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中国有机硅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有机硅,即有机硅化合物,是一类性能优异、形态多样、用途广泛的高性能新材料。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我国有机硅需求稳定,其品种主要包括 107 胶、110 生胶、混炼胶、环体硅氧烷等,主要下游应用包括硅橡胶、硅油等。

有机硅主要品种

名称

分子式

含硅

气相白炭黑

SiO2

46.67%

107 硅橡胶(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

HO-Si(CH 3 ) 2 O-[Si(CH 3 ) 2 O] n- Si(CH 3 ) 2 -OH

48.36%

环体硅氧烷

-

-

D3(六甲基环三硅氧烷)

[(CH 3 ) 2 SiO] 3

37.84%

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CH 3 ) 2 SiO] 5

37.84%

DMC(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

[(CH 3 ) 2 SiO] n , n=3~6

37.84%

110 生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高温硫化硅橡胶)

C 2 H 3 [Si(CH 3 ) 2 O] n [Si(CH 3 )(C 2 H 3 )O] m C 2 H 3

37.82%

混炼胶

原料 110 生胶:白炭黑=2.51

40.3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我国已成为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有机硅产品优势愈加凸显。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我国聚硅氧烷总产能142万吨/年(在产产能130.7万吨/年),产量1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3%和10.68%,2008-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41%和19.21%,行业发展迅猛。预计2023年我国聚硅氧烷总产能将达196万吨/年,产量达170万吨,2018-2023年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73%和8.51%。

2012-2023年中国聚硅氧烷总产能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SAGSI

2012-2023年中国聚硅氧烷产量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SAGSI

       国内有机硅产能进入温和扩张阶段,随着过剩产能逐步消化、行业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工艺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有机硅产能利用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我国聚硅氧烷产能利用率达80%,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预计到2023年,我国聚硅氧烷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提升至87%。

2012-2023年中国聚硅氧烷产能利用率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SAGSI

       从需求端看,我国的有机硅产品需求较为旺盛,需求量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聚硅氧烷表观消费量达104万吨,同比增长7.41%。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国家战略的稳健实施,我国聚硅氧烷消费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预计2023年消费量将达到156万吨。

2012-2023年中国聚硅氧烷表观消费量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SAGSI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硅产品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示其优越性能并发挥作用,逐步实现对传统材料的替代,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有机硅产品消费比例最大的是建筑、电子电器、电力新能源、医疗及个人护理等领域,分别占比23.3%、18.7%、18.2%、10.3%。预计未来5年,建筑、电子电器、纺织、个人护理等仍将是有机硅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此外有机硅材料对国家重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性,主要为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性能的特种有机硅材料,虽然用量不大,但种类多,技术要求高,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2018年中国有机硅下游应用领域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SAGSI

       从进出口市场来看,随着国内产能快速扩张,国内有机硅技术工艺逐步成熟,国产质量不断升级,有机硅国产化进程快速推进,有机硅进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进口替代效应显着。与此同时,随着世界产能向中国国内转移,本土优势企业亦逐步拓展海外市场,我国有机硅出口量整体呈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出口量为26.4万吨,进口量为12.0万吨。截至2019年,我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出口量22.4万吨,进口量13.7万吨。

2012-2019年中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进口量情况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012-2019年中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出口量情况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CT)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有机硅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海洋生产总值从 2001 年的0.95 万亿增长至 2024 年的 10.54 万亿,多数年份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涵盖海洋渔业、矿业、盐业、船舶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兴领域。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磷肥产业等的蓬勃发展,对磷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内企业加大生产投入,提高供应能力,近年来,我国磷行业供应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磷行业主要产品黄磷、磷酸产量分别达到了85万吨、331万吨。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近年来,中国纯碱市场规模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波动。2023年中国纯碱市场规模约为853.36亿元,较2022年増长约14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部分大型纯碱企业的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光伏等产业需求的増长。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供给过剩影响,纯碱价格持续下滑,使得市场规模远低于往年同期。

2025年10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