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聚酸乳产需规模逐年攀升 供给端受限聚酸乳仍需大量进口

        聚乳酸(PLA)系乳酸单体经脱水缩聚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又称为聚丙交酯,其以玉米、木薯、秸秆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聚乳酸制品可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其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易于加工成形等优点,在生物医药纺织行业、农用地膜、包装、3D打印耗材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特点

优点

具体描述

原料来源丰富,安全性强

玉米、木薯、高粱等都可以生产聚乳酸,而这些农作物均可人工大面积种植,此外秸秆、稻草等农作物或植物根茎叶也可以作为原料。焚烧时不会释放出氮化物、硫化物等有毒气体,安全性强。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聚乳酸具有生物活性,降解产物可被生物体吸收,是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聚乳酸埋在土壤中在大自然微生物的作用下6-12个月就可以发生降解,变成乳酸最终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可谓真正的环境友好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聚乳酸是唯一具有优良抑菌及抗霉特性的生物降解塑料。

机械性能,透明性,透气透氧性优异

聚乳酸塑料还有可直接采用通用塑料设备进行挤出、注射、拉伸、纺丝、吹塑等加工成型,如制成的纤维物理性能接近锦纶和涤纶,透气性和手感却好于涤纶。生产能耗低聚乳酸的生产能耗只相当于传统石化产品的20%~50%,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只为5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聚乳酸下游应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聚酸乳具有优良的可纺性,其纤维制品具有透气性、吸湿性、阻燃性、安全性等优点,目前更多应用于包装领域,占比达65%。

聚乳酸市场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目前,我国聚酸乳的生产仍属于起步发展阶段,已建成并投产的生产线不多,且多数规模较小。江苏允友成和海南龙都天仁是当下国内最大的聚乳酸生产线,年产能约5万吨。

国内聚乳酸项目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聚乳酸开发陆续被列入“九五”、“十五”、“863”、“973”、“火炬计划”、“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 “中国制造2025”中,“十三五”提出耐高温聚乳酸等新型生物基材料的技术提升与产业升级是发展重点之一,“中国制造2025”将聚乳酸等生物降解材料列入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对象。

        政策加持以及聚乳酸作为生物新材料应用前景的日益看好,近年国内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和生物化工企业开始投资进入聚乳酸行业,2017-2019年我国聚酸乳产需规模逐年攀升,2019年产能大约在14.9万吨左右,需求量约为16.2万吨。

2017-2019年我国聚乳酸产量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017-2019年我国聚乳酸需求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受制于技术因素,我国聚酸乳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而需要大量进口。尤其是在2016年以来受“禁塑令”的推广,我国聚乳酸进口量大幅增长,年均增速达45%,2019年我国聚乳酸进口量约2.5万吨。

2010-2019年我国聚酸乳进口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随着民众的环保意识的觉醒、国内限塑政策趋严,聚酸乳作为产业化水平最高的可降解材料之一,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相继宣布投建的聚乳酸项目。预计到2025年我国聚乳酸产量将超过60万吨,需求量将近50万吨。

2020-2025年我国聚乳酸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020-2025年我国聚乳酸需求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TC)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聚乳酸市场前景研究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磷肥产业等的蓬勃发展,对磷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内企业加大生产投入,提高供应能力,近年来,我国磷行业供应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磷行业主要产品黄磷、磷酸产量分别达到了85万吨、331万吨。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近年来,中国纯碱市场规模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波动。2023年中国纯碱市场规模约为853.36亿元,较2022年増长约14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部分大型纯碱企业的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光伏等产业需求的増长。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供给过剩影响,纯碱价格持续下滑,使得市场规模远低于往年同期。

2025年10月04日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在我国甲醇的下游应用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作为化工原料制烯烃、甲醇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制甲醛,其中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橡胶、塑料和纤维等;燃料方面,甲醇可以直接使用或与其他燃料混合使用,近年来,甲醇作为燃料的需求呈显著上升趋势;甲醛用于制造胶黏剂和涂料,广泛应用在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建筑行业。

2025年10月02日
人形机器人利好聚醚醚酮(PEEK)发展,上游原材料实现自主突破

人形机器人利好聚醚醚酮(PEEK)发展,上游原材料实现自主突破

高性能聚合物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从1960年最初问世的聚酰亚胺到80年代初问世的聚醚醚酮(PEEK),欧美等各大公司先后对这类高性能聚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尽管研发出了几十个品种,但最终真正有应用价值并实现产业化的品种较少,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商业价值上都处于工程塑料尖端。

2025年10月02日
技术升级+应用持续拓展,3D打印行业或将引领消费电子制造新变革

技术升级+应用持续拓展,3D打印行业或将引领消费电子制造新变革

目前金属3D打印玩家包括第一梯队的EOS、SLM Solutions、3DSystems;第二梯队的Desk top Metal、GE Additive、铂力特;第三梯队的Velo3D、DMGMori和TRUMPF。华曙高科、EPlus3D等国内玩家也在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09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