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汽车尾气催化剂行业发展趋势:国六陆续实施 助力市场空间释放

       汽车尾气催化剂是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使用的催化剂,是指借助某些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或使尾气中的CO、HC、NOx及PM被氧化或还原,生成无毒的CO2、H2O和N2。

       汽车是机动车机动车污染的首要来源,2019年我国机动车CO、NOx、PM污染物排放量超过90%来自汽车,HC污染物排放量超过80%来自汽车。汽车尾气的治理措施包括机前措施、机内措施以及机后措施三大类,机后措施成为目前最主流的汽车尾气治理措施,而催化剂是其中核心。

机动车尾气污染源情况
 
数据来源:环保部

       汽车尾气催化剂在20世纪70年代问世,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三元(TWC)的制备和应用已趋于成熟。

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汽车尾气催化剂产业的上游为催化剂活为稳定剂、贵金属、氧化物、金属壳体等原材料,中游为汽车尾气催化剂制造,下游为汽油车、柴油车、燃料电池车的应用。

汽车尾气催化剂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自2001年以来,我国不断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码,2019年7月1日-2023年7月1日,轻型汽车国六a、国六b、国六a 燃气重型车、城市重型车和所有重型柴油车国六b燃气重型车和所有重型车的标准陆续实施。为满足国六标准的排放要求,汽油车和柴油车均需进行尾气处理系统的升级。

国六标准下尾气所需催化剂材料

车型

尾气处理装置

处理对象

所需催化剂材料

汽油车

三元催化器

HCCONOX

蜂窝陶瓷载体、氧化铝涂层、铈锆固溶体、贵金属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PMPN

蜂窝陶瓷载体、氧化铝涂层

柴油机

柴油氧化催化器

COHC

蜂窝陶瓷载体、氧化铝涂层、贵金属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PMPN

蜂窝陶瓷载体、氧化铝涂层

选择性催化还原器

NOX

蜂窝陶瓷载体、氧化铝涂层、钒基催化剂(国六标准需用铜和沸石)

氨泄露催化器

NH3

蜂窝陶瓷载体、氧化铝涂层、铜和沸石

废气再循环装置

废气

-

资料来源:环保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监管日益严格,汽车尾气治理成为环保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汽车尾气催化材料市场需求增加。

2012-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结合商用车及乘用车在国六标准下单辆车载体价值弹性测算,考虑到具体执行时间点的情况,市场空间放量将集中在2021-2022年,预计2021、2022年我国汽车尾气催化剂载体市场规模均达80亿元。

柴/汽油车国六提标单车载体价值弹性估算情况(元/台)

-

SCR

DOC

DPF

TWC

GPF

重型商用车(柴油)

699

279

1187

-

-

轻型商用车(柴油)

142

84

356

-

-

乘用车

-

-

-

74

18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019-2022年汽车尾气催化剂载体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汽车尾气催化剂载体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颗粒型载体、蜂窝状载体和 SiC泡沫陶瓷载体,其中蜂窝状载体是目前的主流,且中长期仍将是主流

汽车尾气催化剂主要载体类型优缺点对比

载体类型

优点

缺点

颗粒型载体

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制造简单,价格低廉,装填容易与活性组分的亲和力好

发动机排气阻力和背大,油耗上升,功率下降,易粉化

陶瓷蜂窝状载体

气体阻力小,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催化活性涂层薄且比表面积大

催化转化器工作失效,催化剂起燃慢

金属蜂窝状载体

金属载体集合比表面积、开孔率均比陶瓷载体高,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物质的吸附,并减少排气阻力

抗高温氧化性不佳,成型工艺过于复杂,载体与催化剂的活性表面层结合牢固性较差,成本居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蜂窝陶瓷行业属于寡头垄断行业,但近几年,以奥福环保、王子制陶、宜兴化机等为代表的国内蜂窝陶瓷厂商才取得技术突破,国内企业在汽油车、轻型柴油车载体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2019年,我国蜂窝陶瓷载体市场由日本NGK公司和美国康宁主导,二者共占据86%的市场份额。本土企业如奥福环保、王子制陶也开始崛起,共占据2%的市场份额。

2019年蜂窝陶瓷载体市场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伴随着国六的实施以及材料国产化要求的提升,部分领先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产能也不断提升,有望替代国外企业成为市场主导。

国内蜂窝陶瓷载体产能情况

项目

生产基地

投资额

生产产品

康宁

上海

9200万美元

汽油车小尺寸载体

合肥

5亿美元

汽油车GPF

NGK

苏州

6.87亿美元

柴油车DPF、汽油车GPF

奥福环保

德州

2.76亿元

400万升DPF

重庆

2.51亿元

200万升DOC160万升TWC5万升、200GPF

宜兴化机

宜兴

 

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升

王子制陶

宜兴

 

年生产能力达1400万升

东营

2.8亿元

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升

安徽中都

蚌埠

2000万元

300万升DPF

贵州华耀

台江

5510万元

200万升GPF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TC)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调研报告-行业现状调查与未来动向研究
        《2020年中国汽车尾气催化剂行业前景分析报告-产业竞争格局与未来动向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客服邮箱: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国内规模性生产丙炔醇的企业较少,较大企业有河南海源精细化工(产能5000吨以上)、东北制药集团(1800吨)、德州天宇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产能1200吨)、山东东阿丰乐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产能400吨)、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能200吨)。2024年我国丙炔醇产能约为1.14万吨。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2023年以来,国内天然碱项目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并在2024年形成实际供应增量,对于国内纯碱市场造成一定供应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纯碱(碳酸钠)产量同比增长了5.7%,达2006.4万吨,增速较2024年同期低14.6%,增速放缓。

2025年11月11日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海洋生产总值从 2001 年的0.95 万亿增长至 2024 年的 10.54 万亿,多数年份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涵盖海洋渔业、矿业、盐业、船舶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兴领域。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