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消防车保有量、市场规模均呈上升趋势 进口金额超越出口金额

       消防车又被称为救火车,是指根据需要,设计制造成适宜消防队员乘用、装备各类消防器材或灭火剂,供消防部队用于灭火、辅助灭火或消防救援的车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消防部门也会将其用于其他紧急抢救用途。消防车可以运送消防员抵达灾害现场,并为其执行救灾任务提供多种工具。在消防车类别方面,主要可以从底盘承载能力、上装结构型式、功能用途、水泵安装位置几个方面来分类。

消防车分类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消防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灭火,近年来我国火灾数量持续下降,出动消防车辆的次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我国火灾发生数量约为23.7万起,同比下降15.66%,出动消防车辆次数为219.3万辆次,同比下降2.45%;2019年我国全年共接报火灾23.3万起,同比下降1.69%,出动消防车辆次数为232.7万辆次,同比增长6.11%。

2014-2019年我国火灾数量及出动消防车辆次数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自2013年来我国消防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到2018年达到45703台,同比增长15.26%;2019年中国消防车保有量达到49889台,同比增长9.16%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防车保有量为50000台左右。

2013-2020年中国消防车保有量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消防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消防车市场规模自2014年后也稳步上升,到2017年达到43.6亿元,同比增长4.81%;2018年我国消防车市场规模增长至45.1亿元,同比增长3.44%;2019年中国消防车市场规模为46.65亿元,同比增长3.44%。

2013-2019年我国消防车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产品结构上看,我国消防车主要使用品类为水罐消防车,占比达到45.4%;其次是泡沫消防车与供水消防车,分别占比13.8%、13%;然后是举高喷射消防车,占比8.7%。

中国消防车产品结构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进口方面,目前我国消防车进口数量要远小于出口数量,但进口金额在2019年大幅度超越出口金额。2019年我国消防车进口数量为141辆,同比增长252.5%;进口金额为10980.47万美元,同比增长252.12%。

2014-2019年我国消防车进口数量及金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出口方面,我国消防车出口数量较为波动,到2018年出口数量为676辆,同比增长41.72%;出口金额为5855.48万美元,同比下降1.37%。2019年我国消防车出口数量为375辆,同比下降44.53%;出口金额为3799.21万美元,同比下降35.12%。

2014-2019年我国消防车出口数量及金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随着消防行业的发展,有较多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通过并购其他消防车生产企业,如中集天达收购沈阳捷通、上海金盾、德国齐格勒等;同时也有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等资金实力雄厚且拥有工程机械领域技术优势的大公司等进军消防车市场。

国内消防车市场主要参与者

取得公告的公司名称

所属母公司名称

公告数量

浩淼科技

-

75

四川川消消防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中集天达

103

沈阳捷通消防车有限公司

-

56

上海金盾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60

.上海格拉曼国际消防装备有限公司.

海伦哲

49

中卓时代消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威海广泰

94

捷达消防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97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

20

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

79

陕西银河消防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104

山东省天河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74

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63

牡丹江森田特种车辆改装有限责任公司

-

53

江苏振翔车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2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市场格局上看,在2019年我国消防车市场中,威海广泰市场份额最大,占整体行业比重的17.3%;其次是海伦哲,市场份额占比14.53%;其他企业共占比68.17%。

2019年中国消防车市场格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LJ)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消防车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研究与盈利前景预测
        《2021年中国消防车行业分析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崛起,燃气轮机以其高效、环保、灵活的特点,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调峰和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5年09月15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迅猛  eVTOL初露锋芒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迅猛 eVTOL初露锋芒

在政策密集加持下,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2024年超过9500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500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万亿大关。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需求持续升温 供应链逐渐完善且多元化趋势明显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需求持续升温 供应链逐渐完善且多元化趋势明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植保无人机销量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销量约为5万架;到2017年,销量大幅增长至约1.1万架;2018年销量突破3万架;2023年销量达到9.3万架;2024年销量进一步攀升至10.6万架。

2025年08月27日
工业化加速持续拉动我国模具行业需求增加 部分企业产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工业化加速持续拉动我国模具行业需求增加 部分企业产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在工业市场发展繁茂以及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增长下,我国模具行业发展快速,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840.14亿元,同比增长4.48%。到2024年我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95.91亿元,同比增长3.22%。

2025年08月23日
政策助力减速器行业发展提速 工业机器人仍为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

政策助力减速器行业发展提速 工业机器人仍为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

2024 年,以精密减速器为例,精密减速器的下游应用中,工业机器人占比最高,达 36%,得益于近年来该领域的迅速扩张,主要配套使用谐波减速器与RV减速器。紧随其后的是机床行业,占比为23%,以精密行星减速器为主。

2025年08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