV保值率来看,与豪华轿车相似,保值率TOP10车型中,除奔弛GLA和宝弓X3,其余8款均为进口车;其中雷克萨斯主力SUV,RX、NX分別位于第一名和第三名,整体优秀且不“偏科”;徳系三强并未全部上榜。

2019年豪华车SUV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从MPV保值率来看,该级别“中国品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宝骏730、瑞风M3和五菱宏光三款车型上榜;前两名优势明显,高出第三名近4个百分点;奔驰V级的二手车供需比最高,五菱宏光最低,主要是价格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2019年MPV保值率TOP10及供需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WYD

        以上数据参考资料《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分析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汽车轻量化推进及新能源汽车发展下我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供不应求 市场快速扩张

汽车轻量化推进及新能源汽车发展下我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供不应求 市场快速扩张

中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受汽车轻量化推进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因素的推动,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20-2024年,我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从2573.17亿元增长至6978.38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3958.17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国内应急指挥车市场平稳增长 “一带一路”深入下本土厂商迎来更多国际市场机会

国内应急指挥车市场平稳增长 “一带一路”深入下本土厂商迎来更多国际市场机会

根据企查查数据,应急指挥车企业主要聚集于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区,上述地区应急指挥车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3以上,行业体现出一定的地域集中性。

2025年10月09日
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下车载功放需求持续攀升 后装市场表现好于前装市场

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下车载功放需求持续攀升 后装市场表现好于前装市场

在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下,消费者对汽车娱乐体验的需求持续攀升,为汽车功放行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汽车功放,作为车载音响系统的灵魂部件,扮演着提升音质、优化驾驶体验的关键角色。近年来,数字功放技术的迅速普及与智能化功能的不断融入,不仅显著增强了产品的综合性能,还极大地提升了其附加值。相较于传统的模拟功放,数字

2025年10月03日
新能源车赋能国内百亿级汽车皮革市场稳增 行业存在较高供应商体系进入壁垒

新能源车赋能国内百亿级汽车皮革市场稳增 行业存在较高供应商体系进入壁垒

人造革多用于中端、低端车型,而真皮在透气性、耐用性、亲肤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多用于中高端车型。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15万元以下、15-35万元、35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真皮方向盘车系占比分别为17.6%、51.4%、86.3%,真皮座椅车系占比分别为7.6%、40.4%、78.9%。

2025年09月22日
我国汽车玻璃行业产业链一体化趋势愈发显著 高附加值产品渐成主流发展方向

我国汽车玻璃行业产业链一体化趋势愈发显著 高附加值产品渐成主流发展方向

我国汽车玻璃产量近年来增长较快,2020年我国汽车玻璃产量为0.82亿平米,2024年已经增长至1.32亿平米,我国汽车玻璃产量占全球比例40%左右。

2025年08月23日
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产销率保持98%以上 本土企业已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产销率保持98%以上 本土企业已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供应规模方面,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产量近年来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汽车制动系统产量达到2596.59万套,2024年达到3238.78万套。

2025年08月16日
我国驾校培训行业:需求下降导致规模有所收缩 规范化、智能化、差异化成发展趋势

我国驾校培训行业:需求下降导致规模有所收缩 规范化、智能化、差异化成发展趋势

我国驾校培训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937.0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92.58亿元。2023至2024年,受到需求下降影响,市场规模有所下降,2024年下降至934.92亿元。总体上,我国驾校培训行业需求有所放缓,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驾驶技能需求的进一步提升,驾驶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025年08月14日
市场机遇渐渐浮现 我国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产销两旺 行业正处快速发展期

市场机遇渐渐浮现 我国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产销两旺 行业正处快速发展期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和盈利空间。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毛利率波动较大。

2025年07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