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会展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内会展行业发展历程

          国内会展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我国的展会基本由政府部门、协会商会、国有展览公司举办,政府对展会的管制严格,举办展会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会展业才逐步进入市场化的阶段。

          1、起步阶段(1949-1978年)

          1951年中国首次参加“莱比锡春季博览会”,标志着新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开端。1953年中国贸促会接待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接待的第一个来华展览会。1957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07年前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开始举办,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这一时期,出国展和来华展都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起步阶段的展会数量少,专业化程度和组织水平不高。

          2、发展阶段(1978-2004年)

          1978年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展览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1978年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这是建国后我国首次举办国际博览会。1986年中国贸促会组团参加瑞士“巴塞尔样品博览会”,标志着中国展览业开始与现代国际展览业接轨。2001年,德国三大会展巨头与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标志着国际会展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正式拉开。中国初步形成了自主办展、来华展、出国展并驾齐驱,政府或相关部门、协会/商会、国有展览公司、民营展览公司、合资展览公司等多主体办展的格局,但是政府或相关部门、协会/商会、国有展览公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会展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3、深化阶段(2004年至今)

          随着国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简政放权工作,展会审批逐步取消,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我国会展业发展,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7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年)等。2015年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展览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展览业发展。

          国家对展览行业的管制逐步放开,并积极推动展览业的发展。展览行业发展迅速,民营展览公司迅速发展,市场地位逐步增强。

          二、国内会展行业发展概况

          1、会展业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我国展览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这是国务院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展览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会展业的发展对所在产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会展业不仅可以有效促消费、扩内需,还有利于促进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提高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和知名度、美誉度。同时,会展业有助于实体产业技术的更新和结构的提升。会展业已成为展示大国外交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会展行业在促进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时强调:“今年11月,我们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振威展览作为中国会展行业领先企业受商务部委托负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展区新兴技术板块的招展协调和服务相关工作。

          2、会展产业已成为国内一线城市重要支柱产业

          展览业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和消费增长,而且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举办城市的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广告传播以及旅游购物等行业均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展览业的发展,为展览业稳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增长动力。会展业对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非常大的引领作用。展览会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打造了一个平台,对于生产有较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展览业的持续增长带来新的机遇。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等均出台文件,促进会展业的改革发展。会展产业已成为国内一线城市重要支柱产业。

          3、我国会展业规模持续增长,会展经济产值不断扩大

          2011-2016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6,830场上升到10,519场。展览面积从8,120万平方米上升到13,26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行业效益向好。

2011-2017年全国会展展览数量及面积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2011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3,016亿元,到2016年增加到5,612亿元。

2011-2017年全国会展业直接经济产值统计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4、会展行业初具规模,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内涵发展转变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会展业已初具规模。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展览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5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展会9,283场,展览面积11,798万平方米,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到4,803.1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71%,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1%。2008年至2015年,国内会展场次数量和展览面积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如下:

2008年至2015年国内会展场次数量和展览面积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根据上述统计,境内展览除了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之外,展览面积增速快于展览数量增速,单个展会展出规模扩大,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增强。会展业发展方式发生质的飞跃,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内涵发展转变。2015年,全国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会项目124个,比2014年增加了16个,其中最大展会展出面积达到118万平方米。以会展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上海为例,与2014年相比,上海市2015年展览数量减少20个,但展览面积增加近232.55万平方米。2015年上海单一展览总体平均超过2万平方米,展会规模经济效益明显。

          5、组展单位趋向市场化,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从会展组展单位性质来看,国内组展单位可划分为党政机关、行业协会、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四大类型。按照贸促会的统计,2016年全国会展行业办展主体中共有国内企业1,406家,较2015年增加80家,占比57.13%;共有行业协会863个,较2015年增加424家,占比35.07%;共有151个党政机关,较2015年增加9家,占比6.14%;共有41个外资企业,较2015年减少37个,占比1.67%。国内企业和行业协会型组展单位数量不断增长,而党政机关和外资企业型的组展单位数量增长较小或有所下降。

          国内会展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大部分组展企业规模实力相对较弱,举办的会展数量及会展面积有限。根据贸促会的统计,2016年近七成展览会面积在1-5万平方米之间,其中1-3万平方米的小规模展会占据主流。面积在1-3万平方米的展览会共有1310个,约占已知面积展览会总数量的52%;面积在3-5万平方米的展览会共有482个,约占已知面积展览会总数量的19%。

          三、国际会展行业发展概况

          1、欧美会展业整体实力领先,行业发展重心向中国等新兴市场迁移

          一国会展业实力及发展水平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及其发展水平相对应,发达国家凭借各个方面的优势在会展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向世界各地扩张。作为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欧洲会展业整体实力及规模均最强大,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成为世界知名的会展强国。

          伴随着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国际会展产业出现了重心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由国家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会展研究专门机构上海会展研究院(简称SMI)发布的《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2016》创立了会展指数(SMI)综合评价,中国位列第二台阶,排名全球第二,是世界会展新兴大国,仅次于德国,远超意大利、美国等老牌强国。中国等新兴市场逐渐成为世界展览业发展重心。

          2、国际会展业呈现品牌化、集团化,并加速国际化及信息化扩张趋势

          依托于所在城市及区域的产业,发达国家主要会展地区与其本身的产业发展特点紧密相关,并形成了品牌效应。国际上诸多著名展会依托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如巴黎时装文化展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包装展等,上述专业展览会使得举办城市在国际会展上积累了较强的影响力,并打造了当地城市的会展品牌。
展览规模直接跟展览效果及经济效益相关,展会大型化、集团化、品牌化已成为国际展览业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领先会展企业不断通过跨题材、跨区域兼并收购或强强联合的方式来扩大各自的展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并形成了多个展览集团如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意大利米兰国际展览公司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展公司开始引入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国际领先的会展公司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通过全球网上业务信息系统,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基础的网络数据互动平台,并通过互动平台共享会展信息,实现“点对点、多对多”对话,帮助参展商将客户资源、销售管理、市场服务、营销决策整合起来提高效率;帮助专业观众把握行业动态,建立伙伴关系,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深化营销沟通;帮助相关媒体获取会展信息,实时动态传播,助力品牌营销。

          3、会展业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国际组织活跃

          会展行业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英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已经成为成熟的产业,在组织管理、市场拓展、品牌扩张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行业内倡导形成了国际展览局(BIE)这一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等国际性行业协会组织。根据上述组织及协会官方网站的介绍资料,其基本情况如下:

          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由于会展业对国家经济及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会展业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将会展行业作为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环节,设立了全国性的展览管理组织以促进会展业的发展,如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美国展览服务与承包商协会(ESCA)等。

          四、竞争格局、市场化程度、主要企业情况

          1、竞争格局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会展业的竞争中占据绝对竞争优势,大多数发达国家拥有开展会展活动的良好基础,办展经验丰富,品牌展会众多,会展业竞争力强。而发展中国家的会展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在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运作机制上仍存在明显差距,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对缺乏。欧洲会展企业整体实力雄厚,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会展企业出现了国际化、大型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在海外设立办事机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为全球各国及地区提供会展全方位服务;并不断开展跨区域、跨主题的同行业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相对国际会展行业中知名会展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内会展行业目前市场集中度仍然相对较低,绝大部分会展企业仅有1到2个会展项目。在行业主要企业中,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等国有会展企业历史悠久实力较强,举办会展项目涉及的行业分布较广,经营范围涵盖上游展览馆运营环节,并已开始尝试境外自主办展向国际市场发展,因此在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民营会展公司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在部分细分行业或新兴产业中举办的会展项目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位居行业第二梯队。自2004年商务部首次允许外资会展企业在中国办展招商以来,国内会展业开始受到国际会展龙头企业的冲击。2008年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会展市场出现萎缩,越来越多的国际会展企业通过设立办事机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等方式进入中国并抢占高端市场,对尚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国内会展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2、市场化程度

          我国会展业发展早期由政府主导,这种模式在行业发展初期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及现代会展业的不断发展,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会展行业发展需求。随着政府不断简政放权,政府、协会商会、会展企业各个主体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一方面表现为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表现为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竞争环境,引导会展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我国逐步规范和减少政府办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举办展会,会展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将持续上升。

          3、主要企业情况

          我国的会展企业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主要企业具体情况如下:

国有企业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方网站

外资企业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方网站

民营企业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方网站

          五、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会展业属于商务服务业,在经营模式方面,行业多数企业为轻资产运营,重视会展专业人才、品牌和会展项目策划运作经验,在新会展项目的研发、项目运营、品牌宣传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投入比重较高,而在土地、厂房及生产设备上投入较小,因此固定资产比重较低。同时,由于会展项目运营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会展企业通常保持较大的货币资金规模,以维持会展项目正常运营。

          针对自有品牌的会展项目,会展企业依靠自身经验及对市场前景的判断进行项目策划,完成参展商招展、观众拓展、展馆租赁等项目运营工作,并收取参展的客户资源及品牌优势获得政府的委托,承办项目进行招展运营,并收取政府支付的承办费及参展商支付的展位费等收入。

          目前,国内外领先会展企业盈利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部分规模较大的会展企业已将盈利模式从单一的会展服务延伸至展馆运营,例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拥有并运营全球最大的展览场馆——汉诺威展览中心,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法兰克福拥有并运营多个展厅和会议中心;而国内会展企业如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拥有并运营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展览中心——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即广交会展馆)。随着会展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会展企业将有可能通过自建或收购等方式增加展馆等固定资产,从而改变目前会展业务的单一经营模式及轻资产运营模式。

          六、未来发展趋势

          1、国家政策鼓励展览业加速发展,行业向市场化方向改革

          会展业具有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消费、促进经贸合作、增加社会就业、推动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15年中国展览业迎来了加快转型发展的转折点,国务院于4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针对展览业的改革发展进行部署,具有重大意义。意见强调,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展览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我国从展览业大国向展览业强国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基础扎实、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展览业体系。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办展行为,减少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专业化分工,拓展展览业市场空间。随后,部分省市相继发布支持展览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实施文件。2015年10月,商务部牵头建立了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将展览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不断简政放权,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举办展会,会展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将持续上升。

          2、展会行业分布逐步拓展,创新会展项目存在增长空间

          我国会展行业正在完成专业化和市场化转型,展会的选题逐步受到行业发展潜力和会展服务需求的影响。会展服务由过去主要面向重工业、煤炭能源等传统行业,逐步将影响渗透入各行各业。由于目前国内宏观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部分过剩产业处于去产能阶段,相关行业景气度低迷;而消费品行业、新兴产业保持相对良好的增长趋势。预计建筑材料、钢材、煤炭等展会举办历史较长、景气程度低迷的会展市场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而消费产品、服务业、新兴产业等行业的会展项目将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3、现代信息技术在展会中的渗透程度加深,会展运营效率有效提升

          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融合发展,也将成为推动展览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根据贸促会《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6)》,近两年,会展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自媒体”蓬勃发展,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会展业也顺应形势开始建立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展览资讯并与客户开展互动交流。展会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使用率大幅增长,公众号、专业化信息平台等方式得到普遍应用。然而,互联网对会展业发展的冲击远不仅于此,“互联网+”作为推动会展业新一轮转型的外在动力,将对传统会展业形成具有变革意义的冲击和倒逼,刺激会展商业模式主动调整,变革服务边界,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再造产业链条,重构产业格局。

          4、会展业趋向品牌化发展,服务范围呈现多元化

          品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实现品牌化发展是国内会展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已经涌现一批初具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的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但与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会展强国的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及品牌展会相比,其品牌知名度仍存在差距。因此,品牌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服务范围上,国际会展业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展会项目的多行业化、经营服务的多样化等。随着会展业持续蓬勃发展、会展企业经营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主要会展企业和外资会展企业逐步通过收购优质会展运营商、新设会展项目等方式拓展行业布局;经营服务也将从单一专业会展策划、运营延伸至场馆搭建、展馆运营等展览相关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YZ)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目前,我国林业碳汇CCER审定项目97个,备案项目15个,签发项目3个,其中占主流的主要是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目前已公示的林业碳汇CCER项目中,有碳汇造林项目66个,森林经营项目26个,竹林经营4个和竹子造林1个。

2024年02月26日
我国彩票行业需求稳定 福彩与体彩并行发展是必然趋势

我国彩票行业需求稳定 福彩与体彩并行发展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台多个政策规范彩票行业健康发展,彩票销售额增速略有下滑,扣除掉政策方面对部分彩种的影响,整体行业依旧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截止2022年,我国彩票市场规模约为4246.53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彩票市场规模约为5710.51亿元。

2024年02月22日
双碳目标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再生和废物利用为主要应用领域

双碳目标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再生和废物利用为主要应用领域

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前十大品种回收总量约3.71亿吨,同比下降2.62%,其中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降幅最为明显,分别同比下降15.4%、12.6%和10.4%。

2024年02月21日
我国水务行业现状分析:农业用水占比依然最大 国企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水务行业现状分析:农业用水占比依然最大 国企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088.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918.2亿立方米,处于缓慢下滑的状态,预计2023年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6253.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859.2亿立方米。

2024年02月19日
多地创新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 智慧化与可视化引领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

多地创新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 智慧化与可视化引领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未来的阅读推广工作将更加倚重这些先进技术。图书馆将更多地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不仅限于传统的海报和传单。例如,图书馆会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发布各类阅读信息,同时也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来推广活动内容,这种宣传方式尤其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

2024年01月09日
阿里加速布局不良资产新蓝海 AI技术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阿里加速布局不良资产新蓝海 AI技术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厂对不良资管市场的关注加深,市场布局正在加速。近期,阿里巴巴宣布,淘天集团原CEO戴珊将协助筹建阿里巴巴集团资产管理公司,这是阿里变革后的一项新业务职能,凸显其对市场的重视和预期,有望促进市场繁荣。阿里巴巴的加入将带来新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同时加剧行业竞争,提升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透明度,这一举

2024年01月08日
大众游泳时代来临下国内泳衣市场渗透率提升 儿童市场潜力更好

大众游泳时代来临下国内泳衣市场渗透率提升 儿童市场潜力更好

随着游泳人数的不断增多,包括泳衣在内的游泳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市场也在不断扩展,从而也推动泳衣市场不断增长。截止2022年,我国游泳装备用品市场规模约为334.8亿元。

2023年12月13日
预定利率3.5%时代终结+报行合一新时刻到来 人身险市场迎新变局

预定利率3.5%时代终结+报行合一新时刻到来 人身险市场迎新变局

以A股五大上市险企为例,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五家险企代理人仅剩约150.4万人,部分险企的保险代理人下降幅度超过20%。落后营业网点同样加速淘汰,转而向数字化转型以缩减成本。

2023年12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