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约类别  | 
       合约标的  | 
       可交割国债  | 
       保证金率  | 
  
|     2年期国债期货  | 
       面值2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中短期国债  | 
       发行期限不高于5年,期货合约到期月份首日剩余期限为1.5至2.25年的记账式附息国债  | 
       最低为合约价值的0.5%  | 
  
|     5年期国债期货  | 
       面值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中期国债  | 
       发行期限不高于7年,期货合约到期月份首日剩余期限为4至5.25年的记账式附总国债  | 
       最低为台约价值的1%  | 
  
|     10年期国债期货  | 
       面值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长期国债  | 
       发行期限不高于10年,期货合约到期月份首日利余期限不低于6.5年的记账式附总国债  | 
       最低为合约价值的2%  | 
  
我国国债期货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国债期货交易所,中游为国债期货经纪商,下游为国债期货投资者。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多个相关政策促进国债期货行业的规范化、健康化发展。201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进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提出推进金融期货市场建设,配合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有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有利于推动中国国债市场与国债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019年3月,中国证监会、教育部在《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救育的合作备忘录》中对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作出了统筹规划,有利于提升个人投资者参与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     时间  | 
       政策名称  | 
       制定部门  | 
       相关内容  | 
  
|     2014.05  | 
       《关于进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国务院  | 
       提出推进金融期货市场建设,配合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有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有利于推动中国国债市场与国债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 
  
|     2014.12  |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  | 
       中国期货业协会  | 
       明确了期货公司及子公司可从事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单一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和为特定多个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促进了包括国债期货在内的中国期货市场迅速扩大  | 
  
|     2017.06  | 
       《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 
       中国人民银行        等五部门  | 
       提出重点建设期货合约要索及相关金融工具等证券期货业标准制修订证券期货业的信息技术标准、统计标准、风险防控标准有利于加快国债期货行业相关标准的建立与修订。  | 
  
|     2017.06  | 
       《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  | 
       将完善证券期货交易所信息基础设施列为中国金融业“十三五重点发展任务,加速推动了中金所新一代交易系统的建成。  | 
  
|     2018.04  |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  | 
       对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实行穿透式监管原则,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对以不台规形式间接参与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的银行资金进行了约束。  | 
  
|     2019.03  | 
       《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救育的合作备忘录》  | 
       中国证监会、教育部  | 
       对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作出了统筹规划,有利于提升个人投资者参与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 
  
受政策影响,2018年我国国债期货成交额有所减少。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国债期货成交额为10.38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3%;2019年我国国债期货成交额为**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当前我国国债期货产品以10年期国债期货为主。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10年期国债期货成交额占比达到86.4%,5年期国债期货成交额占比为12.6%,2年期国债期货成交额占比仅为0.9%。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国债期货产业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前景评估预测》。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