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益于应用潜力十足,我国政府对于石墨烯产业的规划明确,在总体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化促进、绿色低碳与应用领域拓展五大方面提出明确发展目标。
| 发展目标 | 主要内容 | 
| 总体发展目标 | 1)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 | 
| 2)建立若干具有石墨烯特色的创新平台,掌握一批核心应用技术,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 |
| 3)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建成以石墨烯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 |
| 技术创新规划 | 1)突破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共性关键技术。 | 
| 2)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 |
| 3)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 |
| 产业化促进规划 | 1)创新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 | 
| 2)开展终端应用产品示范推广。 | |
| 3)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 |
| 绿色低碳发展规划 | 1)壮大石墨烯材料制造业规模。 | 
| 2)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 |
| 3)实现产业绿色发展。 | |
| 应用领域拓展规划 | 1)积极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 
| 2)不断开拓工业领域新应用。 | |
| 3)努力提升服务民生能力。 | 
在此背景下,我国石墨烯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千亿市场指日可待。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石墨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烯消费国家。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企业数量众多,国内大型石墨烯企业已初步掌握了国际相对主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少数企业已具备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 企业名称 | 主要产品 | 竞争力情况 | 
| 吴鑫科技 | 石墨烯粉体、 导电浆料、 石墨负极 | 可生产500吨石墨烯粉体, 石墨负极13000吨 | 
| 宁波墨西 | 石墨烯粉体、 浆料 | 可生产500吨 石墨烯粉体 | 
| 第六元素 | 氧化石墨、 石墨烯粉体 | 100吨石墨 烯粉体 | 
| 度门凯纳 | 石墨烯粉体、 浆料 | 规划年产2200吨 石墨烯产品 | 
| 鸿纳科技 | 水性/油性 石墨烯浆料 | 千吨级 石墨烯生产线 | 
| 华高烯 | 氧化石墨烯粉体 | 预计年产能 超5000吨 | 
| 德阳烯碳 | 石墨烯粉体/ 薄膜/浆料 /母液 | 年产1.5吨石墨烯粉体, 规划未来年产300吨 | 
| 二雏碳素 | 石墨烯薄膜 | 年产20万平米 石墨烯薄膜 | 
| 重庆基希 | 石墨烯导 电薄膜 | 年产单层石圈 烯薄膜100万平米 | 
| 德尔未来 | 石墨烯制备设备、 应用产品、 检测 | 不断完善在石墨 烯领域的专利储备 | 
| 东旭光电 | 石墨烯单层薄膜 | 拟投资16.5亿元建设 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项目 | 
| 济南圣晨 | 石墨烯纤维、 生物质石墨烯 | 石墨烯产品累计 2000万以上的销售额 | 
其中,应用类企业数量最多,占比高达39%,竞争最为激烈。而销售、投资、设备、检测环节的企业则相对较少,占比均在10%以下。

从区域格局来看,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多地分布式发展,长三角发展兴盛,已经基本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区域为聚合区,多地分布式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三大聚合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推动石墨烯生产制备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应用产业化步伐迅速。
| 区域 | 发展情况 | 
| 长三角地区 | 是我国石墨烯发展较早也是国内石墨烯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目前形成多领域综合产业发展模式。 | 
| 珠三角地区 | 产业发展路径较为清晰,对于下游应用市场的开拓较为迅速。 | 
| 京津冀地区 | 围绕北京进行石墨烯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协同,进一步整合三地资源,形成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 
| 山东地区 | 是国内石墨烯产业极具发展势头的地区之一,相关材料研发技术先进。 | 
| 闽皖地区 | 处于培育阶段,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形成生产、供应与材料研发三大特色于一身的快速发展体系。 | 
| 西南地区 | 以四川和重庆为主,目前已初具规模。 | 
| 东北地区 | 拥有优质丰富的石墨资源,但其石墨烯产业起步较晚,大多数相关企业也处于初创阶段,尚无成型产品对外销售。 | 
未来,随着石墨烯粉体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突破,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在光电、能源技术、功能复合材料、微电子器件、生物医药及传感器等五大领域应用前景良好。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