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工控行业劳动人口比重、发展前景及投资建议分析(图)


        (一)劳动人口比重持续降低,制造自动化加速 

        近些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人口比重(15岁-64岁)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5-64岁劳动人口比例从2010年最高74.5%降至2016年72.6%,但制造业人均工资却持续攀升。人口红利的消退叠加劳动成本的增长将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发展。

        参考观研天下相关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工控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图:劳动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图:劳动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随着我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工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将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根据数据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了9万台,同比增长31%,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制造2025》产业技术路线蓝图预计,到2020 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5 万台,保有量达到80 万台。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除工业机器人未来将被大范围使用外,为了实现过程自动化,伺服系统等工控产品长期增长趋势明确。
图: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持续增长
 
         (二)工控行业复苏明显,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工控行业景气度准确率较高的宏观指标包括PMI、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根据数据来看,我国PMI自去年8月以来连续14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9月达到52.40,为近几年历史新高,虽然10月有所回落,但是仍然达到51.60,目前仍处于高位。由以上来看,我国PMI复苏趋势明显。
         同时,制造业固定资产完成额自16年8月起呈现回升态势,17年10月累计同比达到4.10%,连续14个月稳定在3%以上,不难得出市场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心平稳提升。
图:我国PMI指数变化(%)
 
图: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
 
         受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利好刺激,我国工控市场持续回暖。2015年工控行业同比下滑8.1%;2016年一季度下降5-6%,但是下半年起,受工业自动化进程加快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加速等利好带动,工控市场迎来了复苏回暖,四季度增长6-7%,全年增长约1%,行业规模达到1400 亿。考虑到行业复苏迹象明显,预计2017全年市场规模增长5%以上,有望达到1470亿元。
图:我国工控市场开始复苏
 
         (三)工控行业投资建议 

         我国工控行业起步较晚,国内所有工控产品发展的过程均是进口替代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本土自动化产品价高性价等优势市场份额稳步提,2009年本土品牌市占率24.8%,到2016年市占率已达35%,增长超过10%。
图:工控进口替代空间大
 
         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欧美和日资品牌技术水平高,品牌优势明显。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升级,我国目前已步入智能制造装备快速成长期,国内工业自动化企业在成本、定价、分销、细分市场扩展、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具备灵活性上的比较优势,逐渐在OEM细分领域取得优势。由此来看,进口替代是我国工控市场投资的一条重要逻辑。

         在工控领域,我们推荐:
         信捷电气:公司作为本土小型PLC 龙头, 2015年数据显示:公司已成为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内资企业。公司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在与欧美、日本和台湾厂商竞争中,占据国内约5%的市场份额,表现抢眼。2016年12月公司上市,我们认为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技术实力的逐渐加强,公司有望继续向国外一线品牌看齐,看好公司在工控产品进口替代中的表现。
         此外,伺服系统是公司研发和销售的重点产品,研发投入比较大,伺服类的产品性能提升较快,凭借公司在控制类产品的市场优势,销售收入增长较快,2016年伺服系统实现收入0.77亿收入,同比增长26.20%。考虑到公司募投6.5万台高端伺服产能,投产后公司伺服系统产能将扩大一倍,预计伺服系统未来将成为公司第二主业。
         汇川技术:公司深耕工控自动化领域,作为国内工控龙头,是国内最大的中低压变频器与伺服系统供应商,市场份额3.4%,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公司还是全球领先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供应商,未来低压变频器业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在客车电控领域,公司依然是龙头企业,目前主要是给宇通客车供货,宇通客车17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车销量同比下滑约54.7%,对公司业绩有所影响。但是随着新能源客车行业第三季度产销持续好转,将拉动相关业务业绩的放量。此外,公司收购江苏经纬切入轨道交通领域,有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英威腾: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目前公司的业务涵盖了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网络能源四大块业务。

         公司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电控出货量约2亿元,相比去年大幅增长。公司目前主要出货来自客车和物流车,尤其物流车电控已给东风、五菱等多家客户使用,有望成为物流车电控的主流供应商,客车电控已通过宇通的供应商资质审核,客户仍在不断拓展,考虑到新新能源汽车行情的持续火热,公司相关业务业绩爆发可期。

         公司的通用变频器竞争力强,公司在2016 年推出GD20、GD300-01A 和GD300-21、EC300 等新产品,Goodrive20 高性能矢量变频器获得了2016中国自动化领域十大年度最具竞争力创新产品。专用变频器方面,公司推出了针对不同行业的行业专用变频器,为细分行业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永磁同步电机行业:高性能磁材推升成本 下游旺盛需求带动市场进一步放量

我国永磁同步电机行业:高性能磁材推升成本 下游旺盛需求带动市场进一步放量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永磁电机生产基地,国内部分产品远销海外市场。有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永磁电机产量达到了41.49亿台。估计2022年中国永磁电机产量将在43.28亿台左右。

2024年03月14日
我国核电行业在建规模保持世界领先  “十四五”期间装机规模将加快增长

我国核电行业在建规模保持世界领先 “十四五”期间装机规模将加快增长

近年来,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稳定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6985.74MWe(额定装机容量)。随着装机容量以及核电发电量的增加,我国核电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为1434.02亿元。

2024年02月18日
我国智能配电行业:国网规划奠定高景气基础 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智能配电行业:国网规划奠定高景气基础 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智能配电行业产值保持总体上涨态势,2018年我国智能配电行业产值为147.47亿元,2021年达到近年来最高,为165.53亿元,2022年有所回落为162.74亿元。

2023年12月14日
我国核电行业重新走上快速发展,新型技术不断迭代

我国核电行业重新走上快速发展,新型技术不断迭代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表示,大陆现有在建、在运机组规模已位列全球第二。《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显示,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有望世界第一。此外世界范围内运行的核电堆型以压水堆为主,轻水堆(压水堆+沸水堆)合计占比约90%,其中压水堆占比约78%。

2023年10月25日
大萧条中的“明灯”,煤电联营能否指明方向?

大萧条中的“明灯”,煤电联营能否指明方向?

近三年有效发电容量供给充裕度呈下降趋势,为避免电力缺口扩大,考虑到核电、水电建设周期过长,煤电是短期内增加系统有效容量供给充裕度的不二之选。

2023年10月11日
容量电价政策有望出台,火电将迎来新发展

容量电价政策有望出台,火电将迎来新发展

2022年山东火电、光伏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一。一方面光伏大发时刻,需要灵活性调节资源参与调峰;另一方面光伏大发时段挤压火电出力,火电企业收益下降。建立基于峰荷责任法的容量补偿电价,引导灵活性调节资源预留调节及备用容量,助力容量成本回收。

2023年10月08日
我国充电运营行业规模效应显著 多地充电桩费用上涨 企业欲走出盈利困局

我国充电运营行业规模效应显著 多地充电桩费用上涨 企业欲走出盈利困局

充电桩产业链长且复杂,存在较多可挖掘的机会。从行业壁垒来看,充电模块>运营>充电桩,壁垒越高的地方参与者越少,而公司也总能通过这些壁垒获得较强的定价权,因此众多运营商想向价值链的上游拓展,未来主流运营商的自研自产或将成为趋势。

2023年08月10日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光伏产业迎来新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光伏产业迎来新发展

1-4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802亿元,同比增长53.6%。其中,太阳能发电743亿元,同比增长156.3%;核电212亿元,同比增长52.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984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3年06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