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观研天下:2019年我国电竞行业迎来政策红利 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电竞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电子竞技行业早期受到思想观念的限制,被管制的十分严重,同时也被家庭抵制。随着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新一代群众的崛起,电子竞技重新被我国广大群众接受。在国家层面,2019年国家统计局给体育产业进行了重新的统计分类,电子竞技正式被官方认证为“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电子竞技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从以往的政策层面来看,电子竞技的政策大多是近几年放开,除了在2006年发布了《电子竞技运动项目的管理规定》后,电子竞技一直处于“无人提及”状态。直到2016年以来,一系列的政策发布,让电子竞技迎来的新的发展阶段。

电子竞技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经济环境

        经济的发展是电竞产业发展的前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而电子竞技作为文化和体育产业的一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追捧。   

2013-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另外,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更加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像电子竞技这样的提升大众文娱需求的方面,电子竞技业也将会快速发展,并逐渐壮大。

        三、社会环境

        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游戏产业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此外,手机游戏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降低了对游戏的偏见,提升了游戏的认知,其次游戏产业及时满足了社会的文化需求。我国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游戏作品为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主要构成,在满足社会文化需求上,发挥了特有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017年中国电竞用户数达2.5亿人,同比增长104.9%。2018年电子竞技用户规模超过3.2亿人,值得注意的是,电竞游戏用户正在逐步转换成电竞赛事观众,大量观赛需求仍未被满足。

2015-2018年我国电竞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技术环境

        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进步,截止到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

2012-2018年我国网民人数以及互联网普及率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另外,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等文件,加强我国宽带网络的建设。这些政策措施和技术发展为电竞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支持。

        最后,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也为游戏产业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从电竞领域来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更新和迭代,与移动游戏规模相辅相成。随着5G时代的来临,可穿戴智能设备、VR/AR等硬件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电竞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lpeng)

        我国电竞行业需求分析

        近年来,得益于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铺开,以及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游戏用户规模逐年攀升,无论是端游用户还是手游用户,其人数均已增长至数亿的用户规模,2018年端游和手游用户规模累计达到4.97亿户和4.85亿户,特别是手游用户规模近年来增长非常迅速,当前已经逼近了端游用户规模。

2014-2018年我国端游和手游累计用户数量走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电竞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在运营方面,当前我国电竞行业已经事实上形成双寡头格局,无论是端游还是手游,腾讯和网易坐稳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2018年两者市场份额合计超过75%,其他大量的厂家则需要在尾部市场激烈竞争。

2018年我国电竞行业运营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电竞行业消费者特征分析

        目前,国内电子竞技游戏门类已经相当丰富,主要类别包括 MOBA 类、FPS 类、RTS类、TCG 类、棋牌类、竞速类、格斗动作类、音舞类等。从全球来看,《DOTA 2》与《CS:GO》是全球最火爆的电竞游戏,但世界各地偏爱游戏类型有所不同。根据调研反馈,北美玩家偏好 FPS 类游戏,欧洲玩家偏好战争类与策略类游戏,俄罗斯玩家喜欢《战舰世界》与《坦克世界》这一类别游戏,中国玩家喜欢 RPG 类与 MOBA 类游戏,中国、韩国、东南亚是现在全球最主要的 MOBA 游戏区。

电子竞技领域热门游戏类别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对电竞用户进行最高学历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 40%;从职业分布来看,企业普通员工占比最大,达到 21.4%,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达到 16.8%。从收入水平来看,在2019 年中国电竞用户中,个人月收入在 3000 元以下的用户占比达到 45.3%;从消费水平来看,个人月消费在 1000-3000 元的占比最高,达到 54.1%。

2018年我国电竞用户学历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电竞用户月总消费支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Y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近年来数据标注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涌现了大批量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截止2023年数据标准行业相关企业数达到1123家,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未来,在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预计数据标注相关企业数量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AI服务器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是算力基础设施之一。智能算力规模以AI服务器为基础,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I服务器销售额为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我国AI服务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2年AI服务器销售额为523.5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7%。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同比增长 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力总规模超 1000EB,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 14.4%。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2023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的收官之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的两年多以来,工信部坚持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

2024年02月24日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IPv6活跃用户数达7.67亿;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

2024年02月22日
我国算力租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大数据驱动下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算力租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大数据驱动下行业前景广阔

在数据中心领域,作为算力的物理承载,国内数据中心持续建设与扩容,推动数据中心总机架数连年增长。2018-2022年总机架数由 266 万架增至650万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预计2025年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将达到802万个,相应的算力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02月20日
政策聚焦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纪元

政策聚焦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纪元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政策法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领域和问题,如地理信息共享、隐私保护、安全保障等,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

2023年12月26日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呈爆炸式增长 并购潮下或将呈现强者愈强趋势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呈爆炸式增长 并购潮下或将呈现强者愈强趋势

作为海量数据的载体,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几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截止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61.5亿元,在庞大的市场体量面前,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格局显得较为分散。

2023年1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