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疫情影响下迎来新时期 市场已破千亿 目前我国医药电商企业以B2B与B2C模式为主

        医药电商主要是将传统的线下药品电商化。具体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通过互联网进行医药产品交换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为。

        我国自1998年开始发展医药电商,但受到医药行业受到严格的监管、长期呈现高毛利业态导致流通批发企业开拓新业态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前期发展缓慢。但自2017以来,随着,医保谈判、带量采购、两票制、营改增等政策推行,不少医药公司失去了院内等部分市场,主动求变、拓展新业务的意愿加强,B2B 医药电商凭借供销灵活的新渠道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2019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这是自 2000 年以来,国家政策层面首次允许处方药的网售,是医药电商的里程碑事件,意味着医药电商能够合法渗透总规模约2万亿的线下药品市场。

        因此受益于医保谈判、带量采购等政策推行,互联网+、医药新零售等因素正深入影响医药行业,使得近年来我国医药电商市场开始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多企业将药品供销流程向线上转移,B2C、O2O 平台活跃人数纷纷呈现增长态势,加之政府进一步出台开放政策,医药电商迎来新的时期。据相关机构预测,2019 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已突破千亿,达到 1020 亿元。预计到2023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660亿元。

2014-2023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虽然我国医药电商市场不断发展,渗透率不断提高,由2.8%提升到了4%,但与美欧日相比仍然较低,未来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5-2018年我国医药电商渗透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我国与海外医药电商渗透率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目前我国医药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有B2B、B2C、O2O三种,其中B2B和 B2C模式占据主流市场。

        B2B 业务涉及多类供应链主体,串联医药生产、医药流通、医药销售各主体,涉及的交易体量巨大。实际上B2B电商业务是医药企业传统销售渠道向线上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可与传统业务相互促进。相较于传统医药流通体系,电子商务的应用提高了医药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医药电商 B2B 平台优势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我国医药电商 B2B市场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医药电商 B2B市场规模达到了812亿元,占医药电商整体市场的95%。可见目前我国医药电商B2B市场不足千亿,潜在增长空间可观。

2015-2018年我国医药电商 B2B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015-2018年我国医药电商 B2B市场规模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从B2B模式销售品类来看,西药类占比半壁江山,达到了87.1%;其次为中成药类,占比为7.4%。

医药电商B2B模式销售品类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B2C平台运营模式模式是消费者线上购买,平台通过线下药房配送药品到家的服务模式。近年来我国医药电商B2C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数据显示,到2018年,我国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达到了47亿元,占医药电商整体市场的47%。

2015-2018年我国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015-2018年我国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此外O2O主要是融合线上线下购药流程,着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主打“快速送药”服务。根据中国药店数据,2019 年医药O2O 总体销售规模达到 70 亿元,全年累计成单数约1.53亿单。其中,平均客单价为 45.6 元,略低于实体零售药店客单价,远低于 B2C 平台客单价。

        目前我国医药O2O虽然增量迅猛,但存在“烧钱换市场”情况,大量企业处于盈亏平衡或战略性亏损状态。有数据显示,我国医药O2O的平均毛利率约 23.4%,费用率23%左右。而根据现阶段我国医药O2O市场渗透率仍很低,订单供应端主要集中在全国性连锁和区域头部连锁药店,百强连锁药店的医药O2O 销售占比普遍在1-3%;订单需求端主要分布在经济程度发达城市等,可见“烧钱换市场”的情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虽然医药O2O还处在“烧钱换市场”的发展阶段,但由于其及时性和社区化属性,有着较强的订单增长潜力,存在非常优质的支付合作场景。例如在此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宅”经济在医药零售领域迅速发酵,医药 O2O 加速完成消费者教育。数据显示,在2020年1月21日-2月1日期间,医药 O2O 启动次数不断增加,从38.5万人次增长到了57.1万人次。

疫情期间2020年1月21日-2月1日我国医药O2O启动次数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WW)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近年来数据标注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涌现了大批量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截止2023年数据标准行业相关企业数达到1123家,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未来,在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预计数据标注相关企业数量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AI服务器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是算力基础设施之一。智能算力规模以AI服务器为基础,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I服务器销售额为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我国AI服务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2年AI服务器销售额为523.5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7%。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同比增长 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力总规模超 1000EB,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 14.4%。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2023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的收官之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的两年多以来,工信部坚持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

2024年02月24日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IPv6活跃用户数达7.67亿;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

2024年02月22日
我国算力租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大数据驱动下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算力租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大数据驱动下行业前景广阔

在数据中心领域,作为算力的物理承载,国内数据中心持续建设与扩容,推动数据中心总机架数连年增长。2018-2022年总机架数由 266 万架增至650万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预计2025年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将达到802万个,相应的算力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02月20日
政策聚焦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纪元

政策聚焦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纪元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政策法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领域和问题,如地理信息共享、隐私保护、安全保障等,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

2023年12月26日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呈爆炸式增长 并购潮下或将呈现强者愈强趋势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呈爆炸式增长 并购潮下或将呈现强者愈强趋势

作为海量数据的载体,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几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截止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61.5亿元,在庞大的市场体量面前,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格局显得较为分散。

2023年1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