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十堰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及策略分析(图)

        一、前景分析

       1.发展规划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

       湖北省在《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中部旅游核心区,而武当山-太极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列建设的十大旅游区之一;在《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旅游纲要》中指出“十三五”是全国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是湖北省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攻坚期,并确定了“一带两极三廊道四板块”的旅游开放式战略布局,十堰成为“三廊道四板块”中重要的节点。

       以上规划为十堰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大环境,十堰作为鄂西北山地城市,其厚重的传统道教历史文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优良的生态自然环境,在国家未来重点规划的四类专项旅游中大有可为。

       2.政府战略

       国家在2003年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2014年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十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宏观上的政策保障。

       湖北省在2008年11月提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作为对“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补充,从资金、项目、政策等为鄂西八市州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武当山文化旅游扩复建工程、武当山太极湖景区、武当山机场有效地促进了十堰旅游业的发展。

       十堰在“十二五”期间以“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为主题形象,规划“三区三线”空间布局,为十堰旅游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2015年4月10日召开的《十堰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初步成果汇报会上,指出到2020年十堰初步成为集山水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体验、探险拓展、节事活动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真正将旅游业打造成十堰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这为十堰旅游业提高到新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3.跨区域合作

       2014年汉江流域城市政协联系协作会经3省15市协商正式成立,目的在于推进汉江流域各城市各领域协调全面合作、扩大汉江流域的对外开放水平、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成立2年多以来通过彼此协商、积极建言,促进了汉江流域的可持续互惠协调发展。

       随着各地市在重点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必将推动汉江流域区域旅游合作,形成重点旅游线路奠定良好基础。

       二、面临的挑战分析

       1.省内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地将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重点产业。

       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如何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长,成为摆在十堰面前的重大问题。

       同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彼此较近的宜昌、襄阳、神农架都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尽管宜昌、十堰、神农架旅游资源各有特色,但从高品质旅游资源数量和质量来看,宜昌、神农架都比十堰略胜一筹,除武当山外别的旅游资源同上述两地重叠不少,无疑会对十堰旅游业形成形象遮蔽。

       湖北省内武汉城市圈除武汉外的城市普遍将旅游业定位为当地支柱产业,且距离我国发达区域具有临近优势,这对前往十堰的游客会起到分流作用。

       2.全国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

       齐云山、青城山、龙虎山与武当山同属我国道教四大名山,与武当山旅游资源类似,且有巨大的优势。

       齐云山、龙虎山毗邻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闽三角地区,近年来连通上述区域的交通发展迅速,且所在地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较好,可玩性较高,这无形中会分流上述区域到武当山旅游的游客。

       青城山虽偏居西南一隅,但离四川省会成都较近,立体化交通网优势明显,且与峨眉山、都江堰、乐山大佛、四川熊猫栖息地等世界遗产距离近,旅游资源级别高、类型丰富、数量多,知名度高,旅游产品优势明显。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人工湖,但国内类似景区如浙江千岛湖、江西庐山西海、湖南东江湖、湖北清江画廊不在少数,竞争日趋激烈。

       此外,十堰低等级旅游资源对一日游短程游客有吸引力,但与周边地区、湖北省内城市有不少重叠部分且特色不明显,因此此部分旅游产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3.互联网对传统旅游经营方式的冲击

       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发展是双刃剑,一方面散客占据市场主流带动需求多样化发展,互联网迎合这一变化,对传统旅游经营商带来一定挑战;同时也会促使旅游网络平台和新型旅游经营商崛起,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特色旅游业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目前十堰市网上旅游平台建设初建成效:主要有十堰旅游政务网、十堰旅游资讯网、掌上武当、湖北当当旅游公司旗下4个旅游服务平台项目,这为十堰旅游企业和景区开展网上便捷服务,拓展旅游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此外十堰还有部分旅行社、餐饮商、宾馆利用美团、淘宝、携程、去哪儿网等诸多平台提供部分差异化旅游产品和网上预订服务,获取了不少商机;但大多数旅游企业和景区仍以自身旅游产品和传统经营方式进行销售,忽视市场需求变化,这必然会削弱竞争力,降低市场空间。

       三、十堰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整合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特色旅游产品是承载旅游形象、满足游客需求、保持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

       十堰旅游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和长久吸引力,首先打造“访武当仙山、游丹江碧水、览汽车名城”特色旅游品牌,完善三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对外联合营销,开发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健康旅游、商务旅游等多样化高层次旅游产品,使其成为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二是以特色品牌为核心,串联下属县域4A、3A等景区,形成由十堰市区-丹江口市为中心通往下属县域不同方向由冷、温、热等景区组成的多条旅游线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促进十堰各地区旅游业均衡发展;三是依托特色景区,针对周边游客推出农家乐、度假、休闲等特色一日游。

       另一方面十堰应加强与周边地市合作,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1)十堰、襄阳、随州历史文化各具特色且交通联系方便,可联合打造“鄂西北历史文化游”特色线路。

       (2)目前十堰与鄂西旅游资源丰富的宜昌、神农架合作较少,可在交通条件改善基础上,推动“一江两山”的“鄂西生态化文化游”精品线路发展。
       
       (3)可联合汉水流域城市,依托汉水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打造汉水流域风光游览线。

       (4)从长远来看,随着传统文化复兴和宗教旅游兴起,武当山可联合龙虎山、齐云山、青城山打造特色宗教旅游线路。

       (二)塑造独特旅游形象,多渠道全方位宣传

       旅游形象是指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借助旅游地的景观、环境氛围、服务展示、公关活动、信息传递等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的综合感知形象。

       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有利于游客识别旅游目的地,提高竞争力。

       十堰以“仙山、秀水、汽车城”著称,且历史民俗文化深厚,可将十堰旅游形象概括为“亘古福地、亚洲天池、东方底特律———神秘十堰”。

       通过以下渠道对十堰的旅游形象进行宣传:一是拍摄十堰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旅游宣传片,在高知名度网站、央视进行定期宣传;二是发挥政府在旅游宣传中的主导功能,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旅游交流展览会等,积极与旅游经营商、知名旅游网站或网上交易平台等合作,建立多渠道宣传营销网络;三是借助智慧旅游兴起[10],整合开发专业旅游网络平台,立体性展示十堰旅游资源,提供全方位、需求多样化旅游产品和优良在线服务;四是借助近年兴起的网红经济,培养高素质直播导游或聘请正能量网红达人,对(知名度不高)景区进行在线旅游直播,推动体验式营销发展,扩大景区知名度。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

       景区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分为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

       十堰外部交通发展迅速,但境外航线较少必然限制入境旅游长远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与主要航空公司合作,有计划适时开通十堰通往日本、韩国、东南部部分国家的航班。

       内部交通特别是通往下属县域景区的交通一直是短板,可通过国家扶持、地方政府出资、市场筹资等方式予以完善。

       旅游业六大要素方面:“吃”上,可在十堰城区步行街、餐饮特色街及武当山景区打造集本地特色餐饮和外来餐饮于一体的美食街,推进十堰本地特色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餐饮品牌。

       “住”上,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摸清现有住宿设施的数量和星级,根据市场需求,在市区繁华地段和游客中转、知名度较高景区,采取本土培育和引进资金相结合的方式,新建一批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

       在“行”上,在市区火车站(新建高铁站)或武当山旅游特区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整合组建“十堰旅游交通运输公司”,开通由市区至景区的旅游大巴,方便游客出行。“游”上,强化各大景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对服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提升服务质量。“购”上,利用本地丰富的土特产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统一设计富含地方特色的包装。“娱”上应结合本地独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开发强化武术健身、水上运动、生态探险等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强化游客体验。

       四)重视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是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对行政部门和本地高校引进的高级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人才(博硕士)给予人才补贴、安家费等优惠政策,并在长远发展和职称评聘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对本地旅游经济做出特殊贡献的大型企业及员工给予重大奖励,从政策和资金角度保障旅游企业发展;本地培养或引进高级职称的旅游人才实行特殊津贴制度;提高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一线服务工作人员待遇福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职位晋升空间。

       二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行政部门优秀工作人员、高校教师、旅游企业高管、高级职称旅游人才等纳入本地旅游人才库,定期组织外出考察和学习培训、挂职锻炼,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依托本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优势,完善相关学校实训室建设,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性强的旅游管理实用型人才;强化基层服务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鼓励并协助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认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S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新领域法律服务需求增加 我国律师事务所行业供应规模扩大

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新领域法律服务需求增加 我国律师事务所行业供应规模扩大

在律师办理的824.4万多件诉讼案件中,刑事诉讼辩护及代理99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12.01%;民事诉讼代理697.5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84.61%;行政诉讼代理25.4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3.09%;代理申诉2.3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0.29%。

2024年05月16日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具体来看,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为55719个,较2020年有所上升, 2022年数量达到59982个,2023年数据还未公布,鉴于国家近年来对气象服务的基础建设投资较为重视,因此观研天下预计2023年自动气象站数量将继续增长,为63548个。

2024年05月15日
我国城乡规划行业:城镇化率提升直接带动需求增长 市场整体实现长足稳定发展

我国城乡规划行业:城镇化率提升直接带动需求增长 市场整体实现长足稳定发展

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中获得甲级资质的企业有 731 家,相较于 2019 年底的 432 家有了大幅增长。2023年我国城乡规划行业新增企业数量2.28万家,

2024年05月11日
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下我国城市环保行业需求可观 市场呈“两带分布”格局

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下我国城市环保行业需求可观 市场呈“两带分布”格局

城市环保行业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过城市环保行业的根源还是在于城市化的持续推进。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3267万人,比2022年增加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22年提高0.94个百分点。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目前,我国林业碳汇CCER审定项目97个,备案项目15个,签发项目3个,其中占主流的主要是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目前已公示的林业碳汇CCER项目中,有碳汇造林项目66个,森林经营项目26个,竹林经营4个和竹子造林1个。

2024年02月26日
我国彩票行业需求稳定 福彩与体彩并行发展是必然趋势

我国彩票行业需求稳定 福彩与体彩并行发展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台多个政策规范彩票行业健康发展,彩票销售额增速略有下滑,扣除掉政策方面对部分彩种的影响,整体行业依旧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截止2022年,我国彩票市场规模约为4246.53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彩票市场规模约为5710.51亿元。

2024年02月22日
双碳目标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再生和废物利用为主要应用领域

双碳目标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再生和废物利用为主要应用领域

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前十大品种回收总量约3.71亿吨,同比下降2.62%,其中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降幅最为明显,分别同比下降15.4%、12.6%和10.4%。

2024年02月21日
我国水务行业现状分析:农业用水占比依然最大 国企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水务行业现状分析:农业用水占比依然最大 国企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088.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918.2亿立方米,处于缓慢下滑的状态,预计2023年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6253.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859.2亿立方米。

2024年0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